回覆列表
  • 1 # 珞珈珈珞

    我們習慣的流程是這樣的:

    1,接到專案後,先投入一定的時間去了解現有產品的情況,包含功能實現結構,外觀造型,營銷概念,價格定位,工藝材質,生產評估。

    2,概念手繪,透過之前的調研,提出相對應的主題概念,可以是幾個詞,一句話,把最核心的觀念確定以後,進入手繪階段,這個階段是整個設計流程裡最關鍵的一步,手繪可以把之前天馬行空的文字概念逐步轉變成可實現可評估的視覺語言,還可以在這個過程中迸發出一些新的靈感,進而實現進一步的概念提純。

    3,結構建模,結構與建模是根據不同的產品來前後排序的,對於有成熟功能樣機的產品,就直接設計外觀去配合即可,如果是完全創新的產品,那就必須先把結構先打造好,確認可行後再去實現外觀的差異化。

    4,生產評估,設計方案透過之後,使用3d列印快速成型或者人工手板製作,得到一個初步生產模型,這個階段,需要考慮的東西進一步的落地,需要設計公司,模房,工廠,銷售一起評估調整到一個系統性的最優解後才能下單開模,投入生產。

    以上是一些大概的流程描述,實際操作裡會有無數的現實問題需要去解決和取捨,但是迴歸到產品設計來說“差異化,價效比,易複製”是最重要的三點。

  • 2 # 電影發現者

    設計方法不同工程師會有不同的思路,現就談談個人在產品設計整個過程思路。

    1

    分析產品功能定義與工藝要求,把大腦中想象出來的產品在紙上勾畫出大概形狀並理清功能模組設計方法,總體思路清楚後再用軟體對產品進行方案式設計,初步評估設計方案可行性。

    2

    確定產品重點功能模組(影響工藝要求相關部分),分出整機設計先後順序,按整體方面從大到小,細節方面從內到外的原則進行。整體方面,設計一個機器框架、平臺,預定各運動模組尺寸與位置,最後確定小型功能模組安裝,整體規劃好後便進入細節設計,細節設計順序剛好與整體設計順序相反,最先對安裝於運動未端部分進行設計,以便清楚未端部件大小、重量、重心位置等引數,然後根據已有引數再逐級向上設計各運動部件,最後才設計機器機架與外殼。

    3

    零件設計可以根據主要加工工藝順序一步步進行出圖,其與加工製作形成同步,如板件可以按外型畫出草圖並拉伸厚度,把下原料、加工外形、加工通孔等一次性畫好,其與加工方法也基本相同,同時考慮好加工基準面並儘量用基準面去標註尺寸,然後再畫重點特徵,並對後續特徵(如打孔挖槽)尺寸關聯到重點特徵上,以便後繼修改位置時無需每個特徵都修改,最後才畫無位置關係的加工。軸件可以畫出各臺階面尺寸並定好軸芯旋轉生成,同時考慮單端還是兩端裝夾,是否需要端面支撐等,分兩端加工的還得考慮先加工哪一端,加工一端後如何裝夾才能滿足同心度,長度是否方便測量,測量基準面為哪個臺階面。鈑金件設計與加工商能力關係很大,通常在尺寸上不能太理想化,不光要考慮鈑金成型工藝造成的尺寸偏差,更要考慮加工商能力與方法上的誤差,這樣就需要工程師在裝配設計上充分滿足因各種誤差帶來的裝配效果。一般來講,零件的結構和形狀越複雜,製造、裝配和維修將越困難,成本也越高。所以,在滿足使用要求的情況下,零件的結構形狀應儘量簡單,力求減少加工表面的數量和加工的面積,公差精度越少越好,產品的成本是按精度的幾何級數上升的,設計者筆頭上稍微疏忽,成本可能直線上升幾倍。幾個符合精度的零件不一定能裝起來,尺寸鏈問題在裝配設計中就要考慮避免。

    4

    零件的選擇,很多工程師都很勤快很賣力,設計起來一頭扎進去玩命地畫圖,標準的非標的都一五一十地描繪出圖,相似的零件也一個個畫出來。在這種缺乏有效選擇的情況下,只會出現工作效率低、生產管理成本高、非標零件圖紙數量多、售後維護難的情況。很多時候,工程師需要的是準確判斷,如果可以用標準零件的就必須用,裝配後對精度要求不高的零件就儘量不標公差要求,之前見過十多年的老工程師還特別喜歡在小皮帶輪上自制非標墊片,理由是精度高,但實際皮帶比輪寬足足小0.5mm,自制墊片只不過是在浪費成本而已,此類華而不實的設計儘量少幹。可能有人認為拿別人畫好的零件或設計好的半成品體現不出自己的設計能力,但問題是很多工程師也僅僅只是重畫一遍而已,沒有創新。設計之時,我首先考慮使用各類設計手冊或軟體上自帶的標準零件,節約設計時間與成本,對於常用的非標準零部件,通常先在供應商或網上找相關設計模型資料,因為此類零部件我們自己生產與外購價格不會相差很多,質量與交期可能外購更有優勢,同時因技術經驗管理等方面,供應商已形成他的標準零部件而我們還是非標件,充分利用他人的技術經驗與資源,實在沒有必要去再設計。

    5

    設計檢查,完成一個零件、工程圖或者一臺機器的設計,最重要的是檢查檢查再檢查,因為大神也有分神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考慮不周的時候。所以檢查很重要,零件的加工問題、公差尺寸、裝配工藝、運動干涉、受力情況等。每一個設計者從一開始搞設計就應該保持一絲不苟、嚴格要求,堅持不懈的作風,久而久之習慣了才能練就一身敏捷、利落的好本事。

    6

    虛心學習團隊合作,在設計方面,包括各個部門或供應商,各個機械工程師和電氣工程師。由於各個工程師都在負責不同部分,這就面臨各工程師之間需經常溝通協作,在技術討論的時候,儘量用理論資料結合實際進行技術說明,不依靠個人經驗或權威獨裁,因為很少有人可以兼顧產品的多個方面的能力。在設計過程中,對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虛心地尋求幫助,沒有哪個工程師或供應商會瞧不起虛心求教的人,就算生產線的小小鉗工車工,相信他也會很樂意告訴你他的打磨方法或能達到的加工精度。機械工程師也需要有一定的電氣基礎知識,在設計中才能更好地佈局電氣路,當然,最主要還需要有專業電氣工程師的團隊合作與互補。

    產品設計師需要了解結構設計的很多思路方法,包含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夠帶領團隊走向更好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強北的組裝機能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