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海子

    中國傳統鄉村文化首重“百善孝為先”。外嫁女回孃家活動的初心,也是在鼓勵外嫁女常回家看看,弘揚孝道文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不可否認的是,鄉村的傳統、文化、禮儀等受到了時代的強烈衝擊。鄉村裡的年輕人都在往城裡走,村裡大多隻剩下老人和小孩,除了過年那幾天的熱鬧,很多的鄉村一年到頭都是冷清的、落寞的。我想,沒有哪些鄉村老人和留守兒童不希望自己的村子多些熱鬧時光及存在與自己家人多聚幾次的心理需求吧?!

    外嫁女回孃家活動,創造了一次讓外嫁女回到生她養她的村莊與父母、親戚、兄弟姐妹、閨蜜團聚的機會。她們可與父老屈膝寒暄,根據自己能力大小參與慰問貧弱、孝敬長老,與兄弟們共商村是,為孃家村莊發展出謀獻策,慷慨解囊。活動搭建了外嫁女與孃家鄉村的情感橋樑,讓出嫁女更有歸屬感和凝聚力,這有助於鄉村振興發展的新文化盛事又何樂而不為呢?!

    至於有些地方把外嫁女回孃家活動辦成了商業秀,或者變味成了相互攀比鋪張浪費的活動,那也應該是地方有關部門主動參與引導監督,而不是怕麻煩,怕影響不好而一刀切不讓辦吧?!

  • 2 # 芬媽日記

    不知在何時起,兩廣地區掀起了一股外嫁女集體回孃家的熱潮。活動期間,外嫁女們統一著裝,帶著厚禮,宴請、慰問孃家的老人給孃家村裡捐款修橋補路,扶濟困舉辦各種文藝活動,成為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外嫁女回孃家活動有著重要意義:既可以回孃家謝父母恩,宣揚孝道文化;又能借活動之機與外嫁姐妹重聚,重溫兒時的回憶。

    剛開始,這股風潮的初衷在於鼓勵外嫁女常回家看看,弘揚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但活動隨著流行開來,逐漸變了味,演變出了一股攀比之風;本應是自願參加、自願出資的活動,在部分鄉村演變成了一種隱性的“強迫”或“攤派”。為體現儀式感,活動中拱門、紅地毯、禮炮都已是“標配”;現加上禮服、油紙傘、盛宴也是必不可少的“加裝”;更有甚者,付費請專業化妝、天上地下的攝影機及舞臺節目等也“頻頻亮相”,更為誇張的還有請專業的公司負責包裝策劃;一次聚會付之好幾萬甚至十萬都有,且已有相互攀比之勢,這就變得勞民傷財了。

    外嫁女聚本來只是形式,聚會的背後應該是敬老孝親的傳統和共建美麗家鄉的願望!

  • 3 # 靈敏百靈鳥TS

    怎麼說,以前為了生活,在外打拼,好多遠嫁或走向五湖四海。現在好多事業有成,或是兒女成材。經濟與交通各方面都條件好了,可與親人,村裡的阿姑姊妹的相聚卻越來越少了,甚至以前在村裡感情很深的姊妹,由於出嫁與去外地打拼生活而幾十年未見,有人組織這種活動也許是很多人的心願。每個地方組織時也是自願的原則,不存在勞民傷財,賺錢就是為了讓自己過上好的生活。

  • 4 # 白雲送野鶴

    外嫁女?這是什麼意思?女兒就是女兒,就算嫁出去還是自己女兒。她嫁人的時候都沒圖她什麼,她自己條件允許想幹嘛就幹嘛,不可能外家會讓她回來做些什麼。那些大明星大土豪的飛機別墅沒見你說浪費?

  • 5 # 誰明寂寞心

    簡直是鋪張浪費,每個人外嫁女都要收取服裝費,餐飲費,其它的雜費,孝敬父母是用實際行動的,並非做做表面工功,難道沒有外嫁女的就不孝敬父母了嗎?不如每年統一做一次全村的敬老活動來得實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都愛吃煮雞蛋,但有很多隻熱衷其中一部分,你小時候最愛吃蛋黃還是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