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管侃匯

    1.限制小投資者進入是為了保護小投資者 公司規模較小,交易過於活躍,投機性過重 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的價值究竟多少誰也無法估計,而且就算能合理測算該公司目前的價值,也不能保證該公司未來業績,更重要的是隨時有業績突法鉅變甚至破產的可能 小公司內幕比較多不好監管,從三公原則,限制小投資者進入是比較合理和情的2. 就是為了強調和“主機板”有不一樣的地方。 國外一般是對擬上市公司財務狀況要求比較低,不要求一定要盈利。但中國不敢這樣做,“上市門檻”和主機板沒有大的差別。既然這裡沒有差別,那總得找不一樣的地方,要不怎麼叫“新”東西呢,所以,就在“交易門檻”上設限制吧!

  • 2 # 杜坤維

    把合適的金融產品賣給合適的投資者,是金融機構的責任,但是投資者適格性制度有利也有弊。

    以科創板為例,實行嚴格的投資者適格性制度,那就是兩年投資經驗和50萬市值門檻,就在於要求投資者有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經驗,可以判斷股票投資風險。

    科創板緣何需要執行投資者適格性制度,就在於執行註冊制,管理層也不再對上市公司投資價值背書,另外也容許未能盈利的企業上市,科創企業規模較小,經營風險較大,三是放開新股發行市盈率限制,不再實行23倍限制,四是前五個交易日放開漲跌幅限制,後面實行20%漲跌幅限制,投資風險增大。因此把風險承受能力小和投資經驗不足投資者排除在外,這是對投資者的保護。

    但是科創板目前新股賺錢效應爆棚,中到新股可以獲得數倍收益,還是無風險打新,把投資者排除在外,等於剝奪了打新收益,這是不公平的,投資者可以不參與二級市場交易,單純打新也是可以的,

    所以這一制度存在一些不公平的地方,父愛主義太多,對於市場和投資者未必都是好事。沒有風險的洗禮,投資者怎麼成熟。

  • 3 # 斷斷斷水刀

    首先,創業板並沒有限制中小投資者進入的監管要求。創業板交易許可權的開通,需要兩年以上投資經驗,這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並不算個高門檻,輕易就可通過,加上不同券商營業部的拉客戶競爭,這條標準可以說形同虛設。

    其次,創業板之所以冠名曰“創業”,是中國為了扶持中小型成長型企業發展而設立的特別板塊。“創業”意味著著什麼?規模小、底子薄、生產和研發以及銷售能力處於起步階段。總而言之,如果國家有發展中國家,創業板企業可稱為發展中企業。與主機板的成熟企業相比,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差。監管層對開啟創業板交易許可權作了一定限制,初衷也在於警示中小投資者,慎重投資風險較高的資產。

    最後,提問者可能把“創業板”和“科創板”二者搞混了。科創板是中國2019新近設立開板的一個市場板塊,由上海證券交易所主設(創業板歸深交所,已設立多年)。簡單說是扶持戰略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的一個全新融資視窗,並已試行了註冊制上市制度。科創板較之傳統主機板,屬於中國資本市場的新事物。因為新,所以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當然機會也相應更大),所以監管規定,中小投資者進入有資金限制,即50萬元資金門檻。把資金量小、抗風險能力弱的投資者婉拒於門外。這是對投資者的一種制度保護。

  • 4 # 幣亞全球

    創業板其實是沒有資金限制的,只是買賣創業板股票需要另外開通一個許可權。創業板開戶必須要滿足兩年及以上的股票交易經驗就可以向所屬證券公司申請開通。個人認為國家對這個的嚴格規定也是為了保證股民利益,平衡風險和維持金融市場秩序,畢竟創業板股票普遍交易比較活躍,波動大,如果沒有足夠經驗和抗風險能力將會產生危險局面。

  • 5 # 小ETF510300

    “創業板”沒有限制中小投資者進入,只是有要求:需要本人親自去櫃檯開通創業板交易許可權。

    不過“科創板”開通需要開戶滿兩年,賬戶資產達50萬元以上。

    科創板上市的股票,對公司利潤沒有具體要求,退市時會直接退市,沒有整理期,相對而言,風險更大。監管層也是出於保護中小投資者的目的,做這樣的限制。

    沒有開通科創板許可權的中小投資者如果喜歡投資科創板,可以購買科創板基金或者科創板ETF。

  • 6 # 凡不了大師

    1、是為了保護小投資者,畢竟中小投資者專業知識相對缺乏,資訊相對滯後。

    2、規模較小,交易過於活躍,防止過度投機。

    3、為了強調和“主機板”不一樣。

    4、其它。主要還是從和諧穩定角度考慮,創業板風險大,中小投資者進去搞得雞飛狗跳那就不太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書豪在綜藝節目吃低熱量食物遭不少球迷嘲諷,但私下女球迷偶遇林書豪,怎麼看這一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