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你這三張圖片上看,這是一隻建國後的五、六、七產品,也就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所生產的實用器。雖然你是搬家時翻出來的,但應該不屬於古董 ( 建國後一律稱為仿古工藝品或實用器物 ) 。
這隻罐外面刷的是綠青釉,裡面是青白釉且還開片,胎土發紅而且不細又不粗,也就是既不屬於南方景德鎮一帶的細白堅瓷,也不是純北方挨近黃河一帶的粗瓷,它屬於古玩行裡常說的中路瓷 ( 也叫中路份兒 ),能生產這種瓷器的地方挺多,譬如說河北、河南、山東、安微、湖北、湖南甚至西南雲貴川黔等地區。所以產地大概在長江與黃河間的中部偏西南一帶。從口沿兒露胎處看上邊應該還有個蓋,估計使用過程中不小心給丟失或打碎了。這種釉色和胎土特別是器型的小罐 早在民國晚期也有生產,但你這隻包漿幾乎沒有,使用痕跡也不太甚明顯 ( 但也肯定也用過 ),所以也基本上沒什麼大的價值。
未必正確僅供你做為參考。
從照片來看,這是一個解放前後的綠釉罐,屬於低溫釉,民間用來盛放油鹽醬醋的容器,這類器物多出自廣東石灣窯系。
從你這三張圖片上看,這是一隻建國後的五、六、七產品,也就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所生產的實用器。雖然你是搬家時翻出來的,但應該不屬於古董 ( 建國後一律稱為仿古工藝品或實用器物 ) 。
這隻罐外面刷的是綠青釉,裡面是青白釉且還開片,胎土發紅而且不細又不粗,也就是既不屬於南方景德鎮一帶的細白堅瓷,也不是純北方挨近黃河一帶的粗瓷,它屬於古玩行裡常說的中路瓷 ( 也叫中路份兒 ),能生產這種瓷器的地方挺多,譬如說河北、河南、山東、安微、湖北、湖南甚至西南雲貴川黔等地區。所以產地大概在長江與黃河間的中部偏西南一帶。從口沿兒露胎處看上邊應該還有個蓋,估計使用過程中不小心給丟失或打碎了。這種釉色和胎土特別是器型的小罐 早在民國晚期也有生產,但你這隻包漿幾乎沒有,使用痕跡也不太甚明顯 ( 但也肯定也用過 ),所以也基本上沒什麼大的價值。
未必正確僅供你做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