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萊陽老薑

    我是去年辭職離開了一家工作了二十年的企業,我想我有一定的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說說我的工作性質。我是在一家企業營銷中心做銷售管理工作,工作地點是遠離他鄉的另一個省份,一年可休假四五次,共計五十多天,薪資待遇二十左右,對家在一個小縣城的我來說,很不錯。

    產生辭職的念頭應該是兩年前。自己那時也做了思考,在自己不惑的年齡段,能做出這個決定,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工作簡單,機械的執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複,沒有了激情和動力。傳統銷售行業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也沒有太高的行業門檻,每天重複的工作就是圍繞產品,價格,渠道,促銷這幾點做文章,然後大大小小的會議,總結佔據了大部分時間。

    新人還會覺得新奇,時間久了,沒有與時俱進,整天圍繞固定的方向做一些輔助動作,內心肯定是厭倦的。

    二、晉升機制受人為的動作左右太大,不以業績論,對前景不看好。

    這一點,明白人情世故的朋友都懂,在這裡不做太多贅述。但這一點,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太多人的積極性。

    三、工作的性質讓員工家庭與事業無法兼顧。兩地生活,對夫妻感情,兒女教育、陪伴,父母照顧等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困擾,如同在家庭中缺失了一樣。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成長,父母的老去,作為家庭的頂樑柱,這都是不得不去考慮的現實問題。

    其實,某個名人曾經總結過一句話,就是關於員工離職的主要原因:心受委屈了(薪資,晉升),離家太遠(父母,孩子,家庭)。

    我覺得很有道理。

  • 2 # 木兮有益

    【木兮觀點】工作虐我千百遍,我待工作如初戀。工作好比談戀愛,合則聚,不合則散。據我瞭解,很多人離職不是因為薪酬待遇,有的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有的是受不了領導或者環境,選擇無奈離開。

    01因工作內容不符合職業發展規劃離開

    一份工作如果做起來不開心,甚至覺得壓力,壓抑,那可能原因是

    1.工作內容不喜歡,明明是個性格內向不喜與人打交道性子卻要勉強自己去做需要應酬,溝通的工作。剛開始可能為了待遇和環境選擇留下來,但是如果內心沒法認同,就算假裝喜歡,努力喜歡,心還是會累的,堅持不了多久。

    02攢夠了失望離開

    工作就像談戀愛,有時候會高興,有時候會傷心,有時候會煩惱,但是一旦決定了開始沒有誰會想請你就結束。

    遇到一個不好的領導工作上不支援你得不到,肯定出了事情,把下屬推出去問你姐從事回答自己想後面加一句出了事情你自己擔。

    又或者遇到一些不是很友好的同事閒來無聊,總是打聽你的隱私,然後添油加醋四處謠言你。你得到領導的表揚他妒嫉明裡暗裡說這些風涼話讓你呆著不開心。

    如果你不如她或者犯了錯,就會揪著不放,就算後面你改好了,只要一出錯,他就會把事情拿出來,再說一遍,覺得之前你犯過這樣的錯,現在也會是這樣子的。

    這種情況簡單來說呢,就是遇人不淑,沒辦法,總不能將錯就錯吧,只好離開重新開始,才能遇到對的人對的工作。

  • 3 # 高律師說

    當你發現你所在的單位成為“關係戶的天堂,普通人的煉獄”的時候,那種關係至上、關係是第一生產力所形成的壁壘無法突破,有的人混著混著就提拔了,有的人幹著幹著就沉淪了。這樣的環境讓人感到窒息,看不到未來,所以可以果斷辭職了。

    我在生活裡遇到過很多跳槽的人,他們給的理由很多都是工資不合心意,或者是同事、老闆奇葩。其實遇到奇葩老闆同事就辭職,會讓自己的職業生涯變得很脆弱。世界那麼大,下一個遇到的同事會是什麼人品誰都不能保證,如果遇到不喜歡的人就辭職,只會讓自己的職業生涯更脆弱。

    一般來說辭職是為了得到更好的發展,如果你還沒找好下家,我並不建議你辭職,離職需謹慎,你在現有崗位遇到的一些不快,很有可能在其他公司也會遇到相同的問題,你總不能每次都用辭職解決問題吧。所以你要權衡好利弊,把自己最看重的放在首要位置,其它的可以將就一下,在權衡利弊之後,你的決定值得被尊重。

  • 4 # 陳文商業論

    哪一個瞬間你覺得自己該離職了?

    你為公司創造了100萬的業績,但公司卻只給你5000元的工資的時候,就應該考慮該離職了,這樣的領導人是不值得追隨的。在老陳看來,一家合格的公司,一份合格的工作,應該具備以下三個因素。

    第一,領導人要敢於分錢

    很多人離職的原因,就是因為老闆錢給少了,這其實不能怪老闆摳門,也有可能是他的格局不夠大,看不到你在這家公司真正的價值,這其實是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公司老闆也不是神仙,他們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第二,公司要有自己的價值觀

    沒有價值觀的公司是不值得追隨的,因為這往往意味著老闆自己也沒有自己的底線,這樣的公司是非常容易人云亦云的,員工在這種公司工作,極其缺乏安全感,因為你完全不知道老闆下一秒會給你安排什麼工作,你的所有工作都取決於老闆當下的心情。試問,這樣的工作能長久嗎?

    所以,一旦找不到這家公司或者這個領導人的核心價值觀,我們就要遭殃了,這時候最好的選擇就是騎驢找馬,在確保自身收入,不會受到太大影響的前提下,跳槽到更好的公司裡去。

    這樣的老闆可以追求,但是這樣的公司,卻是不能追求的。最好的解決方案是找到老闆,詳細說明,公司目前所存在的嚴重的情況,假如老闆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那麼我們就可以選擇離職了。

  • 5 # 腐草為瀅瀅

    其實不管你有多熱愛一份工作,總會有那麼多次想要辭職的瞬間,但究竟哪些情況會讓你覺得自己該離職了呢,有以下4點情況。

    1、工作不適合自己

    (1)自己實在是不喜歡這份工作。我有個朋友畢業時做的是文案策劃,她做得很好,也能受到領導的誇獎。但是依然沒有什麼成就感,提不起動力。還有一種,就是自己不喜歡這份工作,因為多種因素,也做不好。

    (2)目前的工作滿足不了自己的需求。有人看中薪資,有人看中成就感,有人看中發展空間。

    2、公司已經開始走下坡路

    我之前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小創業公司。我剛開始去的時候,發展的還比較好,每個月都能夠按時發工資。後來我就發現公司的離職率頻頻升高,一個月之內會有好幾個人離職。不僅如此,發工資的日期也越來越延後。這讓我覺得公司應該是開始走下坡路了。我不可能等到公司完全倒下再走,就是就提前為自己做好打算,提出了離職。

    3、現實因素:個人+公司

    (1)個人因素:

    之前有個新聞,說一位程式設計師結婚後,不久提出了離職。老闆怎麼勸說都沒有用。程式丫說你只是說:我每天回家的時候,我老婆都睡著了。我起來的時候,我老婆上班走了。

    有人剛結婚,重心還在家庭,非常看重朝九晚五的安穩生活。結果工作是996或者007。這就會影響自己的生活。

    我朋友大四時,曾拒絕了一份很好的offer。因為地點離學校太遠。而她不想每天都要起很早去通勤。再加上學校臨近畢業有各種事情需要她回來處理,非常不方便。因此她拒絕了。

    (2)公司因素

    公司方面的因素就很多了,比如薪資與工作不匹配,複雜的人際關係弄得工作的人身心俱疲。

    老闆不夠專業,脾氣不好,要求太多等等。

    4、行業發展的天花板太低

    有一些剛畢業的學生會因為興趣進入一個行業,但當他進入之後,他就會發現,這個行業發展的天花板太低了,薪資也很有限。

    還有一些行業已經是夕陽產業,它的發展終將走下坡路。

    那大家肯定會找一些新興行業。這些新興行業可能有國家的扶持,還有更多的機遇和風口,如果能夠趕上這些風口的話,我們也能夠因此快速的發展起來,從而實現自己的價值。

    以上。

    離職並沒有什麼錯,但是請記得先多方權衡,做好決定。然後定好目標,找好下家,最後再離職,這樣最為穩妥。

  • 6 # 青禾說生涯

    離職並不是一瞬間的決定,往往是長期的職業期待沒有被滿足,而後遇到了一個契機,才做出的決定,是一個綜合因素導致的結果。

    不知道題主想問的是“離職的原因”,還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是後者,可能會有很多很多形形色色的“稻草”。比如有人因為上級的一次訓話;有人因為考核並不好看的分數;有人因為連續加班時接到接到孩子哭泣的電話;有人因為別家公司遞來的橄欖枝;有人可能因為失戀……

    但我們應該知道,最終讓我們做出離職決策的,並不僅僅是因為這“最後的稻草”。而是駱駝一直長期背在身上超負荷的“所有稻草”。

    馬雲爸爸也說了,員工離職不外乎兩點:一、錢沒給夠;二、心裡委屈了

    從員工的角度來講,確實離職不外乎這兩個原因,但是如果要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猶豫和糾結。

    “覺得錢不夠,或者心理委屈,就必須離職了嗎?是我自己的問題還是企業對不起我?離職以後呢,我就能獲得目標薪酬,心裡再也不委屈了麼?”

    我曾經想離職的時候,也在這個層面糾結了很久。

    如何判斷“我現在該不該離職”呢?

    其實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看問題:離職能否解決我遇到的職業發展問題?

    我們對待一份職業的發展,有兩條重要的基準線:1、成功線;2、幸福線

    成功線一端對應我們的能力,一端對應企業崗位的要求,代表組織滿意度

    當能力>崗位要求,此時我們的心理狀態是能駕馭且有成就感的;

    當能力<崗位要求,上級領導就會施壓,我們自己心裡也不好受;

    幸福線一端對應我們的需求,一端對應企業的回饋,代表個人滿意度

    當企業回饋>個人需求時,我們感到幸福滿足;

    當企業回饋<個人需求時,就會覺得心裡委屈了。

    所以,馬雲爸爸說的“心裡委屈”和“錢沒給夠”,可能由2個原因產生:。

    01 個人能力未達到崗位要求,因為不適應的心裡委屈;

    此時,即使心裡委屈,也請謹慎離職。因為你在這個崗位的不適應,換了工作也還是有可能不適應。

    此時我們需要具體分析一下,適應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因為個人能力不夠,還是對崗位的要求不明晰造成的。

    如果個人能力不夠,則要針對自己的個人能力現狀做評估,做好能力提升計劃;

    如果是對崗位要求不明晰,則需要通過和上級溝通,明確崗位要求,以及領導個人的工作風格;還要觀察公司有沒有隱形的企業文化,需要自己進一步瞭解並融入。

    我們千萬輕易不用“離職”來逃避自己的適應問題。

    02 個人能力達到崗位要求,但個人需求沒有被滿足,此時就會產生職業倦怠。

    如果對工作產生了倦怠感,不急著離職。也需要問一問自己:我是不感興趣的厭倦?還是能力不夠的焦慮?還是無價值感的失落?

    如果對工作不感興趣,那就在現有工作中挖掘感興趣的部分,或者在業餘時間把興趣慢慢培養成工作,屆時再看是否離職。

    如果感興趣卻能力不足,那就適度降低一些對自己的要求,慢慢來,一步一步提升能力;或者發揮自己的優勢長處,讓自己的優勢足夠有競爭力。

    如果覺工作沒有價值感,比如我覺得目前工作能沒辦法滿足“個人成長”的價值需求。那我需要想想,在這份工作中,除了完成本職內容,我還能做些什麼來增加“個人成長”的部分;也可以嘗試挖掘現在的工作和“個人成長”的關係。有時候並非工作沒有價值感,而是我們缺乏發現的眼睛。

    另外,當我們主觀覺得工作回饋不足時,也要明白,一份工作的薪資、發展空間、以及情感意義,不太可能同時都滿足,我們也需要根據當下的目標做取捨。

    OK,最後附上一張“該不該辭職”的自測流程圖,希望我們的離職決策,是符合自己的職業規劃的主動選擇,而不是無法解決問題的被動逃避。

  • 7 # 攝計師

    第一個,學校,外聘老師,好歹是個事業單位吧,不籤勞動合同,沒有五險,我一個人負責攝影,攝像,平面,剪輯,特效包裝,音訊處理,領導的PPT,航拍(還是我自己的無人機)等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每天自己都很忙,還有一個垃圾同事整天推託自己的工作,垃圾的領導喊我幫忙做一下,真是服了,我又沒多拿一毛錢,憑什麼多做事?週末放假居然打電話喊我去加班,心裡委屈到極點了,就這麼點錢(重慶市3000包吃),要是沒有副業都不夠生活,況且我在外面隨便只單獨做一樣工作(攝影攝像或者後期),也比這個錢多吧,當初去學校工作就是覺得輕鬆就好,好好發展副業,錢少事多領導還自我感覺特良好,實在忍受不了了,辭職說加工資,問完校長說加500,感覺已經辭職了,加錢留下不太好,況且這麼點也沒有什麼誠意,現在在外面6k雙休綜合收入10k左右,還更輕鬆

    第二個,本來沒想工作,剛好在我附近就去面試了,面試跟老闆談的開心,就接受了,也是收入付出完全不成正比,天天加班,設計本來就每個人想法不一樣,跟他不一樣他就覺得肯定是你不對,幹了20來天忍受不了就辭職了,工資居然結了一半的樣子,真是服氣。後來朋友說想換工作,介紹過去據說也是剋扣工資了。現在工作那麼好找,不合適就換,不要耽擱久了,人挪活,副業很重要,副業經營好,主業看心情

  • 8 # a張小貝

    職場上那些讓人崩潰的瞬間,基本上都來自於心裡的委屈和經濟上的困境。就像馬雲說的,一個員工要離職,要麼是心受了委屈,要麼是薪水沒有給夠。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心裡的委屈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在某一個特定的時刻爆發出來。我覺得該辭職的時候,應該是在以下幾個事情發生的時候:

    一、工作分配上的委屈

    我們進入公司,往往都是雙向選擇的結果,在入職之前,就對自己的工作內容和需要履行的職責都有一定的認識。可是如果在進了公司以後發現,所做的工作超過之前瞭解的,而且存在分配不明的情況,就會覺得被欺騙,覺得委屈,也就會產生離職的想法。

    比如:公司招聘的明明是開發人員,卻不願意再花費招聘美工的工資,讓開發也做美工的工作,這樣節省公司的用功成本,卻讓員工一個人幹三個人的活。

    再比如:同事離職了,公司暫時不打算招聘新人,便將離職的同事的工作,都積壓在自己手裡。

    又或者,方案改了十幾遍,最後領導說還是用第一稿。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現在的工作沒有什麼前景,看不到發展也看不到未來,渾渾噩噩不知所終,所以會選擇跳出當前的圈子。

    ……

    這些情況下,人長時間積壓的情緒,難免就爆發出來,決定離開現在的工作崗位。

    二、人際關係上的委屈

    人際關係上的委屈就更多了。和同事的、和老闆的、和領導的、和客戶的,甚至家庭的關係也會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做出離職的決定。

    比如,公司新提拔的上級居然是原來自己的下級,巨大的心理落差讓自己無法好好工作。

    再比如,入職一個公司以後,一直不能融入圈子,被公司同事所排擠。有時候明明不是自己的工作,卻會被其他同事甩鍋給自己。

    還有明明已經很努力了,卻始終得不到領導的認可,只要一天沒加班,就會被領導罵是不努力工作。

    也有女朋友覺得自己沒有時間陪她,全身心都撲在工作上,對家庭不負責不認真,提出分手,情緒所致導致沒有心情工作下去。

    三、薪資待遇上的委屈

    薪資待遇上的委屈就比較常見了。

    工資給的不夠,不夠養家餬口,提出漲薪要求但公司不同意。

    入職時領導答應漲工資,但工作幾年之後仍然沒有兌現當初的承諾。

    加班沒有工資,上班的時間也沒有限制。

    資金還沒有到位,就讓專案啟動做起來,後來因為資金短缺無疾而終,感覺一直在做無用功。

    公司薪酬是保密制度,但某天忽然發現自己的薪酬居然是部門裡最低的。巨大的心理落差讓人無法接受。

    當然,以上這些情況都是典型的離職原因,大部分人的離職都是跟這些委屈的情緒有關。所以我們在工作時,要儘量不讓這些情緒進駐到生活中,找新工作時也從這些方面去避免踩坑。

  • 9 # 李登博聊管理學教育

    回顧了一下我的職業歷程,在下面幾個瞬間讓我產生了辭職的念頭,並付諸實施。

    我最近一次辭職時,完全沒有以往那種憧憬與喜悅的心情,反而心情沉重不想離開。因為,這次辭職是不得已而為之。

    公司業務調整將現有業務出售給了國內的合資方,整個管理團隊發生了變化。依託於合資方現有的管理團隊,新公司的組織架構以及職業發展路徑完全不同於現公司。

    很多同事都像我一樣因為職業發展路徑中斷,不得不在外部經濟大環境不好的時候選擇離開。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大部分辭職都是為了獲取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

    根據我為自己制定的職業規劃,在完成一個階段的目標之後,我都會對比並選擇是在現公司繼續發展還是尋求外部的機會。

    比如從日企離開是為了進入行業內的主流歐美公司,拓寬職業視野。加入法資企業是為了進一步拓寬自己的職責範疇,為實現下一步職業目標努力奮進。

    當然,我也有過因一時衝動選擇辭職的時候。

    那時我服務於一家德國家族企業,我當時的老闆在春節前三天開除了一名仍在試用期的員工,這讓我瞬間覺得我的職場前景也是一片漆黑的。在3月份我就匆匆尋找了合適的機會,快速離職了。

    不論什麼原因,在選擇辭職的時候我都會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考慮。

    1. 是否與職業規劃契合

    在決定辭職與否之前,我都會先考慮下新的機會是否能夠幫助我更快的實現我的職業規劃。或者新的機會能否補足我職業能力方面的短板,幫助我在職業發展的過程中更具有競爭力。

    2. 風險和機遇分析

    我會採取SWOT分析法,從“薪資待遇、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職業發展空間、通勤路程”這四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分。根據不同職業發展階段,對不同評分項賦予不同的權重,最後根據分析結果做出謹慎的選擇。

  • 10 # 學習委猿

    一個人在某個時候突然強烈想要辭職,往往是一個情緒累積的過程,而後因為某個小事爆發出來。這並不是一時的情緒化,而是確實在工作上遭受到挫折或壓力,沒有得到及時的疏解或支援,長期壓抑的結果。

    我在督導的時候,很多員工和我面談,說想辭職的時候,都是說已經想了很久,或是很早以前就有這種想法。而當他們的情緒,或是壓力積累到一定程度,我也會建議他們,果斷辭職吧。

    很多時候我們都不倡導職場人士離職,尤其是裸辭,但也沒有人會一直留在一家公司裡。當我們在職場上遇到以下三種情況時,我都會建議是該辭職的時候,再留下去只會拖累我們的職業發展。

    一、個人成長和發展停滯不前,看著新人進步,自己卻找不到成長的空間

    我辭職或者轉行的原因,基本都可以概括為發展或個人成長受限,比如:

    在發展方面,要不就是在公司裡已經發展到個人的極限,要不就是薪酬收入基本到頂,就算職位再晉升,收入也不會高多少,於是就開始考慮自己是不是需要找個更大的平臺發展。在個人成長方面,當個人在公司裡難以學習到新東西,或是找不到可以交流發展的圈子,如公司的高層也都認為安於現狀,不必再推動發展;如公司已經沒有可以提供自己學習的平臺和機會,自己這半年來也完全沒有進步,那麼我就會開始考慮是不是要換工作了。

    每當碰到這兩種情況,我都會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畢竟有些時候也可以自己學習積累,但很多時候我們也確實需要一個適合成長和發展的環境。比如你在世界前五百強的公司,和在不知名小公司裡工作一年,個人的成長和眼界見識完全不可對比,發展的空間更不必說。

    所以,當職場人士在一家公司裡遲遲得不到進步,自己也在努力學習提升,但個人發展更是沒有頭緒,只能說這家公司確實不適合你繼續成長了,是時候考慮要辭職了。

    二、工作上的挫敗情緒積累,個人在困境中沉迷,找不到發展途徑和方法

    我見過一個員工,在工作上頻頻碰壁,而後陷入對自己能力的懷疑中,沒有找到突破困境的方法,領導和團隊也沒有給予過支援,最後在一次專案投標失敗後,員工崩潰大哭,第二天提交辭職申請書。

    這個員工就是典型的因挫敗而辭職的情況,一般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都會建議員工摸索摸索,找到方法,自己走出困境。但有種極端的情況,就是員工確實很努力了,但還是出於各種原因,比如個人性格、能力等問題,確實沒辦法適應當前的工作,這時候沒必要再咬牙堅持,辭職反而是一種出路。

    因為有時候,確實會出現個人就是不適合幹這份工作,或是難以突破某些瓶頸的情況,這時候哪怕有人指導,但還是很難走出發展的途徑和方法。而換一個工作後,個人優勢反而能發揮出來,且發展得更好。

    三、職場環境施以壓力,個人忍受欺壓,負面情緒積累,最後在委屈中爆發

    當我們遭遇到惡劣的職場環境,或個人與當下的企業文化、公司環境不適合時,也沒必要忍受,果斷辭職,去尋找與自己相匹配的職場環境,會更適合自己的成長和發展。

    比如在職場上並不多見,但確實存在的職場語言暴力、性騷擾、員工欺壓等情況,當欺壓的那個人手握公司全力,並獲得公司的預設時,繼續忍受並不會使我們的處境變得更好,反而容易讓對方得寸進尺。

    或是個人的性格極為內向,卻來到鼓勵員工外向和活潑,歧視員工性格內向的團隊。

    長期處於自己不適應或遭受欺壓、承受巨大壓力的職場環境中,不但會影響自己的工作效率,甚至會積累負面情緒,影響心理健康。即使一時忍受,也總會有自己爆發的那個點。與其這樣,早點辭職絕非壞事。

    所以,當我們在職場上遇到以上三種情況時,就是應該辭職的時候了。

    財富學習委員會的專業回答,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現在用哪一款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