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都夾在祁連山與合黎山、龍首山等山脈之間,狹長且直,形如走廊,因地處黃河之西,被稱為“河西走廊”。從金城(蘭州)出發,越過黃土高原與河西平原的分界烏鞘嶺,便正式進入河西走廊。自東南往西北,河西走廊依次經過東端涼州(武威)、甘州(張掖)、嘉峪關、肅州(酒泉)、西端瓜州、沙州(敦煌),一直延伸到玉門關附近。長約10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二百公里。
古絲綢之路從西安出發,穿過河西走廊,分別從陽關與玉門關進入新疆。河西走廊因此成為古絲路的樞紐路段,連線著亞非歐三大洲的物質貿易與文化交流。東西方文化在這裡相互激盪,積澱下蔚為壯觀。
西漢設定河西四郡:擴大了漢朝對古代新疆的政治經濟影響,促進了新疆統一於漢朝;將河西遊牧區建設成為農業區,為絲綢之路的暢通提供了方便條件;發展了河西地區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創造了高度發展的封建文化。
河西走廊這一狹長的區域,在充當文化與經貿輸血管的同時,也把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分成了一東一西兩個部分,使他們相互得不到有效的聯絡互動,甚至將他們完全孤立了起來,從而減輕了他們對於中原王朝的入侵壓力。
河西走廊都夾在祁連山與合黎山、龍首山等山脈之間,狹長且直,形如走廊,因地處黃河之西,被稱為“河西走廊”。從金城(蘭州)出發,越過黃土高原與河西平原的分界烏鞘嶺,便正式進入河西走廊。自東南往西北,河西走廊依次經過東端涼州(武威)、甘州(張掖)、嘉峪關、肅州(酒泉)、西端瓜州、沙州(敦煌),一直延伸到玉門關附近。長約10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二百公里。
古絲綢之路從西安出發,穿過河西走廊,分別從陽關與玉門關進入新疆。河西走廊因此成為古絲路的樞紐路段,連線著亞非歐三大洲的物質貿易與文化交流。東西方文化在這裡相互激盪,積澱下蔚為壯觀。
西漢設定河西四郡:擴大了漢朝對古代新疆的政治經濟影響,促進了新疆統一於漢朝;將河西遊牧區建設成為農業區,為絲綢之路的暢通提供了方便條件;發展了河西地區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創造了高度發展的封建文化。
河西走廊這一狹長的區域,在充當文化與經貿輸血管的同時,也把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分成了一東一西兩個部分,使他們相互得不到有效的聯絡互動,甚至將他們完全孤立了起來,從而減輕了他們對於中原王朝的入侵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