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的概念始自先秦,見於《周禮·春官》的《大宗伯》、《大司樂》和《禮記·王制》。"四鎮",見於《周禮·春官》的《大司樂》。
五嶽是哪五座山?《爾雅·釋山》有兩套山名:
(1)"河南華(華山),河西嶽(吳山),河東岱(泰山),河北恆(恆山),江南衡(衡山)。"
(2)"泰山為東嶽,華山為西嶽,霍山(天柱山)為南嶽,恆山為北嶽,嵩高(嵩山)為中嶽。"
這兩套五嶽,和後世的五嶽不一樣。前者有嶽無嵩,是秦人的五嶽。 嶽山(吳山)對秦人很重要。
後者有霍無衡,是漢代的五嶽。漢代,南嶽有二,一是衡山,二是霍山。衡山是秦系的南嶽,太靠南。霍山是漢代新立,近一點。南嶽從衡山改霍山,是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的事。這個霍山不是山西的霍山,而是安徽霍縣的霍山,即天柱山。
唐以後,中國的名山有所謂"五嶽五鎮":
五嶽是東嶽泰山(1524米)、西嶽華山(2083米)、南嶽衡山(1290米)、北嶽恆山(1898米)、中嶽嵩山(1440米)。
五鎮是東鎮沂山(1032米)、西鎮吳山(2069米)、南鎮會稽山(354.7米)、北鎮醫巫閭山(886.6米)、中鎮霍山(2346米)。
五嶽的概念始自先秦,見於《周禮·春官》的《大宗伯》、《大司樂》和《禮記·王制》。"四鎮",見於《周禮·春官》的《大司樂》。
五嶽是哪五座山?《爾雅·釋山》有兩套山名:
(1)"河南華(華山),河西嶽(吳山),河東岱(泰山),河北恆(恆山),江南衡(衡山)。"
(2)"泰山為東嶽,華山為西嶽,霍山(天柱山)為南嶽,恆山為北嶽,嵩高(嵩山)為中嶽。"
這兩套五嶽,和後世的五嶽不一樣。前者有嶽無嵩,是秦人的五嶽。 嶽山(吳山)對秦人很重要。
後者有霍無衡,是漢代的五嶽。漢代,南嶽有二,一是衡山,二是霍山。衡山是秦系的南嶽,太靠南。霍山是漢代新立,近一點。南嶽從衡山改霍山,是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的事。這個霍山不是山西的霍山,而是安徽霍縣的霍山,即天柱山。
唐以後,中國的名山有所謂"五嶽五鎮":
五嶽是東嶽泰山(1524米)、西嶽華山(2083米)、南嶽衡山(1290米)、北嶽恆山(1898米)、中嶽嵩山(1440米)。
五鎮是東鎮沂山(1032米)、西鎮吳山(2069米)、南鎮會稽山(354.7米)、北鎮醫巫閭山(886.6米)、中鎮霍山(234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