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墨蒲公英素質美育
-
2 # 三三倆兩
如果孩子“執拗”你會怎麼辦?
人在其一生的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嬰兒期”、“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成人期”等不同的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它們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等情感特徵,代表著這個階段中他與外界交流過程中所流露出的某種特徵。
隨著年少的增長,在父母眼裡的那個“乖乖兒”已經不再那麼聽話了,不再聽從你的任意使喚了,更讓你感到生氣的是,他還可能非常“執拗”,總喜歡跟你對著幹,這時候,作為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對待這個問題呢?
一、科學看待孩子的“叛逆”變化,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了以上這些表現,你應該感到高興,因為你的孩子已經長大了。他不但在身體上長個子了,他的思維情感也日趨成長起來了,能夠運用自己對生活積累的記憶和經驗進行獨立思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某些觀點。當然,孩子的情感要素在起先的時候,肯定與成年人的期望有一段較大的距離,這個距離就成了我們眼中的“執拗”。
二、家長應及時調整好心態,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過程,對其加以正確的引導和幫助,與孩子一起面對各種問題,觸及成長過程中的困惑,與孩子共同走進生活,走進光怪陸離的現實生活。適時地結合生活中的一些典型案例,告訴孩子步入生活所必須遵守的一些基本規則,為孩子能夠正確融入團體,融入社會,如何與他人交往等方面指明正確的方向。
三、信任孩子,家長要尊重孩子,懂得用平等的眼光與孩子交流。在家長的信任鼓勵中,孩子不但會感受到自己是一個獨立、完整的社會個體,而且也會主動地承擔一些相應的社會責任,在學習和生活中,樹立自信的態度,直面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困難。家長在孩子出現叛逆的同時,要善於從他的興趣中找到共同的話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教育孩子懂得反思和評判自己行為,為孩子的選擇做出參謀,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多考慮孩子的感受。在換位思考中,適度地允許孩子擁有自己的情感風格,允許孩子有權去對待自己的生活情緒,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搭建一個“溢洪口”。
-
3 # 笑笑媽媽333
首先,孩子性格的養成一部分是天生,一部分是外界環境影響。當孩子第一次因為目的沒有達到而執拗發脾氣的時候,有人滿足了他的需求,那麼他就知道這種方法可行。所以遇到他需要的時候,他就會很容易有這種情緒,以此作為抵抗。
那麼怎麼改正更好。
1父母作為第一任老師,一定要做好榜樣。不在孩子面前吵架,脾氣暴躁,更不要對孩子吼。
2轉移注意力,多用心陪伴孩子。
3對於孩子合理的要求可以滿足,不合理的堅決拒絕。
4千萬不能打罵孩子。打罵不但不能讓她們改正,而且容易更叛逆。
-
4 # 李文彬531
那得看孩子堅持的是什麼,有些事情我並不完全贊同家長強制,因為有時孩子的堅持也是對的,只不過家長沒弄清楚孩子又解釋不完整。所以,我奉勸家長當遇到這種情況時,一定要慎重考慮孩子為什麼,然後合理恰當處理,儘量彆強制,越強制,這類孩子的執拗勁越大,易養成壞脾氣壞毛病!
回覆列表
所謂執拗的孩子,通常都是有主見的孩子,有想法,並且能堅持。但是,如果父母對他們現在太多,他們就會經常發脾氣,很固執,顯得不太聽話。這個時候,父母要採取的對策就是,事先建立規則,規則之內,給予最大限度的自由,規則之外,堅決制止,有獎有罰,不輕易妥協。換句話說,要讓孩子有適當的自由,有適度的選擇的權利,有必要的約束。其實叛逆的承擔,往往和父母對孩子的控制程度成正比,控制承擔越強,孩子越叛逆,如果父母給孩子一定的自由,控制力稍弱,孩子的叛逆承擔也弱。因為,孩子的叛逆是根據鬥爭的需要而存在的。所以,不要事事限制孩子,事先做好約定,然後,給孩子一定限度的自由。如果孩子依舊哭鬧,要按約定冷處理,或者給予必要的懲罰。此外要教會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要告訴孩子,只有平靜下來,大人才能幫助你,哭鬧沒用,孩子習慣了這種方式,慢慢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