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呂心社
-
2 # 劉西朋
謝邀!剛好我今年40歲了,因為兩年前離婚,在外呆了兩年,沒有回家,沒有陪伴父母,2018年1月27日,辭掉了工作,回了老家。原因很簡單,父母年齡都大了,不能老是在外漂著了……回家是對父母最好的陪伴,百事孝為先。在家跟前找個工作,即離家近,又不耽誤照顧父母,何樂而不為呢!
謝邀!剛好我今年40歲了,因為兩年前離婚,在外呆了兩年,沒有回家,沒有陪伴父母,2018年1月27日,辭掉了工作,回了老家。原因很簡單,父母年齡都大了,不能老是在外漂著了……回家是對父母最好的陪伴,百事孝為先。在家跟前找個工作,即離家近,又不耽誤照顧父母,何樂而不為呢!
四十歲的人對父母來說也是人,平時好說,過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其中的一個定義就是“團圓”——刻在骨子裡的東西這個變不了,你自己的圖示也是這麼認知的,在過年的時候喚起你離開啊的行為,你說會不會傷心呢?我認為會的。
四十歲的人啊,雙親也有70來歲吧,如果是我一定會有種聚少離多的傷感,這種無法盡孝的預先判斷真是忠孝不能兩全的悲哀,無法改變會把正常分離的行為添上一筆灰色,讓自己傷感。
外界因素具有啟動效應,這個就是說電視媒體,宣傳廣告,街坊鄰居,燈火通明更會啟動一個人對團聚的嚮往,對分別的不捨,這個是外部因素;這些因素會加重我們對待離別的傷感的嚴重估量,以上內外因素集合,我覺得肯定會傷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