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富不過三代。這句話狠狠地打了“階級固化”的臉。固化的是往上爬的路,往下滑的路,一如既往地容易。
富一代大多比較勤奮努力,憑藉一己之力,給全家拼出好日子。
但是,一個優秀的人未必能養育出另一個優秀的人,因為人都有一種補償心理,特別是父母。小時候自己吃的苦,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孩子再吃一次,於是,無形之中,富二代就成了被溺愛摧毀的那一代。要克服這種心理,捨得讓孩子吃苦,非常不容易。
梁實秋曾經寫過一篇《錢的教育》,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
他說:“如果把錢的教育寫成一本書,我想也不過是上下二卷,上卷是錢怎樣來,下卷是錢怎樣去。
錢怎麼來,是上一輩人做給下一輩人看的。如果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宇宙觀都是從錢的方孔裡望出去的,我相信他的孩子們一定會有一套拜金主義的心理。
一個家庭的財富想要延續下去,需要的不是銀行賬戶,而是對金錢的正確態度,在我心裡,最好的金錢教育是,把錢當作一個夥伴,讓它開開心心地來,開開心心地去。畢竟,人生的最終目的無非是用自己的能力賺錢,再用賺來的錢買來幸福的日子。
中國有句老話,富不過三代。這句話狠狠地打了“階級固化”的臉。固化的是往上爬的路,往下滑的路,一如既往地容易。
富一代大多比較勤奮努力,憑藉一己之力,給全家拼出好日子。
但是,一個優秀的人未必能養育出另一個優秀的人,因為人都有一種補償心理,特別是父母。小時候自己吃的苦,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孩子再吃一次,於是,無形之中,富二代就成了被溺愛摧毀的那一代。要克服這種心理,捨得讓孩子吃苦,非常不容易。
梁實秋曾經寫過一篇《錢的教育》,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
他說:“如果把錢的教育寫成一本書,我想也不過是上下二卷,上卷是錢怎樣來,下卷是錢怎樣去。
錢怎麼來,是上一輩人做給下一輩人看的。如果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宇宙觀都是從錢的方孔裡望出去的,我相信他的孩子們一定會有一套拜金主義的心理。
一個家庭的財富想要延續下去,需要的不是銀行賬戶,而是對金錢的正確態度,在我心裡,最好的金錢教育是,把錢當作一個夥伴,讓它開開心心地來,開開心心地去。畢竟,人生的最終目的無非是用自己的能力賺錢,再用賺來的錢買來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