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說法。每逢春節來臨,農曆臘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餈粑。據鄉土志書記載:“糯米飯就石槽中杵如泥,壓成團形,形如滿月。大者直徑1尺5,尋常者約4寸許,3至8分厚不等。”小餈粑做完後,由心靈手巧最會做餈粑的婦女,再做幾個大餈粑,小則三五斤,大則十多斤。這叫“破籠粑”,象徵“五穀豐登”,又顯示土家人大方。打糯米餈粑是一項勞動強度較大的體力活,一般都是後生男子漢打,兩個人對站,先揉後打,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做餈粑也很講究,手粘蜂蠟或,茶油先搓坨,後用手或木板壓,要做得光滑,美觀。
做法
1、糯米洗淨蒸熟。
2、茶油中放入黃色的蜂蠟,加熱融化,塗抹在桌面、門板、石臼、木槌等用具的表面。
3、把糯米放進石臼中,用丁字型的大木槌用力捶搗。糯米粘性很強,一般是兩個強壯的男人來,一上一下地“打”。
4、糯米搗成泥以後,鋪點麵粉在桌子上,乘熱揪出拳頭大的米團,壓扁成餅,再用門板加重物壓住,等糯米涼了就成型了。
不應該下熱水
冷水下鍋 中小火煮開後 新增1勺冷水
再煮開再新增冷水 反覆3到4次左右
這樣煮不開裂
土家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說法。每逢春節來臨,農曆臘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餈粑。據鄉土志書記載:“糯米飯就石槽中杵如泥,壓成團形,形如滿月。大者直徑1尺5,尋常者約4寸許,3至8分厚不等。”小餈粑做完後,由心靈手巧最會做餈粑的婦女,再做幾個大餈粑,小則三五斤,大則十多斤。這叫“破籠粑”,象徵“五穀豐登”,又顯示土家人大方。打糯米餈粑是一項勞動強度較大的體力活,一般都是後生男子漢打,兩個人對站,先揉後打,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做餈粑也很講究,手粘蜂蠟或,茶油先搓坨,後用手或木板壓,要做得光滑,美觀。
做法
1、糯米洗淨蒸熟。
2、茶油中放入黃色的蜂蠟,加熱融化,塗抹在桌面、門板、石臼、木槌等用具的表面。
3、把糯米放進石臼中,用丁字型的大木槌用力捶搗。糯米粘性很強,一般是兩個強壯的男人來,一上一下地“打”。
4、糯米搗成泥以後,鋪點麵粉在桌子上,乘熱揪出拳頭大的米團,壓扁成餅,再用門板加重物壓住,等糯米涼了就成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