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不全信
-
2 # 漁孩
也許可以,當時二十六歲的辛棄疾的向孝宗上奏《美芹十論》、《九議》,從審勢,察情,觀釁,自治,守淮,致勇,屯田,防微,久任,詳戰等條陳戰守之策。
還預言金朝六十必亡,事實也是如此。
還有,就拿辛棄疾帶著五十人闖入金軍五萬的軍隊中,捉拿回叛賊張安國,就可以看出辛棄疾文韜武略,有勇有謀。
不是當時有人就稱他為“在世諸葛”嗎?
如果辛棄疾當時當著耿京的一萬多起義軍南歸後,南宋朝廷支援北伐,或許後來岳飛就不會被陷害,更多的仁人志士加入到抗金的隊伍中,歷史就會被改寫,至少是幾十年。
可是如果那樣,幼安就不會“筆作劍鋒長”,把不會把原本用以建樹的“弓刀事業”的雄才來建立詞史上的豐碑。
或許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是不幸的,他個人因抱負沒有實現,鬱鬱而終。但對於千百年之後的我們來說,或許這才是最好的安排。
一個朝代的一六旺發達,關鍵是一把手“皇帝”,下面的臣子起不到決定性作用,辛棄疾重用不重用不重要,南宋皇帝只有這樣的才能,南宋就只有這樣的結局。皇帝才能決定興敗、古是、今是將來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