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蔚心依舊

    洗衣服的終極目的就是為了去除衣服上的汙漬,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就是為了達到目的。現代洗衣服所用的都是一些通過化學反應和物理運動結合的方法,通過使用洗衣粉,洗衣液,衣領淨,肥皂,皁粉之類的協助,同時通過手搓,腳踩,機洗的方式進一步去除衣物上的汙漬。而在古代,條件並不像現在這樣發達,也只有類似肥皂的清洗劑,然而由於價格和產量受限,肥皂並不是主流的去汙方式,主流去汙方式多以物理運動的方式,用棒子捶打衣服也就是採用的這個原理,類似現在的洗衣機,棒子給了衣服一種外力,藉助水和衣服的摩擦和力使得衣服上的汙漬脫落,達到衣服變乾淨的目的。其次,因為當時生產條件有限,古代都是粗線織就的。衣服厚還沉,尤其是溼水以後,那時候有沒有洗衣機,只能用棒槌不停敲打,再洗掉灰塵和油膩。

  • 2 # 戀戀西普

    在過去,江南水鄉一帶,洗衣機沒有普及的農村,家家戶戶都有一條棒槌,這絕不是信口開河。不長,約30cm左右,略呈弧狀,下方有一條手柄。

    我記得小時候在外婆家,村子裡面有一口清澈的池塘(外婆家就在池塘的不遠處)。金色的晨曦中傳來陣陣捶打聲,此起彼伏。三三兩兩的婦女們起早在池塘臺階/臺板上洗衣服。

    我小時候醒得早,就搬了小板凳坐在家門口,看洗衣服看得津津有味。把衣服浸溼,打上肥皂,用洗衣刷刷一會兒,抓著一處將大部分浸入塘中來回漂,撈上來後用棒槌捶打衣服。然後把剩下的一點水擰乾,浸,撈,打,擰乾,幾個來回後衣服洗乾淨了。用捶打時的力量快速把髒水噴出來。

    衣服壞了嗎?並沒有。不過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少衣服的壽命。並且這裡的衣服並不包括真絲材質的絲質品。我想,這很有可能是水鄉自古流傳下來的傳統洗衣方式

    現代材質的衣服捶打不壞,古代平常百姓穿的用葛、麻等植物纖維織的布造的衣服就更不容易打壞了,因為質地本身就比較粗糙。葛、麻的特點就是堅韌耐磨,但生硬冰冷。經過捶打晒乾後會變得更加鬆軟

    另外,經常出現在唐詩中的“搗衣”,準確地說,是製作寒衣的其中一個程式。用杵捶打葛麻布料,從而變得柔軟熨帖易於縫製。也使麻布與裡面填充物更好地粘連為一體。這是一項體力勞動。

    但再說一遍,用棒槌敲打的是土布粗布,貴族子弟,大戶人家的絲綢錦緞製品絕不會用棒槌來搗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有冰箱水果應該怎麼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