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雨寒

    東漢與秦朝滅亡的最後一瞬間。

    先說東漢王朝,公元220年,華歆率領文武官員聯名上書,逼迫漢獻帝禪位。

    此時漢獻帝根本沒得選,於是主動讓位,曹丕“三讓”之後正式稱帝。

    再說秦朝。公元前207年,劉邦攻入咸陽,秦三世子嬰自縛而降,宣告秦朝覆滅。

    看起來曹丕和劉邦是直接導致漢、秦兩朝滅亡的始作俑者,但為什麼曹丕篡漢是實,而劉邦不是呢?

    但曹丕以臣子身份代君而重啟禪讓制,打破了千餘年約定俗成的建國路徑,其震撼性和影響力在當時不言而喻。可笑又可悲的是,以禪讓制建國的曹魏集團不過四十多年,司馬炎就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代曹奐而建立了西晉。也是應了那句老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曹丕篡漢,司馬篡魏,二者異曲同工,幾毫無分別。

    二、曹丕的對頭不答應

    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起,雖四處征伐統一北方,但以劉備為首的蜀漢地方政權根本不認可曹操作為漢相的政治地位,作為中山靖王之後和漢獻帝親自確認的皇叔,自其接受“衣帶詔”後便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征伐曹操,並通過不斷地宣傳將曹操成功定義成為了“漢賊”。

    所以曹丕稱帝不久,劉備立即稱帝並以“漢”為國號繼續北伐事業,直接坐實曹丕篡漢的實質。

    當時尷尬的是江東孫權。他有心稱帝卻苦無藉口,他既不願意承認魏國的合法性和蜀漢正統性,但同時因為荊州之事又必須面對蜀漢政權的征伐,所以孫權只能暫時接受魏國的統治,加九錫,被曹丕賜封為吳王,以制衡蜀漢。不過曹丕稱帝九年後,孫權以“天意已去於漢,漢氏已絕祀於天,皇帝位虛,郊祀無主”為由正式稱帝,一句“皇帝位虛”否定了曹魏政權。

    三、亡秦非劉邦一人耳

    同時,真正擊敗秦朝的並非劉邦,而是鉅鹿之戰降服章邯的項羽,其一舉擊敗秦朝最後的有生力量,導致秦三世再無抵抗之力。而劉邦彼時的實力根本不足以於項羽爭鋒,所以劉邦根本談不上“篡”秦。此其二也。

    再者,劉邦雖然抓了秦三世,但並未想過害其性命。子嬰實是被進入咸陽的項羽殺死。當劉邦被封漢王后,最終在垓下擊敗項羽,那時候秦朝早已消亡,就更談不上篡秦了。

  • 2 # 南閣水哥

    導言

    曹丕和劉邦是明顯的兩種奪權模式,怎麼可能都算篡呢?古代人對於篡字之敏感並不是我們現代人所能理解的。能稱之為篡肯定是要符合所有的要件才行。那麼我們接下來就看看什麼叫做篡,以此標準,看看劉邦為何不算篡秦。

    篡之本義

    《方言》一書中對於篡的定義是:凡取物而逆謂之篡

    篡字的本義非法奪取。原指臣子奪取皇位,現指用陰謀奪取地位或權力。

    那麼很清楚,篡位者必須是臣子。這裡第一個篡取皇位的是王莽。因為他符合漢臣的定義,最終建立的是“新”朝。

    既然篡是用來指臣子的,那麼劉邦算秦朝的臣子嗎?按照倫理來說確實是的。可是真正推翻秦朝政權的並不是劉邦為首的起義軍。而是掛著楚懷王名義的義軍。這樣劉邦的角色就不再是秦臣,而是楚臣。那麼兩個相對的政治軍事實體的較量就不再是篡,最多是“奪”。

    搞清楚這個問題之後,我們就對於劉邦不是篡秦已經有了明確的定論。那麼曹丕呢?

    曹丕篡漢

    曹丕確實是真正意義上的篡漢。理由有三

    1.曹丕的官職。

    曹丕在曹操死後繼任了漢丞相和魏王之職。接著才是漢獻帝的禪讓該國號為魏,完成最後一塊拼圖。而此之前他實打實的是漢朝臣子醫院,雖然也可以說是魏臣。這就符合了以下犯上的篡位之說。

    2.改國號

    原來的國號是漢,後來改成了魏,這和王莽是一樣的。繼任王莽算篡,那麼曹丕也是篡,這個標準需要一致。那麼孫權算什麼?孫權是向魏稱臣,名義上魏的臣子而後自立稱王。這有點背叛的是魏而不是漢,所以在名節上比曹丕要好一些。

    3.漢獻帝降格為陳留王。

    漢皇並沒有被殺掉而是被圈禁起來在曹丕看來沒有理由殺掉前朝的皇帝,因為沒有人會藉著他的旗號來匡扶漢室。即使是劉備也不會說為漢獻帝報仇。既然如此何不賣個人情圈禁在那邊?狹天子以令諸侯的事情幹活的也就順手了。

    劉邦推翻的是楚而不是秦

    劉邦最先進入咸陽,擊敗秦國這是事實。但是此時的劉邦並不是獨立的武裝部隊,而是掛靠這楚王的名義下的大軍。按理是楚國大將劉邦攻入咸陽完成了滅秦大任。而實際上是秦楚之戰。所以滅秦的是楚而不是漢。

    而之後五年時間的楚漢之爭,這就是正規意義上的爭霸和奪權。劉邦要推翻的是西楚,也不是秦。這些不言自明的道理相比大家都知道了吧

  • 3 # 書生悟道

    曹丕是曹操的兒子。

    曹操是東漢朝廷的臣子。

    東漢末年,經由黃巾起義,董卓之亂,各地群雄並起,漢天子也成為梟雄手中的一張政治牌,東漢朝廷名存實亡。

    雖然曹操在地方崛起後,“挾天子以令諸侯”,基本統一了北方黃河流域,甚至做了魏王,不過這個王的合法性畢竟還是源於漢獻帝的敕封,漢獻帝與曹操的君臣名分是天下皆知的。

    因此,曹操死後,曹操的兒子繼任魏王,並逼迫漢獻帝讓位給自己,雖然曹魏一方稱為“禪讓”,但是曹魏的敵對方,如蜀漢,孫吳,以及後世史學家還是可以指責曹丕“以下犯上”,相當於“篡漢”。

    相比之下,劉邦就不同了。首先,秦朝末年,隨著陳勝、吳廣起義,原先被秦朝滅掉的六國紛紛復國,劉邦當時就屬於其中的楚國陣營。

    後來,項羽經過破釜沉舟消滅秦軍主力,劉邦作為楚國的一支武裝力量,又攻入咸陽,秦朝在農民起義的烽火中覆亡。

    接著,項羽自號“西楚霸王”,復辟分封制,封劉邦到蜀地做漢王。由於項羽分封諸侯後,各諸侯王的利益衝突,項羽不斷面對諸侯王的對抗。這其中,漢王劉邦逐漸成為項羽的勁敵,楚漢之爭成為決定天下歸屬的關鍵。

    最後,劉邦在戰勝項羽的基礎上,建立了西漢,而這時,秦朝早在楚漢之爭前就已滅亡。

    劉邦得天下,並非源於秦政權,而是源於戰勝另一支諸侯王項羽,所以說劉邦不是“篡秦”。

  • 4 # 莫問青衫

    首先,“篡位”兩個字的意思是臣子奪取皇帝的皇位,曹丕是漢朝臣子,所以是篡位;而劉邦雖然也是秦朝的臣子,但是卻是底層人民的反抗,叫做“農民起義”。所以才會說曹丕是篡漢,而劉邦則並不是篡秦。

    1.曹丕成為魏王后,情況和曹操有了很大的不同。一朝天子一朝臣,曹丕手下臣子只忠於曹家,經歷幾十年風雨,朝中已沒有實權派反對了。曹丕唯一要做的就是如何為偉大、光明、正確地坐上龍椅,為此曹丕幾乎調動了全國的力量。在曹丕的授意下,全國各地出現了各種“祥瑞”,最著名的有麒麟降生、鳳凰來儀和黃龍出現等。延康元年十一月,曹魏的大臣們根據各地傳來的祥瑞和圖讖向曹丕勸進。對此,曹丕堅辭不受,而且還很生氣的表示怎麼能陷他於不義之地呢。臣子們想想也是啊,這話應該天子來說才對嘛。所以群臣都向漢獻帝施壓,於是當月十三日,漢獻帝第一次釋出禪讓詔書,派人將皇帝璽送與魏王,並將禪位詔書公佈於天下,同時群臣上表要魏王稱帝,曹丕堅辭不受。二十日,漢獻帝釋出了第二次禪讓詔書,尚書令、侍中等群臣勸進,魏王再次堅辭不受。二十五日,漢獻帝釋出第三次禪讓詔書,相國華歆帶領群臣勸進,剛開始曹丕還是不同意的,但是在華歆等人在再次勸進下,曹丕終於鬆口了。二十八日,漢獻帝釋出第四次禪讓詔書,尚書令等奏言:“臣輒下太史令擇元辰,今月二十九日,可登壇受命,請詔王公群卿,具條禮儀別奏。”曹丕這一次沒有推脫,直接答應了。從此漢朝劉氏的天下變為了大魏曹氏的天下。

    除此之外。曹丕時期漢朝人心未失,人們承認的仍然是劉氏皇朝,從劉備被人尊稱為“劉皇叔”,便可以看出,民心向漢,而曹丕取代漢獻帝便是不順應民心,乃是造反。而劉邦推翻秦朝暴政,則是得民心的一方。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可見一般。所以說:曹丕篡漢,劉邦則不是。

  • 5 # 蘭靈笑笑生

    曹丕算是名義上還是漢室臣子,東漢末年雖然天下大亂,群雄逐鹿,但漢室總歸還是正統,是合法政權。曹丕身為臣子取而代之所以叫篡位。

    或者說,曹丕是從內部去篡權,而劉邦是從外部去推翻。故而二者之間是不一樣的。

  • 6 # 阿亮說

    劉邦不是以“吏”反秦,是以“盜”反秦。

    劉邦在秦始皇還活著的時候,已經被秦朝逼著在做盜賊了。他在山裡蹲了兩年,才等到機會造反。

    當“秦吏”只是他一部分人生經歷,他並不是直接以“秦吏”的身份造反的秦朝。

    按照戰國的學說,他已經要算野人了。民眾逃亡便是野人,官方說法叫盜賊嘛,實質上算是野人。可以說和秦朝的牽扯不大了,怎麼算“篡”呢?

  • 7 # 天晴愛睡覺

    一樣東西如果是騙來的總會被潑髒水,因為這種好事誰都想要,結果你佔了便宜,別人卻沒佔到,別人肯定是要說些怪話的;

    一樣東西如果是你搶來的,那麼其它人忌憚你的武力,自然是不敢吵吵的!

    曹丕的天下是慢慢連偷帶騙搞來的,因為來路不正,對文人噴子採取了格外的容忍態度!

    而劉邦的天下卻是實打實的從秦朝和項羽手下打下來的,所有說怪話的都被殺乾淨了,自然沒有人再說劉邦篡秦這種話!

  • 8 # 四川達州

    呵呵。

    其實,大多數時候,人們並不認為曹丕篡奪東漢,這個涵義是南宋才開始的。又得到三國演義的強化。

    實際上,篡的意思是,大臣等以非法和不正常的方法奪取權力。

    區分篡權與自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開國皇帝是否借用前朝的資源。

    劉邦在沛縣起兵,不過一個前亭長,當時的逃犯而已,從何借用秦的資源?

    劉邦完全是以個人努力,以約法三章獲得關中百姓支援才最終獲勝。

  • 9 # 平說史話

    區別在於以下幾點:

    其一,曹操及曹丕是打著漢臣的名義效忠漢獻帝的,並以此積蓄了自己的力量,且以漢獻帝的名義號令天下諸侯。劉邦發起於草莽之間,一直乾的就是推翻秦朝暴政的事。

    其二,曹丕是脅迫漢獻帝禪位的,當時天下已一分為三,但劉備和孫權還是名義上尊奉漢獻帝為天子的,不敢稱帝。劉邦就不一樣了,直接殺進洛陽,奪了玉璽。

    其三,漢獻帝雖是傀儡,但並無明顯過錯,尤其沒有暴政,天下人還是認漢獻帝為君主的。但劉邦面對的秦朝就不一樣了,秦二世的暴政導致天下人心都向往以前的國家,劉邦揭竿而起也是順應民心。

  • 10 # 小北談歷史

    要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要理解“篡”的意思,“篡”指的臣子用不正當的手段奪取皇帝的皇位。

    另外一個就是秦朝和漢朝之間並不是直接過渡的,中間還有好多年的諸侯分割。實際上滅掉秦朝的是西楚霸王項羽,這個時候的劉邦是漢王,並不是皇帝,所以說並沒有篡奪秦朝的天下。最後劉邦是靠著消滅項羽登上了皇位,也就是說皇帝的位置是劉邦從諸侯王手中搶來的,並不是摘了秦朝的桃子,所以人們不說劉邦篡秦。

  • 11 # 小小小百科全書

    所謂的曹操篡漢,不也是敵對勢力和後世一些尊劉貶曹之人的詆譭之言罷了。曹操篡漢?東漢末年那些諸侯軍閥,哪一個不是抱著取漢室而代之的希望?所謂的“篡位”指的是什麼意思?大義就是臣子利用非正常的手段奪取皇位,或者取得朝廷主宰大權。這種行為被稱之為“篡位”。我們反過頭來看,東漢末年那些權傾一時,鎮守一方,擁兵自重的諸侯們。他們哪一個不是篡漢之臣?他們有一個人想要匡扶漢室嗎?沒有!他們想的都是如何取而代之。事實上,也就曹操剛開始還是漢室的忠實擁躉。除曹操之外,其他諸侯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匡扶漢室。相較而言曹操還算是一個光明磊落之人。

    東漢末年有哪些人被稱之為篡漢之臣呢?我們仔細觀察之後,你就會發現。東漢末年那些被稱之為篡漢之臣的,基本上都是實力最強大的諸侯。從董卓開始,當時的董卓是天下勢力最強大的諸侯,他把持了朝政,傀儡了漢帝。其他諸侯和大臣不想看到董卓展盡了便宜。因此大家號召起來聯合討董。歷史上著名的關東聯軍就此成立了。但關東聯軍中的諸侯就真的都是漢室的忠心臣子嗎?事實並非如此,他們不過是為了擊敗董卓後,大家一起瓜分漢室罷了。真正讓他們拯救漢室,他們誰都不願意那麼去做。

  • 1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篡位的定義是指臣子用各種手段奪取君王的帝位,如果以這個為標準來說的話,其實曹丕和劉邦都算是篡位,因為曹丕是漢臣,劉邦也是秦臣,曹丕利用他父親曹操打下的基業,威逼漢獻帝禪讓帝位給自己,這就是篡位。

    同樣的道理,劉邦作為秦朝的沛縣泗水亭長,這是標準的秦吏,雖然地位低,官職小,但仍然算秦吏,然後劉邦利用整個天下反秦起義戰爭,第一個攻入秦都咸陽滅亡了秦朝,然後再經過四年的楚漢戰爭打敗了項羽,最終奪取了天下,這同樣是篡位。

    所以,從篡位的定義來說,劉邦與曹丕都是由臣子奪取了君主的帝位,這就叫篡位,但是,從實際意義上看的話,劉邦與曹丕其實不叫篡位,因為他們奪取天下的方式不是利用了臣子的權力、地位和身份去奪取的,而是實實在在打出來的。

    先說劉邦,劉邦雖然是秦朝的下層低階小吏,甚至連個官也算不上,自從陳勝與吳廣開啟了秦末的農民大起義後,劉邦也扯起了一支隊伍開始反秦,在起初,劉邦只是千千萬萬支反秦武將中極為普通的一支,但是,劉邦能夠依靠自身的能力,在一路向西攻打秦朝都城的戰爭中,一路收編人才,一路攻打城池,網羅了張良、蕭何、韓信這樣傑出人才,然後一步一步發展壯大,第一個打進關中,逼近咸陽,逼降了秦王子嬰,滅亡了秦朝。

    劉邦在整個七年戰爭史上,沒有一天利用了秦吏的身份地位來獲得權力,來威逼秦朝君主讓位,而是靠著創業方式的戰爭打出來的天下,從某種意義上說,劉邦是個白手起家的創業者,他得到的天下,是他自己創業打出的,與秦朝沒有關係,所以從實際意義上,不能說劉邦篡秦。

    再說曹丕,曹丕是繼承了曹操的地位和所有的一切,比如北方九州的地盤,數以百萬計的人口,和幾百座城池,這些資源都是曹操經過幾十年的戰爭而打下來的,整個天下沒有一塊土地是屬於漢朝,沒有一個子民是屬於漢室的,都是曹操打下來的,這叫創業,而不是篡位。

    曹操的起步不是利用漢臣的身份地位,而是利用了自己的家產、宗族與支援他的人金錢相助,曹操是在陳留起兵的,依靠自己家的錢財和當地豪族衛茲的支援,招兵買馬,拉起了一支五千人的隊伍 ,然後利用這五千人開始打天下。

    曹操在青州打敗黃巾軍,收編了幾十萬黃巾軍和他們近百萬的家屬,曹操在下邳打敗了呂布,收編了呂布的軍隊,曹操收降了張繡和賈詡,曹操打敗了劉備,還在官渡之戰中擊敗了北方強大的敵人袁紹,再利用幾年的時間統一了整個河北,之後一步一步發展壯大,最終做到了坐擁天下十三州之九,但這一切,都是曹操自掏腰包創業所得到的,而不是依靠漢朝的官職地位身份得來的。

    曹操所擁有的一切都是自己打來的,與漢獻帝沒有任何關係,即使有沒有漢獻帝在,曹操都會打下來,然後曹操把自己打下的一切留給兒子曹丕繼承,這是天經地義,至於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帝位,那不過只是個流程而已,因為漢獻帝只是活著,而漢朝早就死去了,所以曹丕不算篡位。

    那麼什麼方式才算篡位呢?

    王莽這種方式就算篡位。王莽是漢臣,之後一步一步在朝廷做到高位,並擁有漢臣所能獲得的最高權力,然後王莽利用自己漢朝權臣的身份,通過一系列的暗箱操作,奪取了西漢孤兒寡母的江山,這就叫篡位,因為王莽本質上是當著漢臣,卻做著背叛君主的勾當,這才叫篡位。

    那麼古人為何非常怨恨篡位?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實際上儒家思想就成為漢朝的治國思想與基本道德素質,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三綱五常,其中的三綱的第一條就是:君為臣綱。意思就是說國君是臣子的準則,也就是說臣子要無條件服從國君,如果臣子奪取了國君的帝位,這叫什麼?這叫謀逆,這叫叛逆,是人人可以得而誅之的亂臣賊子。

    同時,儒家的五常分別是:仁、義、禮、智、信。代表著儒家的道德素質,仁是要愛護每個人的意思,義是要承擔必要的責任,禮是道德的約束,智是智謀的意思,信是誠信的意思,五常代表了兩漢基本的道德規範,相當於現在的社會主義道德規範一樣,是整個社會除法律之外的道德約束,規定了什麼事是可以做的,什麼事是不可以做的。

    而臣子奪取君主的帝位,不僅違背了三 綱,也就是違背了當時的法律,而且還違背五常,也就是違背了當時的道德約束,這簡單是大逆不道的行為,在當時就是反人類的行為,皇帝是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和國家的最高領導,而且君權是天授的,不能人人能通過權臣地位以陰謀手段就能奪取帝位的,這在當時不被信任與支援。

    從這些當時的法律與道德來說,劉邦與曹丕其實都不算篡位,因為劉邦是自己創業打出來的天下,而曹丕是繼承他父親曹操打出來的江山,曹操卻又是像劉邦一樣自己創業打出來的天下,所以都不存在篡位的說法。

  • 13 # 仁者厚德載物

    事實上,說曹丕篡漢的人並不多,更多的人是說王莽篡漢。畢竟曹丕建立的曹魏並沒有亡在自己手裡,而王莽建立的新朝卻亡在自己手裡。因此很多人把曹丕篡漢美化為曹丕代漢。

    “篡位”表面上是貶義詞,中國歷史上開“篡位”先河的應該就是取代西漢的權臣王莽。實際上,權臣採取和平手段改朝換代的所謂“篡位”,比諸侯或者平民起兵造反發動戰爭使國家與民眾付出的代價相對較小。就是說“篡位”其實並不比“叛亂”更可恥。

    雖然沒有人說劉邦篡秦,因為劉邦只是秦朝一個小小的亭長,相當於現在的村長。因為劉邦並不是秦朝的權臣,他不具備篡秦的條件,有條件而且差一點篡秦的是趙高。而且劉邦是起兵造反或者說起兵叛亂,是通過戰爭的手段取代秦朝奪取政權。

    可見商湯起兵反夏朝、周武王起兵反商朝、項羽與劉邦起兵反秦朝、劉秀起兵反新朝、劉淵起兵反西晉、石敬瑭起兵反後唐、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朝、成吉思汗起兵反金朝、朱元璋起兵反元朝、努爾哈赤與李自成起兵反明朝等都是“造反”或者“叛亂”,而不是“篡位”。

    而王莽篡位西漢、曹丕篡位東漢、司馬炎篡位曹魏、劉裕篡位東晉、楊堅篡位北周、李淵篡位隋朝、武則天與朱溫篡位唐朝、趙匡胤篡位後周等都是權臣或者太后採取和平手段改朝換代。

    當然,改朝換代除了“權臣篡位”、“起兵叛亂”兩種手段以外,還有“強敵入侵”這樣的手段,比如後唐滅後梁、遼朝滅後晉、金朝滅北宋、元朝滅南宋、清朝滅南明等等。

  • 14 # TonyDeng

    其實就是兩點理由。第一,曹氏是漢臣,劉邦不是。第二,曹丕是脅迫漢帝獻出皇位改朝換代,劉邦卻是造反打下來的江山。

    篡位,是指以下犯上臣子搶奪君主位置。

  • 15 # 戴草帽的小老鼠

    有曹丕篡漢之說,卻無劉邦篡秦此講。同樣是稱帝,兩人所受評價卻褒貶不同,主要原因就一個:“篡”字的問題。

    從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到曹丕稱帝,曹魏集團前後以臣子的名義保留漢帝二十多年。儘管漢帝沒有一丁點的實權,但無論是曹操還是曹丕,見了漢獻帝該行的臣子禮儀還得行,該走的程式還得走,所以曹丕稱帝前的身份仍然是“大漢的一名臣子”。如此,曹丕逼迫漢獻帝退位並稱帝,這在名義上就是實實在在的“篡”了。

    曹魏集團一直“挾天子”多年,導致後來騎虎難下,漢獻帝雖是很好的工具,但也成了燙手的山芋。連曹操都不敢說有資格稱帝,何況是其他人?既然曹操不好意思做壞人,那隻好看他子孫裡有沒有大膽的人了。最終,按捺不住的曹丕只得咬牙當了壞人。

  • 16 # 一葉筆記

    原因有二

    1.秦的國祚太短,又施暴政;漢卻很長,還行仁德。世人久食漢祿,自然有感情

    2.劉邦是憑本事一刀一槍打下來的江山,後人心服口服;曹丕卻是“逼迫”獻帝禪位,勝之不武,後世自然會有微詞

  • 17 # 幻海蝦神

    曹丕老爹曹操本來就是漢臣,曹丕以臣代君難免被認為篡位。劉邦屬於楚人,雖被滅歸秦,但心中懷望復國之眾甚多。而秦楚之間關係本來就比較糾纏,從春秋時秦楚就都不咋受待見。宋襄公爭霸時就被楚成王教育,楚國一直自認為王,秦穆公獲陳寶入夢,成一代霸主,基本地位上是平起平坐的。後來伍子胥滅楚,申包胥哭秦庭,秦幫楚復國,後來秦又滅了楚,陳勝.項羽.劉邦三戶楚人又滅了秦,項羽又被幾個秦人分屍,這秦楚之間糾葛讓史家寫來彷彿天意安排,不像是篡的。

  • 18 # 亙古懷念說史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開創者中得國最正者莫過於劉邦和朱元璋!而魏文帝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退位卻開創了成功篡奪前朝政權的先例!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經歷了鴻門宴的驚心動魄後,劉邦表示了對項羽的臣服。而後項羽率領大軍攻入咸陽,殘忍的殺害了秦王子嬰,並焚燬了阿房宮,大火燒了三個月都沒有熄滅。所以說秦朝主要是項羽滅亡的!

    滅秦之後,項羽壓根兒就不把義軍的共主楚懷王放在眼裡,自封西楚霸王。項羽沒有想要像秦始皇一樣統治天下,反而大肆封賞了十八路諸侯,並帶著從三秦之地掠奪的財富和美女回到自己的家鄉彭城。

    衣錦還鄉的項羽天真的認為天下會按照自己所設想的秩序維持下去,但現實卻是因為分封賞賜的不公導致了諸侯之間矛盾重重。這其中最主要的矛盾當屬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之間的矛盾。

    所以說劉邦的天下是靠自己的努力從項羽的手中奪來的,而不是直接竊取秦朝的天下。劉邦不僅沒有竊取秦朝的天下,相反卻一改秦朝暴虐的統治手段,採取休養生息的基本國策,贏得了人心。

    雖然說曹丕的父親曹操也是靠著自己的努力統一了北方地區,使得北方地區人民逐漸擺脫了東漢末年以來的戰爭苦難。但是畢竟曹操做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行為,在以儒家學說為正統統治思想的封建社會思想政治體系中,曹操和曹丕父子的這種行為當屬大逆不道的行為!

  • 19 # 大東北的小豆包

    在我們的歷史認知中,曹操曹丕父子是滅亡東漢建立魏國,屬於“篡”漢,算得上是貶義,而劉邦建立漢朝,卻被稱頌是“滅秦”建立漢朝,差距為何這麼大。

    為何曹操、曹丕斧子是“篡”,而劉邦不是呢?

    篡的釋義原本指臣子奪取皇位,現指用陰謀奪取地位或權力

    曹丕的篡位名副其實

    曹操本家出自夏侯氏,後來過繼給東漢宦官曹騰之下,改為曹氏,而後東漢的官宦世家,也就是曹家是作為東漢的臣子起家,無論是東漢末年,時局如何混亂,當時曹操父子都是漢臣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儘管曹操生前獲封為魏王,也是漢朝天子之下的魏王,漢丞相也是漢臣。

    按照周朝以來的上下尊卑之分,作為臣子逼迫君主將皇帝之位禪讓,這就是“篡”。也就是拿著漢朝的工資,卻將漢朝老闆的位子給搶去了,這就是“篡”。

    劉邦確實實打實的滅秦而非篡秦

    一、劉邦的公務員身份不足以讓他“篡”

    而劉邦卻截然不同,劉邦雖然當過秦朝的底層公務員“泗水亭長”,但是這個“泗水亭長”可以說是秦朝最低階的公務員,甚至只能算是吏員,而不能算是官員,這顯然不足以讓劉邦篡得秦朝的江山,而後來因為押送到咸陽民工多半逃亡,劉邦一激動泗水亭長也不幹了,還辭掉了自己的公務員身份,隻身帶著小弟們潛入芒碭山去做山賊了。

    二、劉邦是真刀真槍的滅秦,而非陰謀詭計的“篡”

    陳勝吳廣起義後,劉邦昔日的老長官,沛縣的縣長也心思活泛,想要在秦末大亂中分一杯羹,與是他聯絡已經有上千人馬的劉邦計劃一起起事,然而中途又反悔了,可是劉邦已經率軍來到沛縣城下,最終在劉邦的威嚇之下,沛縣城內的居民反水,幹掉了沛縣令,與劉邦一起真正的扯旗造反了。

    而後劉邦在經歷了雍齒的背叛後,投奔了氣勢如虹的項梁,後來在傀儡後楚懷王手下,鉅鹿之前,劉邦受命西進進攻關中,這是一條充滿荊棘的困難之路,戰國時代關東諸國多次西向伐秦都遭到慘痛的失敗,而陳勝吳廣起義之後,陳勝曾派出周文組織聲勢浩大的伐秦軍隊,結果也被秦軍章邯擊敗,也就是此前,沒有人能夠西向伐秦成功過。

    但實際上劉邦也是幸運的,因為關中此時空虛,秦軍的主力全部都在河北鉅鹿附近與項羽各路聯軍會戰,而劉邦又充滿智慧繞到關中南面的武關,最終破關進入關中,而且此時奉上神助攻的秦國內亂,先是趙高弒殺秦二世胡亥,接著公子子嬰又殺死趙高,而劉邦兵臨咸陽城下的時候,本身已經兵力空虛的秦國,經歷了嚴重的內耗之後,面對著劉邦大軍只能開城投降。

    三、滅秦後劉邦沒有稱王稱帝,更談不上“篡”

    而劉邦進城後,雖然立即到秦朝皇宮內狠狠的享受了一把帝王的待遇,美酒、美食、美人一樣沒落,甚至劉邦想要派兵守住函谷關,堵住項羽前進的道路,而獨佔關中,但是劉邦並沒有稱王、更沒有稱帝。

    劉邦的漢王身份,是項羽入關後,項羽以諸侯長的霸王身份,對諸侯分封時,分封劉邦在漢中,成為漢王。而絕非自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可以練體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