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服堂中醫
-
2 # 周易實踐
學好中醫最困難的是什麼?中醫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在我看來覺習中醫最困難的不是那些需要記憶的東西,這部分雖也不容易,但只要肯下功夫,也是能記住的。而對太極、陰陽、五行、五運六氣的正確理解與運用才是最難的,而這部分又是中醫理論建立起來的基石,必須要學好。但這部分又是無法只通過努力學習就能懂的,完全得靠理解力、概括能力、推衍能力,不學好這部分,中醫的很多醫理、藥理、病理就無法理解和解釋,學習中醫的興趣和信心就無法建立,就更不用說把這些理論運用到中醫實踐的診斷和治療上去了。
現在很多中醫學生對中醫沒有信心,在我看來,他們不只是對中醫沒有信心,更是對中國文化沒有信心,對中國的世界觀沒有信心,所以中西醫之爭,不只是兩種醫學之爭,更是兩種文化,兩種世界觀之爭。因此中醫要想發展起來,首先要搞清楚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在本質上有什麼不同?中醫西醫在醫理、藥理、病理、人體臟腑器官的認識上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不同?誰對誰錯?只有清楚的認識到了這些理論的區別,學中醫的學生才有信心去學中醫,用中醫,遇到西醫所謂的科學道理時才有底氣,遇到不相信中醫的人才能從理論上說服人。所以中醫的發展,現階段最重要的不是中醫的實踐和療效,因為它已經實踐應用了幾千年了,現在最主要的是樹立起正確的中醫世界觀,只有認可了中醫的世界觀才能學好中醫,才能樹立起對中醫的信心。
可是中國的哲學理論與西方哲學理論有什麼不同,這兩種哲學誰優誰劣?誰能回答?誰重視過這個問題?誰又意識到了正是這個問題沒解決好,才是中醫發展不起來的主要問題?其實這個哲學問題的回答不只是能樹立起中醫的自信心,還能樹立起對中國文化的自信心,雖然現在我們在政治、經濟、軍事、科學技術上已經有了不少信心,但在文化上我們很多人內心還是很自卑的,我們現在雖然身體站起了,但思想還是跪著的。中國與別的國家最大的不同,就是別的國家都是民族國家,而我們是文化國家,別的國家只要經濟、軍事、技術發展起來了就算強大了,而中國無論其政治、經濟、軍事、技術發展的有多好,只要文化沒發展起來,就不能算真正發展起來了,而文化是否發展起來了,不是看你拍了多少有影響力的電影,有多少人接受、學習中國文化,也不是看你在文化產業上GDP增加了多少,而是看是否建立起了自己的世界觀哲學體系。我們中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上唯一延續到現在的文明國家,就跟我們中國古代的哲學體系世界觀有巨大的關係,不論是國家還是個人,不是看你在春風得意時多麼風光,而是看你在失意時能不能挺過去,再重新站起來,而中國古代的哲學體系就是那個讓我們一次次到下,又一次次站起來主要原因,只是現在還很少有人認識到這一點,人類歷史上有很多國家都曾強大輝煌過,可一旦倒下就再也無法站起來,就是因為這些國家的強大與輝煌與文化和世界觀哲學體系無關,沒有韌性經不起風雨。再說了,不論多麼強大的國家、軍事、經濟都有衰落的那一天,而且這種強大也無法傳承給後代,但文化、世界觀、哲學體系卻是可以一直傳承下去的。所以中國的強大與繁榮不僅僅只是體現在政治、軍事、經濟、技術上,更重要的是文化、世界觀、哲學體系,才是我們不斷重新站起來的關鍵。
所以要想中醫重新發展起來,真正理解中國古代的兩套有所區別,又相互相容的哲學體系是必由之路,不解決這個問題不但中醫無法發展起來,中國文化也無法發展起來。不能真正理解這兩套哲學體系的精髓,如果你說你精通中國文化,那也只能是瞎子摸象。只有真正理解了這兩套哲學體系,你再去看中國文化,就會發現,中國從古至今的所有學說、理論、風俗習慣、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等其實都是從這兩套哲學體系中發展出來的。
-
3 # 戰國曲士
現狀中醫藥面臨的問題非常多,前景也非常暗淡,其實非常不建議去學中醫,但如果去學了,或者非常熱愛中醫,從下面兩點去做,應該會對中醫有幫助。
一是利用大資料,發展中醫藥統計學非常反感有些人說什麼中醫理論和西醫理論完全不同,不能用所謂的隨機大樣本雙盲對比測驗等等,我就納悶了,這個東西就這麼難做嗎?比如治療癌症,有中醫說可以“通過平和陰陽,調和五臟,達到陰平陽祕,精神乃至。五臟安和,則百病不生。把癌細胞轉化為正常細胞是治療癌症。”
那就在全國隨機找300個同樣型別的癌症患者,分三組,一組用中醫藥,一組用西醫,一組用安慰劑。中醫藥和西醫可以在中醫或西醫的範圍內隨便用什麼方法都行,看看5年生存率是多少,10年生存率是多少,不就能統計出來中醫對癌症的有效率和西醫對癌症的有效率到底是多少了嗎?他們和安慰劑對比情況怎樣不就清楚了嗎?
中醫為什麼一直拒絕做這種實驗呢?難道不是底氣不足嗎?
所以,中醫藥的未來從業者需要的就是做隨機大樣本雙盲對比測驗,就從最嚴重的不治之症著手(因為能夠治療的患者基本不會去找中醫),利用大資料統計採用了什麼中醫藥方法治療了什麼型別的癌症,有效率是多少等等,做到有理有據,如果中醫真的有效,那麼資料會告訴你。
還可以用大資料對中醫的診療方法進行統計,不是中醫傳說有喜脈一說嗎?脈象不是能看出很多疾病嗎?就從這點開始,對患者的脈象進行統計,利用大資料生成脈象和病灶的對應資料,說不準將來可以用心電圖或心率監測手環來診斷病灶,當然前提是脈象確實有根據。
我小時候視力不太好,找了一位老中醫去看,用的是按壓耳朵的方法,一開始這個醫生給我看視力表,我看不清了,醫生就不指了,判斷了我的視力為3.0,後來呢這個醫生指視力表的時候就多了很大“耐心”,我一遍說不對,就鼓勵我再看看。她本來就用的標準視力表(醫院一般用對數視力表),“E”的方向還剩仨,我有時一下蒙對,有時兩下,反正我的視力在“逐漸攀升”,最後我基本每次都看個兩三遍,我視力也來到了“4.0”。長大後回想,那個中醫明顯是個騙子。
還有什麼消渴丸里加優降糖,鴻茅藥酒抓醫生、雙黃連抑制病毒等等,反正中醫給我的印象就是三個字“不要臉”,所以,中醫藥的學子千萬不要學習前輩的不要臉,有點自尊也能讓人尊重不是。
-
4 # 馬在天嘯
祖國中醫學如此燦爛,發揚光大責無旁貸
祖國的中醫藥博大精深。中國曆朝歷代,歷史遺留下的古書古籍,不僅多,而且全,中國曆代流傳的偏方、驗方,古方更是多如浩瀚。中國古醫學的歷史應該上朔至上下5000年,應該說自從有了中國古人就產生了中國古醫學,中醫之所以被稱其為中國的國粹是中國老祖宗智慧的結晶。如果我們簡單的把中醫理解為湯藥,那就大錯特錯了。中醫治療的望聞問切四步就已經到位,而很多人不相信中醫的神奇,就一腳踹入冷宮,斥之為歪理邪說不入流。小子你知道中國有哪些醫聖嗎?
藥王:孫思邈(世稱孫真人),在廟裡被敬為藥王的還有神農氏(炎帝)、扁鵲、華佗、韋慈藏、韋善俊、韋古道為藥王(各地民俗不同),在各地的廟會上可以看到他們的神像,怎麼稱他們為藥王,因為一個神醫首先第一個就是要會採集山間的野草為藥,李時珍、孫思邈嘗百草,扁鵲華佗刮骨療傷都是家瑜戶曉的傳說。
中國古代留下的醫學著作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金匾要略》此外還有《黃帝內經》,神龍氏的《神龍本草經》、孫思邈的《千金要方》等等,此刻難道大家還不明白,千百年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大中華皇恩浩蕩,這都是老祖宗歷朝歷代留給我們的守護神啊!如果這些寶貴東西在我們手裡邊遺失,得不到傳承和發揚光大,那我們就是千古罪人 ,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祖國醫學發揚光大。做為中國醫學瑰寶的傳承人中國中醫藥的學者們,你們身上的重擔不輕啊!即要和西醫和睦相處,又要不辱使命,擔起弘揚祖國醫學的重任,老祖宗在上蒼看著你們,只要是一個真正的中中國人,都會為你們加油、搖旗吶喊。
-
5 # 使用者4183034402
中醫藥是否能發展還是個未知數,然而目前全社會對中醫的關注度確實在上升。可以預計未來報考中醫院校的考生會大幅增長。中醫學子到底應當怎樣做,我的主張是:
1 希望中醫學子在致力中醫經典在中醫學術研究中仍然佔據主導地位,以備將來糾正當前學出多門狀態。
2 付出較大精力傳承古代有代表性的著名醫家和現代中醫學術大師的學術思想,為實現中醫系統化專業化多下功夫。
3 努力為中醫學術,中醫理論,中醫臨床及中醫預防醫學、中醫康復醫學現代化鋪路,爭取讓中醫跟上時代步伐,同時排除阻礙中醫現代化的偏弊,為將來的社會中醫,民間中醫的正規化創造條件。
4 在學業期間和投入工作以後,儘自己所能挖掘民間中醫中的合理部分,研究並正確評判民間中醫絕技,致力搶救即將失傳的民間中醫精華。
5 摒棄和排除無意義的,關於中醫存廢問題的一切爭論,專心於中醫學習,學術研究以及中醫臨床工作中只與專業有關的事情。
-
6 # 一家親一口悶
面對不少雜症或者慢性病,例如身上溼熱引起的面板病,例如慢性胃病等。西醫;面板是擦藥膏,胃病則控制胃酸分泌,初期問題不大時又不能靠吃藥調理預防,所以總會感覺西醫是等到嚴重才去重視,最後可能會涉及動手術。中醫;面板類則化毒去溼等做法確實不容易反覆,胃病也是通過辯症來化解周邊問題達到區域性治療效果,甚至使用所謂“偏方”。以上是個人切身體會的治療差異。 個人觀點;中醫貼近哲學的理論療法和天然的取材,更加尊重自然,也確實贏得了不少追求身體系統健康的患者認可,近幾年特別是越來越多的國外富人,所以長處也非常明顯,只是國內“非黑即白”的輿論環境讓中醫難以客觀待見。西醫的區域性快速效果和看得見的理論讓人滿意,特別是工作事業繁忙的現代人。但現在我們逐漸發現雙方的侷限性都有,所以不建議對任何一方一棒子打死。
那麼中醫改如何發展?作為普通一個老百姓也提提自己的建議;1,中醫不能站在西醫的對立面去印證自己,畢竟世上不可能有萬能療法和藥物,誰都有自己的侷限性。所以中醫需要與時俱進的發展思維,不能總守著祖上留下的“財富”,例如使用各類先進的醫學裝置檢查來彌補中醫理論不易辯證的領域,形成客觀的補充檢測結合優勢。2, 相對於西醫治標和嚴重的毒副現象,中醫可以來彌補結合。3, 國家將中醫世家門派、祖傳療法、民間醫者等獨立出來,普及中醫入村發展各自擅長的領域,目標是便宜又特效,切實實惠普通老百姓。讓普通老百姓不至於被西醫療的傾家蕩產,藥廠和醫院卻賺的盆滿缽滿,高樓大廈!4, 利用中醫理論的人體系統辯證,來普及大眾對自身的中醫辯證常識,做到早預防少吃西藥,把治病提前到萌芽階段,減少大病隱患,提高生活品質。5,國家層面提升中醫治療的特殊地位,鼓勵民眾利用中醫理論實現低成本健康生活,減少醫保開支的有效途徑就是早預防少得病。遏制和打擊中西醫都存在的以犧牲民眾健康為前提的斂財純商業行為。
-
7 # 樑波332
中醫正面臨新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在這次抗擊疫情的戰鬥中,中醫發揮其獨特療效作用,在醫學史上大放異彩,書寫光輝的一筆。這是推廣與普及中醫發展的最佳時機,也是國家對中醫另眼相看的視窗期。若是能夠利用好這次機會,中醫可能獨樹一幟,走向世界,領引全球。
首先,中醫的療效不夠穩定,未能形成一套公式化操作方法。當然這也是中醫的獨特之處,針對病人的個休不同,用藥也不相同,如劑量或藥引之不同等。同樣的發熱,中醫的分類很多,什麼風寒、熱燥等,病診不同,用藥區別很大。西醫可能針對病源體,實施滅毒滅菌。
其次,中醫博大精深,中醫古藉需要相當專業的學習底蘊才能夠弄懂,普及程度有限。雖然我們可以將這書籍翻譯成白話文,但是由於不同年代的中醫精英文化層不同,理解也名有差異,甚至出現意見相左的現象。當然,一切可以用實踐進行驗證。俗話說:"實踐出真知"。
其三,中醫歷經數千年的傳承,難免良莠雜陳,存在糟粕,最受詬病的是藥引子和某功。魯迅曾經在巜吶喊 》中對經霜三年的甘蔗等藥引子深惡痛絕之,或者魯迅是學西醫,對中醫這種騙人的把戲能夠看透。現在是不是還有這種中醫,估計沒有絕跡,特別某些欺世盜名的中醫,如多年前胡神醫,某功王大師。他們略知中醫,憑著營銷手段,將自已推上巔峰,也從巔峰中跌落,同時也敗壞了中醫名聲。
因此,中醫要搶抓這種機遇,但是也要進行自我剖折,分析優劣,優勢
要繼續深挖弘揚,劣勢要剔除,特別是糟粕,同時要吸收西醫所長,實施中西結合,開創中國醫術新局面。
-
8 # 誠實號
中醫和西醫有著很大的區別。中醫講究變正施治,也就是把人身看作一個系統,一個整體,通過望、聞、問、切來了解這個統一整體的協調機能,從整體的角度施以治療。這往往是一個模糊概念,全靠中醫從業者的臨床經驗總結,和先輩傳授的經驗加上自己的理解,融會貫通。所以老中醫就比年輕人在綜合治病上更有經驗,施藥準確,治病快一些。
中醫在許多方面很難量化,因此多遭西醫詬病。
不能量化,在現在科學的狀態下,很難證明自己。只有通過治病證明有用。
鍼灸經絡學,沒有任何科學證明經絡存在,但是鍼灸在治病方面確實解決問題,能治好很多病。只能說現在的科學還無法解釋而已。
由於不能量化,中醫處在一個模糊狀態下,就出現了很多學藝不精,濫竽充數,假以中醫謀生的騙子。給中醫造成了困惑,特別是大部分西方人不相信中醫。
學中醫,在中國傳統的師傅帶徒弟的習俗下,也有模糊的概念在內。人為因素比較多,所以就出現了祖傳祕方,之類的方藥,也解決一些問題,但是個概率問題,對大部分人起作用,對一部分人作用不大。
我曾經和一個老中醫探討過。老中醫八十多歲,看病確實很好,也很有名氣。這個老中醫根本不相信西醫,對西醫是非常抵抗的。
我說能不能把他一輩子的有些好藥方做成成藥,他馬上反對。說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不可能千篇一律,一個藥方能治所有人。
說到這,年輕的中醫學子,既然從事了中醫這門學科,只有不斷的總結經驗,默默深耕,才能真正成為中醫大家。
-
9 # 求於野
面對中醫的發展,中醫學子畢業後的最好去處當然是首先應聘到正規醫院工作,這就得以在老中醫的直接指導之下,不斷提高自己的臨床水平,然後有可能成為對社真正有用的中醫生。這條路風險小,可保一輩子衣食無憂。而正是因為風險小,這部分學子能成為突破性中醫人才的概率也很小。因為突破與風險從來都是一對矛盾。
中醫的發展,表示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中醫。這是中醫學子的機會,同時也是挑戰。因為覺醒的人們只會相信實力,而不在乎你畢業於哪所院校。同時,現在是網路時代,有病開啟手機百度就能找到很多的解決辦法。要是你的見解和百度得到的答案一模一樣,誰還會找你治病呢?
中醫的發展,並不能說明中醫之路很好走。學子們要想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就首先要具備醫者父母心,然後向有中醫經驗的人們學習,並且要做到真理不問出處……
總之,真正出類拔萃的中醫高手都是天定的,但名額有限,就看各位的機緣了……
-
10 # 環球地理線上
很欣慰中醫能夠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也得到了國家的重視!由衷的激動。
因為近代中醫藥的命運一路坎坷,好幾次差點夭折。
這可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寶貴財富!
尤其是在2003年非典與2020年的新冠病毒疫情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2003年的非典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療73例非典全部治癒,零死亡、零感染;廣州醫學院一附院報告中西醫結合治療71例,治癒70例,死亡1例。在純西醫治療幾乎無可奈何的情況下,還有眾多醫院及西醫生不願接受中醫介入,中醫界老一輩無奈幾經周折聯絡到中央,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儀開會直接下令要求中醫介入,僅幾天之後患者病情就出現空前好轉,疫情慢慢得到控制。這些在後來的電視臺的採訪報道中都有記載)
在此次2020年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也發揮了極大的積極作用(具體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所以通過這些事蹟,中醫總算是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尤其是國家的重視!
中醫又稱傳統醫學,與西醫的理論有些本質的區別。中醫注重實踐經驗。
中醫學子除了要熟練書本中的醫學內容在,更要重視日常的實踐經驗積累!
如能跟著有著豐富經驗的老中醫積累經驗,那是最好不過的!
2003年11月中醫泰斗,中國第一任衛生司司長呂炳奎逝世,就在呂老去世前不久,還給黨中央寫信,呼籲發展中醫。
但是中醫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問題與阻礙。
比如說近代國外的洛克菲勒財團打著“科學”的旗號說:中醫不科學。從思想上讓老百姓認為中醫不科學,所以中醫不好。同時,收買文人、收買媒體、收買一批美粉漢奸批評中醫。
還曾經煽動推行取締中醫、提倡廢醫留藥等等。由於西醫在手術、搶救方面的高明,因此洛克菲勒集團的醫用器械、西藥的銷售量大增,利潤爆棚。
就連現在,這一陰謀的影響都還未完全消退。
連白巖鬆都公開說過,中醫科在某些醫院不被重視,不是因為沒效果,不是不好,而是中醫藥太便宜,它的利潤不高!
就連現在,中國仍有大量的人不遺餘力的詆譭中醫,抹黑中醫,甚至想廢除中醫。
2003年11月中醫泰斗,中國第一任衛生司司長呂炳奎逝世,就在呂老去世前不久,還給黨中央寫信,呼籲發展中醫。
中醫是我們中華歷史幾千年文明的智慧結晶,一定要發揚光大傳承下去!
所幸的是,我們看到了國家領導人振興中醫的決心與勇氣,中醫發展已成為國家戰略,雖然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看到了中醫前景一片光明!
回覆列表
首先,中醫藥並沒有發展,而是在倒退;近些年所謂的中醫藥發展,無非就是那些製藥企業的經濟收入增加了,並沒有實質意義上的發展。但我個人認為,這點並不能代表中醫藥發展,恰恰相反,這是在拉中醫的倒車,阻礙了中醫的發展。
發展靠什麼?發展靠人才。中醫目前缺的並不是中藥科技,缺少的是中醫人才,缺乏的是可以遣方用藥的中醫師;缺乏的是可以臨床辯證的職業中醫人。
有心人可能會發現,大多數中醫館其實並沒有自己的人才培訓機制;坐診的醫生也大都是走穴醫生,今天在這裡,明天在那裡,後天又換另外一個地方。而這些走穴醫生不能說沒有好醫生,但就我見過的,真的沒有幾個好醫生,大多都是為了生活,為了金錢而去的。
只要有個證件,且不管會不會看病,都可以坐診,一張處方几十味中藥,一副藥動輒上百塊,十天藥動輒七八百、上千塊,甚至更貴。這些都是怪象,同時也是中醫發展的災難。為甚麼這麼說呢?就是因為這類中醫不懂得辯證但卻能瞎開處方,導致處方無效,讓患者對中醫失望。失望之後再換地方,還是同樣的禍害,三次以上,患者就會開始懷疑中醫,甚至謾罵中醫。
那麼,什麼樣的人適合學習中醫呢?第一,善於思考的人,善於思考的人會從根本上去否定一些東西,同時也會有自己的新思維的建立。
第二,善於閱讀的人,中醫藥學需要有很好的文學基礎,沒有一定的文學基礎,很多中醫典籍是無法閱讀並理解的。
第三,善於融合的人,這類人會通過自己的思維,將人與自然有機結合,只有結合在一起,才能看到中醫的真諦。
第四,懂得包容的人,不懂得包容的中醫師不是好的中醫師,當然也不懂得全面思考患者的疾病過程。
第五,尊師重道的人,只有尊師重道的人才能知道他和老師的差距,才能更加虛心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