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可以說僅他一人,因為我們再沒聽到過誰誰誰學了三日後即被別人刮目相看的(看來他確實書寫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經典傳奇),是呂蒙的學法太令人高不可攀了,還是那個流傳千古的歷史故事被人有意摻了不少水分……
回覆列表
-
1 # 一縷青煙忽向左
-
2 # 教育播報員
我覺得呂蒙之所以能從一個只知道打仗的武夫,變成一個善於思考的人,主要是他在求學的路上,明確了學習的目的。
他聽從了孫權的勸學,動了學習的心思,也是真心刻苦鑽研,努力讀書,最後終成正果。
歷史上後來才奮發圖強的人其實很多,但是大都沒有留下膾炙人口的俗語或者成語下來,所以才給我們後來奮發圖強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呂蒙。
其實為什麼提到他,很可能是因為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的流傳度太廣,而呂蒙又恰好完成了驚天大逆襲,從剛剛開始的吳下阿蒙,變成東吳大都督,白衣渡江,讓人看到了他學習的效果。
而很多其他成年後奮發圖強學習的人,要不然就是沒有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要不然就是沒有留下讓人印象深刻的事情。
舉個例子,蘇軾的父親蘇洵就是二十幾歲後才開始發憤圖強,一下子與兩個兒子並稱“三蘇”。
其實我們平時生活中也會遇到在後來不斷孜孜學習的,我一個同學,初中高中學習成績都不行,也都不願意去學,高考去了大專。後來才開始意識到學習重要性,先是自己努力專升本,今年正準備考研。
所以我覺得歷史上這樣的人還是蠻多的,只不過是多種因素成就了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