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幽州公孫瓚可以說是一個攪動了一番風雲的人物了。包括他著名的“白馬義從”(相傳趙雲趙子龍便出道於此),還有他抗擊北方外敵,最後兵敗自焚等,看過三國前期故事的人應該對這些都不陌生。
那麼回到題目上來,為什麼公孫氏沒有選擇南下江東呢?好像我們從孫吳政權起家的難易程度上來看,江東的大族好像都是戰五渣,白馬義從下江東,還不是平趟?當然不是!
首先,公孫氏起家於漢朝冊封。公孫瓚是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之一,而且在漢朝還沒有完全喪失權威時被冊封到了幽州,可以說他只有接受的份,想在當時抗旨不遵,或者跟朝廷打個商量換個領地,無異於異想天開,所以他只能在遼東。
其次,成也遼東敗也遼東,內憂外患的遼東雖然讓公孫氏舉步維艱,但也鍛煉出了其所部強悍的戰鬥力,公孫瓚在遼東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而若是想南下江東,名不正言不順是其一,北方士兵不善水戰是其二,沒有群眾支援,如同無根浮萍是其三可以說必敗無疑。
最後,他自己的能力和眼光有限,也看不到江東那麼遠。再加之江東之地,只能割據,不能一統天下,幽州好歹離核心區不遠,稍稍還有點野心的公孫氏就更不可能放棄了。
東漢末年,幽州公孫瓚可以說是一個攪動了一番風雲的人物了。包括他著名的“白馬義從”(相傳趙雲趙子龍便出道於此),還有他抗擊北方外敵,最後兵敗自焚等,看過三國前期故事的人應該對這些都不陌生。
那麼回到題目上來,為什麼公孫氏沒有選擇南下江東呢?好像我們從孫吳政權起家的難易程度上來看,江東的大族好像都是戰五渣,白馬義從下江東,還不是平趟?當然不是!
首先,公孫氏起家於漢朝冊封。公孫瓚是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之一,而且在漢朝還沒有完全喪失權威時被冊封到了幽州,可以說他只有接受的份,想在當時抗旨不遵,或者跟朝廷打個商量換個領地,無異於異想天開,所以他只能在遼東。
其次,成也遼東敗也遼東,內憂外患的遼東雖然讓公孫氏舉步維艱,但也鍛煉出了其所部強悍的戰鬥力,公孫瓚在遼東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而若是想南下江東,名不正言不順是其一,北方士兵不善水戰是其二,沒有群眾支援,如同無根浮萍是其三可以說必敗無疑。
最後,他自己的能力和眼光有限,也看不到江東那麼遠。再加之江東之地,只能割據,不能一統天下,幽州好歹離核心區不遠,稍稍還有點野心的公孫氏就更不可能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