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向日葵的微笑smile

    道家的聖人,是認識客觀規律、依據各種有利的條件去做事的人,做事只是做事而不要求什麼名譽地位,所以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名,聖人無功”。也就是不為自己而做、不以為自己之行有什麼神聖,不以為自己的行為結果有什麼特殊價值。儒家的聖人,從經典中反映出的表現是建立自我的完美道德,而後治國平天下。似乎是很注重名利地位吧?其實完全不是這樣。我們經常只注意到最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幾句,卻忘記了開始就說到的格物而後至知,達到心正。即:心正,是至善的關鍵。這裡的格物,也是對仁和愛的放大。只有平等對待對方的地位和價值,才可以明白彼此存在的各種關聯意義,也才能知道自己的價值、自己的責任。以人為本,雙方的關懷平等,雙方的利益平等。人能自律,才會愛護關心別人,才會懂得和諧仁愛。所以,道家和儒家,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對自我的行為約束、自我的心性認識都認為是最重要的。道家講的是聖人如何表現,儒家講的是聖人是如何形成。而最終都是必須符合於“道”,符合於“法”,符合於“理”。從這樣去看,道家和儒家就沒有什麼必然的區別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逆戰》女英雄改變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