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個認真的思考者
-
2 # 張立斌
《易經》最初並非為卜筮而作。因為如果說《易經》是為卜筮而作,其必然面對三大思維困惑。首先會陷入神秘主義解讀困境,天書?外星文明?前世文明?其次會導致邏輯悖論,即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第三是思維方法定位,如果非人類思維其是何物,如果是人類思維其是何種型別?《易經》一書現就放於我們眼前,因此科學的解讀必然是:先有《易經》一書,才有人將其改造為卜筮之用的。因此《易經》歸最初並非為卜筮而作。為了讓大家能更好地理解這一解答,請關注我們的下一個問題:《易經》成書的基礎,陰陽二爻是據何產生的?
長話短說吧,易經是經孔子整頓過的周易,周易成型與五千年前,連文字還沒有出現的新石器文化時代,那個時代的人只能用有限的圖型來表達有限的思想和資訊。易經就是用了64卦來解釋那時的世界和那時人們的世界觀的。
周易起初的作用並不是用來算命的,而是用來解決當時人類面臨的生存、繁衍、發展這三大問題的,隨著文明程度的進步,人民逐漸有了其他的辦法來面對這三大問題,周易才逐漸淪為了算命的工具。
眾多的“文化人”把易經捧為圭臬,認為它是一本天書,僅僅就是因為讀不懂,讀不懂就是天書了?這是很滑稽的邏輯,三歲孩子的隨手塗鴉能讀懂不?
回答題目問題,算卦和寫書不搭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