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過年穿新衣服是必須的,雖然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在老家農村,這個習俗依然盛行。
每到臘月,農村鄉親們就會成群結隊的到城裡逛街,給一家老小添置過年的新衣服,大包小包提得喜氣洋洋,興高采烈。
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小時候過年,那時窮,平時沒什麼好吃的,也沒新衣服穿,家裡孩子多,一般都是小的“撿舊”,(地方俗語,大孩子穿不了的衣服小孩子繼續穿),就盼著過年,過年才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在我們這裡,孩子再多,過年是必須穿新衣服的。那時不興買,都是請裁縫上家裡做。
我兒時是在農村度過的。爸媽是民辦老師,也是裁縫,記得一到臘月,學校剛好放了假,爸媽就忙了起來,被鄉親們請到家裡做衣服。那是好象就是一臺縫紉機,一根皮尺,幾隻米尺,一把打造的鐵熨斗,俗稱“鉻鐵”,誰家要做衣服,都是到我家來請,一根扁擔就挑走了。爸媽手藝好,上到棉衣,下到流行款式都會製作,爸爸剪裁,媽媽縫紉,夫唱婦隨,深受鄉親們親睞。爸爸還有一絕活,書法不錯,每到一家,自帶毛筆,墨水,免費給鄉親們書寫對聯,按現在商家行話叫“買一送一”。在我記憶裡,整個臘月全在鄉親們家裡做衣服。
現在我在城市生活,過年穿新衣服習俗淡了些,但在我的老家,穿新衣服過年的習俗依然很濃。
我的家鄉,過年穿新衣服是必須的,雖然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在老家農村,這個習俗依然盛行。
每到臘月,農村鄉親們就會成群結隊的到城裡逛街,給一家老小添置過年的新衣服,大包小包提得喜氣洋洋,興高采烈。
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小時候過年,那時窮,平時沒什麼好吃的,也沒新衣服穿,家裡孩子多,一般都是小的“撿舊”,(地方俗語,大孩子穿不了的衣服小孩子繼續穿),就盼著過年,過年才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在我們這裡,孩子再多,過年是必須穿新衣服的。那時不興買,都是請裁縫上家裡做。
我兒時是在農村度過的。爸媽是民辦老師,也是裁縫,記得一到臘月,學校剛好放了假,爸媽就忙了起來,被鄉親們請到家裡做衣服。那是好象就是一臺縫紉機,一根皮尺,幾隻米尺,一把打造的鐵熨斗,俗稱“鉻鐵”,誰家要做衣服,都是到我家來請,一根扁擔就挑走了。爸媽手藝好,上到棉衣,下到流行款式都會製作,爸爸剪裁,媽媽縫紉,夫唱婦隨,深受鄉親們親睞。爸爸還有一絕活,書法不錯,每到一家,自帶毛筆,墨水,免費給鄉親們書寫對聯,按現在商家行話叫“買一送一”。在我記憶裡,整個臘月全在鄉親們家裡做衣服。
現在我在城市生活,過年穿新衣服習俗淡了些,但在我的老家,穿新衣服過年的習俗依然很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