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HANGHANG201083772

    童年是人生的父親,環境是人生的母親。

    16歲到25歲的生長環境對人一生的成長和眼界開闊尤為重要。

    外交學院吳建民校長,前駐法國大使就說過如下的話:

    有沒有人想過,毛主席、鄧小平都很偉大,為什麼毛主席沒有提出改革開放,而鄧小平提出來了?我認為是兩個人經歷不一樣,毛主席沒有去過西方世界,一輩子就兩次出國,1949年12月去蘇聯待了快三個月,第二次1957年11月去莫斯科待了一個星期,就這兩次。而鄧小平16歲去了法國,到21歲離開,這是一個人思維的旺盛期,記憶力很好,看東西觀察也很多,所以鄧小平提出來改革開放不是偶然的。見都沒見過怎麼會產生這個想法呢?就像四人幫鼓吹“風慶輪”的時候,小平同志說,他1920年去法國時坐的就是5萬噸的客輪,而過了53年,1973年我們才造出1萬噸的船,還有什麼可吹的呢?駁得江青說不上話來。

    所以,慣性思維對行為的影響很大,慣性思維有些是好的東西,有些是不好的東西,中國在前進過程當中,陳舊的過去六百年的歷史告訴我們不是偶然的。

  • 2 # 申文星老師

    家庭環境、氛圍、眼界即孩子第一任的學校和老師,正所謂自然磨習慣,習慣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可見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夜晚行車,後車一直開遠光燈,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