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請叫我老範

    銅奔馬名曰馬踏飛燕,從昂揚的馬首,到流暢的馬身,再到飛奔的三足,最後將全身的立足點著重於一足,這些都是古代匠人經過精密的計算的,目的就是為了使馬飛奔的同時達到一個平衡。

  • 2 # ZSB一910

    哪個角度最能夠體現其美與精氣神?當然側面,頭胸體四肢及尾都能展現其神俊,正面看個頭,肢體的奔跑氣概就不能很好的展現出來了。

  • 3 # 浪子小乙遊西藏

    “銅奔馬”起初是1969年西北地區一縣城農民生產隊在挖防空洞是挖出來的,這匹高僅34.5釐米,長45釐米,寬13釐米的銅馬,重量足有7.15公斤,而飛馬腳下的“龍雀”有人認為是燕子,有人認為是神獸但又巧妙成了整件銅塑雕像的支點,經過考古研究人員確認是東晉時期的銅製品也有說是漢王朝時代的。

    “銅奔馬”當時還沒有這麼有名。被髮掘出土後,它的價值還沒有被人們發現。熟話說得好,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真正讓它舉世聞名的,是著名考古學家郭沫若,他是“銅奔馬”的伯樂。

    至於題主問的為什麼宣傳,報紙,新聞沒有另背面照和正面照,相信看過實物的朋友,一點很驚奇,因為馬踏飛燕的正面,咋一看,會感覺給人一種馬兒撒歡,要瘋了的節奏。所以為了更好的對外形象大多數新聞媒體都是用側面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工作中怎麼改變間歇性躊躇滿志且持續性混吃等死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