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蔚心依舊

    花木蘭的故事,是記載在《木蘭辭》之中。所以要想弄清楚花木蘭的身世背景,那就得從這首《木蘭辭》下手。

    1、《木蘭辭》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到了唐代已經成了家喻戶曉的故事。所以我們根據她所處的朝代推斷,實在隋朝之前。

    2、“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從這些詩句和她替父從軍的制度來看實行的應該是府兵制。

    3、而中國歷史上實行府兵制的時代是從西魏宇文泰開始,到唐朝唐玄宗時期廢除。也就是說花木蘭應該是南北朝時期北朝之人。

    4、《木蘭辭》中“可汗大點兵”對皇帝的稱謂為可汗,而能被稱為“可汗”的皇帝,則應該是少數民族,也就是北朝的鮮卑人。這樣就基本可以斷定,花木蘭是北魏到東西魏之間見的人。

    那麼花木蘭的敵人又是誰呢?從花木蘭的行軍路線可以看出,她是跟著部隊一直往北走的,所以她的敵人應該是來自北方的少數民族,而不是南方的南朝。在當時能對北朝產生威脅的,自然只有柔然人。

    總結來說,花木蘭是北魏時期的軍戶,應徵入伍,替父從軍,她的對手則是北方的遊牧民族柔然。

  • 2 # superbk

    木蘭辭是北朝民歌,普遍認為花木蘭是鮮卑軍戶,代表北魏與同屬於東胡體系的柔然作戰……按理說,東胡體系和女真滿洲同出於東北,都是肅慎一脈,是孔子認知中的“東方大國”,按理說和華夏族也算近親

  • 3 # 北山老喬

    花木蘭是中國文學作品中一位代父從軍的具有傳奇色彩的女性人物,但其姓氏籍貫等並沒有相關史書記載,人們瞭解到花木蘭的形象大多都出自南北朝時代的敘事詩《木蘭辭》,講述了一個年輕女孩穿著男裝加入軍隊以替代父親出征打仗,從記載中分析,花木蘭加入的應該是北魏政權的軍隊,與之對抗的是北方遊牧民族的柔然軍隊。

    北魏太武皇帝時期,當時北方的遊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為維護邊境政權出兵對抗,由於國家兵力不足臨時徵兵,要求每家出一名男子參軍前往戰場,由於花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弟弟年幼體弱,而花木蘭自小習武練槍射箭身體強壯,於是就更改裝束,打扮成一個男子的模樣替父從軍,自此之後,軍旅生涯長達十二載,最終打敗了柔然軍隊,凱旋迴家。

    打仗期間,沒有一個人發現她是女兒身,可想而知,一個女子既要隱瞞著自己的真是身份,又要領兵上前線廝殺,這種痛苦不是一個普通人能夠承受的。所以軍隊凱旋後,皇帝也念其功勞之大,赦免了她的欺君之罪,還封了官職,想讓她繼續為朝廷效力。花木蘭卻因父親老弱需要人照顧而婉言謝絕,自此歸鄉孝敬父母。

    關於花木蘭的事蹟多是具有小說色彩的描述,其中夾雜著作者的個人情感,後人也是依據這些並不完整的記載加以猜測來敘述她的生平經歷。

    古代女性地位低下,花木蘭的事蹟也為中國古代女性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很受中中國人的尊敬和讚美,是忠孝的代表性人物,勇敢且純樸。她的形象及事蹟被後人撰寫誦頌,也被搬上舞臺傳唱,其精神激勵著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千古流傳。

  • 4 # 經典守望者

    從巨集觀上看來,這是一場中國的內戰,是政權和民族內部的戰爭,只是由於中國的史書中一般都稱呼為“國”,實際上和今天的主權國家有很大的區別。所以,嚴格說來木蘭是代表北魏政權和南方政權以及北方遊牧民族之間進行作戰。

    基本上花木蘭的故事都是出自北朝民歌和民間故事,存在一定的誇張和神化的色彩。所以不能夠視之為信史,視之為野紀雜文更為合適。實際上北朝的軍事力量一直很強,而且審查極為嚴格,不僅細化到每個士兵的籍貫,甚至連士兵的民族都搞得一清二楚。比如北魏在進攻時,經常是以漢族人在前,鮮卑族騎兵在後。這樣的調查之下,花木蘭女子的身份不可能不暴露。更不要說是多年的軍旅生涯,不可能一直無人知曉,所以木蘭辭中應該有很強的杜撰色彩。

    在當時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分裂時期。北方先後有五胡十六國,南方也有宋齊樑陳四朝相繼。所以,在這個時間段內是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的時期,雖然他們都自稱為國家。但是,他們始終是中國內部的地方政權。現代國家的含意是進入到近代之後才逐步確定下來,主權國家、民族國家都是現代的概念,不能向上追溯。

  • 5 # 使用者2638417876227454

    蘭的故事,是記載在《木蘭辭》之中。所以要想弄清楚花木蘭的身世背景,那就得從這首《木蘭辭》下手。

    1、《木蘭辭》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到了唐代已經成了家喻戶曉的故事。所以我們根據她所處的朝代推斷,實在隋朝之前。

    2、“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從這些詩句和她替父從軍的制度來看實行的應該是府兵制。

    3、而中國歷史上實行府兵制的時代是從西魏宇文泰開始,到唐朝唐玄宗時期廢除。也就是說花木蘭應該是南北朝時期北朝之人。

    4、《木蘭辭》中“可汗大點兵”對皇帝的稱謂為可汗,而能被稱為“可汗”的皇帝,則應該是少數民族,也就是北朝的鮮卑人。這樣就基本可以斷定,花木蘭是北魏到東西魏之間見的人。

    那麼花木蘭的敵人又是誰呢?從花木蘭的行軍路線可以看出,她是跟著部隊一直往北走的,所以她的敵人應該是來自北方的少數民族,而不是南方的南朝。在當時能對北朝產生威脅的,自然只有柔然人。

    總結來說,花木蘭是北魏時期的軍戶,應徵入伍,替父從軍,她的對手則是北方的遊牧民族柔然。

  • 6 # 奚譽賢

    木蘭

    “北朝人。姓或作花,或作朱。相傳曾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十二年而歸,人無知其為女子者。”

    《湖北通志》《黃陂縣誌》《木蘭古傳》稱:花木蘭乃黃陂西陵人,本姓朱,父名壽甫,母親趙氏。她從小生得魁梧,貌若男童,愛好武藝,又好打抱不平。上青獅嶺,鐵AVANCIER人、靖鬆道人收她為徒。

    木蘭練得一身本領,還特別會使花槍,故人們改叫她為花木蘭。後替父從軍,疆場殺敵,屢建奇功,鄉人乃將青獅嶺改為木蘭山,在山上建有木蘭殿,殿中塑有巾幗英雄木蘭像,四時祭祀。

    又據《中國老年》1986年第六期記載,河南虞城周莊村乃花木蘭故里。周莊村在虞城縣南七十里,有木蘭祠遺址,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物一百多間,巍峨崔巍,奇麗壯觀。祠院內外有唐槐翠柏,蒼勁古雅。每年四月初八在祠前舉辦古會,祭祀花木蘭,熱鬧非凡。1943年被毀,現有石碑兩統。碑文雲:花木蘭本姓魏,隋代人,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屢立戰功。當凱旋時,帝封官嘉獎,木蘭不受,懇請省親。當知木蘭為女身,帝欲納諸宮中,木蘭以死相拒,帝敬憫,封之為孝烈將軍。

    又據《中國青年報》1985年2月6日載:在陝西延安風景秀麗的萬花山麓,新建一座木蘭陵園,相傳木蘭冢墓即在此處。並說木蘭是延安尚義村人,山上跑馬樑乃木蘭當年跑馬習武之地。不論傳說多麼分歧,無不是以崇敬的心情來懷念這位女英雄的。南北朝樂府民歌中的《木蘭辭》把花木蘭剛強勇敢的性格和不愛功名富貴的品德,刻畫得淋漓盡致,使這位代父從軍的傳奇人物,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木蘭辭》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北朝無名氏

    咱們應尊重古者的勞動成果,沒有必要去瞎編亂造或改編版本再或歷史,必定咱們不是1400年前的古輩。我們只是通過古籍以及傳說或電影電視劇瞭解到花木蘭其人,我們這些後輩並沒有太多真相可尋,唯一可尋的就文中這些介紹。花木蘭或朱木蘭其歷史中真實人物肯定是存在的,不然怎可有木蘭民間傳說以及《木蘭辭》的完美敘述?

    花木蘭《隋唐》中人物,取材 於《木蘭辭》與民間傳說。其父花弧曾任西魏千夫長,自幼教她開弓射箭。她喜歡識字,講究兵法,不肯拈針弄線。十七歲時,長得象一個男子漢,時常騎馬。曷娑那可汗徵召其父,她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可汗殺劉武周與唐結好,一同攻王 世充。秦王見她相貌魁偉,做人伶俐,升做後隊馬軍頭領。可汗被竇 建德手下範願攔截,危急之際,她衝入陣中將其救出。自身被竇線娘 女兵以撓鉤套索擒住,說出自己來歷,線娘敬重她的一片孝心,與她結成兄妹。竇建德為唐所擒,她與 線娘一起束身自縛,銜刀面見唐帝,求得寬宥。後歸家,見父死母嫁,不勝傷心。不料曷娑那可汗聽 說她是女人,差人要選入宮去。她將線娘寫給羅成的信託付給妹妹又蘭,到其父墳上自刎而死。與《木蘭辭》比較,小說增加了許多情節來描寫她,但由於作者過多地強調了 她的“孝”,其形象反不如原詩感人。

    ▲《南北朝》

    南北朝時代統稱。從元熙二年(公元420年)東晉滅亡,至開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滅陳,其間一百七十年,中國歷史上形成南北對峙局面,史稱南北朝。南朝據有南方之地,自晉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宋武帝劉裕代晉稱帝,至後主陳叔寶禎明三年(公元589年)陳滅亡,歷宋、齊、樑、陳四代。北朝自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始,至孝武帝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分裂為東、西魏;後東魏為北齊所代、西魏為北周所代,北周又滅北齊,大定元年(公元581年)北周為隋所代,最後,隋滅後梁及陳,中國復歸於統一,南北對峙局面乃告結束。

    ▲附南北朝簡表:

    一個統一的民族到分裂的民族,再從分裂的民族再到統一的民族,這就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民族血淚史。

    木蘭生逢亂世一個軍閥混戰的年代,她並沒有代表任何一個軍閥政權,唯一代表的是她的親情。

    借這問答,告誡那些不懂歷史的人,中國沒有少數民族!唯一的族群只有”中華民族”。

  • 7 # 知天知地

    花木蘭所在的國家當時是北魏及東西魏,即現在的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地區。

    中國古代基本上處於南北方割據時期,往往是南方弱北方強,花木蘭遇到的外敵入侵是比她所在國更強的國家,而比她所在國更強的國家在當時就是長城以北的柔然。

    中國每次大分裂時期人口都是大量減員時期,花木蘭那時代也一樣,所以造成結局就是部分女人也入軍服役。

    不管是中國的正史還是野史,流傳至今保家衛國的英雄都是當時的民族英雄,如岳飛、文天祥、林則徐。。。

  • 8 # 暢響人生

    第一:公元429年,北魏太武帝向北大破柔然。《北史·蠕蠕傳》記載:“車駕出東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

    第二: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這種說法來自於清朝褚人獲的小說《隋唐演義》。

    但中國官方更認可與木蘭辭是中國南北朝期間的一首敘事詩,我們初中語文的古詩詞當中,學到的木蘭辭也被認可為南北朝民歌。所以,花木蘭身處北魏時代可能性更大一些。

    如果是北魏的話,那就是柔然了,而且,北魏相傳有每家出一人從軍的規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百塊錢買的柯基犬(如圖),你們看看值不值?飼養時該注意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