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朱熹在”大學“中提”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認為這是古代君子立身處世之道。而現在西學盛行,崇尚邏輯思辨之法。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到底還有沒有普世價值那?現在青少年還可不可以從中理解學習那?
12
回覆列表
  • 1 # 空悟行者

    當然有道理了。不過愚見以為“誠意正心致知格物修身”更適合我等凡夫,而且即便這樣,這五者也不應該有一個恆定不變的順序。你在我中,我在你中;此即彼,彼即此,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 2 # 怒海浮萍

    “格物致知“是陽明先生心學的中心思想,是聖人之學。實質上也是修行方法,如同道家的返樸歸真、佛家的涅槃解脫。“為善去惡“是格物,也就是修行不離開社會工作生活,在世事中修行,反省自己的念頭,去掉私意、私利。陽明先生也曾與其弟子提到過:這點也是針對凡夫小根器的人權巧方便之說。因為我等凡夫常執取私利,對待萬事萬物有分別心,而有善惡之念,初始要求“為善去惡”,如同佛家的要求持戒,從而達到定慧。陽明先生一個弟子也曾說過“無善無噁心之體“,陽明先生也予以肯定,說過那是大根器的人的修行。只須不思善不思惡,只契道體,小根器的人不會,則須依次第進。不要把儒釋道三家只當做學問來研究,實質上他們都是解脫的方法——了脫六道輪迴。格物是定,致良好是慧。原本定慧等體,但凡夫難定,所以要透過持戒而達定,進而發慧。從解脫這點來說,陽明先生的這句話永遠不過時!

  • 3 # 萃豐

    有的。

    -1-首先要了解宋明理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含義

    “格物致知”是聞見之知,是道問學的範疇;誠意正心是德性之知,是尊德性的範疇。

    朱熹說“涵養需用敬,進學則在致知”,就是要說同事兼修德性之知和聞見之知。這句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說的也是這個事情。

    -2-現代人要同修的德性之知和聞見之知

    這就是朱熹這句話的意義所在,兩者偏廢不可。即道德修養,和學術精進要齊頭並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設定ppt放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