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藥
-
2 # 餐廳裡的吉姆
堵耳效應的產生與聲音的骨傳導機制和顱骨自身的聲學特性密切相關。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聲音(如言語聲、咀嚼時下顎震動的聲音以及在較硬的路面上運動上產生的震動)可以透過顱骨的震動直接傳遞至耳蝸外,也可以透過聽骨鏈等中耳結構及顳骨鼓部傳入外耳,引起外耳道軟骨部的震動,正常情況下由於這一部分聲能被分散出去,因此這一部分聲音不會被我們感知。當佩戴助聽器時(通常是定製機或者佩戴耳模),由於助聽器深入外耳道且將外耳道封閉,使其形成一段密閉的空腔。由顱骨及聽骨鏈傳入外耳道的聲音能量不能正常向外擴散,外耳道內就會產生額外的聲壓,透過氣導機制,這部分聲壓就會到達內耳。由於外耳道軟骨部的震動主要侷限於250HZ-500HZ,因此這一段頻率的聽閾會降低。由於CIC比ITE更加深入骨部,因此堵耳效應至小。
當外耳道口被堵塞後骨導聽閾降低的現象稱為堵耳效應(occlusion effect).多出現在1KHz以下頻率。骨鼓膜機制能很好的解釋堵耳效應。由顱骨振動傳入外耳道引起其內相對運動的氣體,由於外耳道口的堵塞不能散播而全部經中耳傳入內耳引起骨導閾值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