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緣清風
-
2 # 老樂151
不管臨誰的帖,筆法和筆力是根本,這兩條練不出來,只能是寫字,只能停留在愛好者這一層面,而不能成為書法家的書法創作。
-
3 # 知易說
一直在臨歐陽詢的《皇甫君碑》,用的是二玄社的帖本,剛開始臨過柳公權,寫著寫著,一直掌握不了要領。後來臨九成宮,或許是太過完美,自己始終臨著沒感覺,後來看見《皇甫君碑》,臨寫一段時間,感覺越來越順,所以一直臨,別的帖子都是時常來看,尤其是歐陽詢的,不管是楷書《九成宮》,還是行書《張翰思鱸帖》,多讀,觸類旁通。
-
4 # 逸廬書韻
臨魏晉、唐宋應是不間斷甚至是一輩子的事,那是書法特別是行、草、楷無盡的寶藏。明清書法只是在這幾個階段上的取捨,整體成就遠不如以上幾個階段。我在創作過程中如遇上瓶頸,就會從魏晉唐宋諸家中選相應的帖臨習一番,找感覺。明清書法倒可以做為參考,它的某一個點或許會讓人產生靈感。
近幾年一直在臨歐陽詢的《九成宮》,個人認為以後不論往哪個方向發展,楷書都是骨架是基本功。不以楷書為基礎的行、草等書體就沒有神韻。當然,“臨”即是“學”,時間長了,可以有自己的創新,但只能是在臨學的基礎上創新,也就是“師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