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素夕顏

    個人認為只有“有聽覺門檻的音樂”沒有“有聽覺門檻的歌手”,除了音樂本身的高度,“聽覺門檻”還根據聽音樂者的音樂修養而決定的。比如一些純音樂,或者交響曲,像世界名曲之類的沒有一定的音樂修養的人是聽不懂其中的旋律所傳達的情感。

    音樂是一種高雅的藝術修養,除了天賦異稟的人,需要從小受到薰陶才能達到一定的鑑賞力。其實平常人每個人也都有一定的天賦,比如流行音樂就是比較符合大眾聽覺的音樂,絕大多數人都有自己喜愛的流行樂,也都能欣賞得了其中的感情。若要細究歌曲的旋律和比較專業的東西,就需要一定的修養才行。

  • 2 # 唐山怡閣明月007

    李如春老師的音樂門檻最高了,我再學20年也聽不懂。還有charlie paker 及thelonious monk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肖斯塔克維奇,勳伯格,梅西安等等。從剛開始聽的時候的“臥槽這什麼鬼,好特麼難聽!”到“臥槽寫得好棒啊!超好聽啊!”這個過程需要將近十年。

    還有一些無調式音樂、爵士樂裡的BeBop、打破固有模式,挑戰聽覺習慣,在當時都是具有實驗性和革命性的新風格。

  • 3 # 兔老師

    有聽覺門檻的作品大抵分為以下幾類:

    一,富有嘗試性的,偏前衛的作品,需要了解音樂創作思路和技法才能理解的,如勳伯格,斯特拉文斯基等人的作品。這類音樂家追求的並非“和諧動聽”,而是反其道行之,探索新的創作手法。這些創作手法通常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使用,比如《貓和老鼠》的情景配樂,恐怖片,懸疑片烘托緊張氣氛的音樂裡,運用他們所開創的手法來寫作,十分富有啟發性。

    二,需要了解創作者目的才能理解的,比如龔琳娜老師的《忐忑》這類。忐忑是一首強調聲樂技法的曲目,並不是寫給普通聽眾欣賞的。舉個簡單的例子,至今為止能夠將這首歌翻唱得效果接近的例子,幾乎沒有,發音難度很高。明白這點後,再從聲樂練習的角度來研究《忐忑》,就能明白作品的意義了。

    三,需要文化,歷史背景才能理解的,通常見於歌詞。比如萬能青年旅店的《殺死那個石家莊人》,字面上只能看出一些日常生活的片段和內心情緒的描寫,但瞭解那個年代發生過的大規模社會變革,瞭解計劃經濟轉向商品經濟引發的國企下崗潮後,才能明白歌詞所指的意思。

    四,作者本人都不明所以的。通常也見於歌詞,且詞作者喜歡使用意義不明的冷僻字詞和語句拼湊。比如郭敬明的《蜀繡》,標題和正文歌詞內容並無任何關聯性,事後採訪也證明了作者只是想拼湊一個“意境”而已,並未仔細推敲。在這種作者自身都不明白的作品裡,聽眾想要弄明白,可就更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古卷軸5》有什麼優秀,可玩性強的任務類Mod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