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飛80122
-
2 # 舞林風華
我覺得,學習書法的“初心”最主要的有以下三條: 第一,書法是各種藝術中相對平民化的一種。因為,書法的基礎是漢字,這是中中國人必須要學會的,在此基礎上把字寫好看、寫成藝術品是順理成章的事。另外,其他藝術門類會受到年齡等因素的影響,而書法藝術老少兼宜,不同年齡段的人群都可以學習,而且各具優勢。青少年練字,掌握一技之長;中年人練字,提高修養水平;老年人練字,安然自得,頤養天年。 第二,書法是中國的文化符號,書法中的技法法度,也是中中國人的做人原則。書法是人的“第二外表”,練習書法,等於給自己“美容”。不論你從事哪種職業,不管你人生幾何,總或多或少的離不開書寫,字跡,特別是簽名,就是你的名片。字跡端莊,人也大方;字跡秀氣,人也俊美;字跡陽剛,人也Sunny。因為,字寫得好,必然經過了書法法度的訓練,書法中的含蓄美、勻稱美、中正美、舒展美,節奏美,變化美等必然自覺不自覺的影響了練字者的審美,勢必加強了他(她)的修為,久而久之,必然影響他(她)的氣質,進而提高了顏值。 第三,練習書法的人更容易投入學習,更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更善於分辨是非美醜。練習書法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臨習碑帖,在臨習的過程中,需要眼察,腦思,心悟,這對於提高專注力,鍛鍊觀察力,加強審美力是一種有效的訓練。日積月累,增強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成績自然而然。 學習書法的理由豈止六條?但,有一條足矣! 所以,我敢預言,再過十年,也許僅僅五年或是更短,“你練字了嗎”會成為中中國人的問候語。
-
3 # 西安好好男人
我覺得,書法的初心就是寫好字,讓人看懂,看明白你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一種人與人進行交流的工具。
無論是甲骨文,還是秦小篆,到後來的繁體字,現在的簡化字,書法就是用於記憶和交流的媒介。即使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還有許多人習慣用毛筆寫字。
筆墨紙硯,是都少文人雅士的書房鍾愛之物。正因為書法的存在,才為我們留下了眾多傳世鉅作。《史記》——中國第一部紀傳體的文學,《蘭亭集序》——天下第一行書,《論語》儒家思想的巔峰之作,《道德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德基礎學說,《釋迦牟尼心經》——與人為善,與人交善,統治心境的“教科書”,《孫子兵法》——治國平天下的祕籍,《本草綱目》——救死扶傷的寶典,《誡子書》——勤以持家,儉以養德,寧靜以致遠的不朽“遺書”,還有《永樂大典》、《四庫全書》……,在以上儒法釋道醫等,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傳承,看的就是書法的謄寫,臨摹,仿寫,所以說,沒有書法就沒有歷史的傳承,我們中華文明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因此,我覺得不論是學習硬筆書法還是軟筆書法,都要常懷敬畏之心,長悟做人之道。認認真真寫好每一撇,每一捺,只有寫好這一撇一捺,才是能寫好一個“人”字,才能把老祖先留給我們的文明思想,繼承和發揚光大,生生不息,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
4 # 天道酬臻
(一)中國畫盛用線條,西洋畫線條都不顯著。線條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畫家用以代表兩物象的境界的。例如中國畫中,描一條蛋形線表示人的臉孔,其實人臉孔的周圍並無此線,此線是臉與背景的界線。又如畫一曲尺形線表示人的鼻頭,其實鼻頭上也並無此線,此線是鼻與臉的界線。又如山水、花卉等,實物上都沒有線,而畫家盛用線條。山水中的線條特名為“皴法”。人物中的線條特名為“衣褶”。都是艱深的研究工夫。西洋畫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並不描線。所以西洋畫很像實物,而中國畫不像實物,一望而知其為畫。蓋中國書畫同源,作畫同寫字一樣,隨意揮灑,披露胸懷。19世紀末,西洋人看見中國畫中線條的飛舞,非常贊慕,便模仿起來,即成為“後期印象派”。但後期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畫,都是線條不顯著的。(二)中國畫不注重透視法,西洋畫極注重透視法。透視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現立體物。西洋畫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講究透視法。試看西洋畫中的市街、房屋、傢俱、器物等,形體都很正確,競同真物一樣。若是描走廊的光景,競可在數寸的地方表出數丈的距離來。若是描正面的(站在鐵路中央眺望的) 鐵路,競可在數寸的地方表出數裡的距離來。中 國畫就不然,不歡喜畫市街、房屋、傢俱、器物等立體相很顯著的東西,而歡喜寫雲、山、樹、瀑布等遠望如天然平面物的東西。偶然描房屋器物,亦不講究透視法,而任意表現。例如畫庭院深深的光景,則曲廊洞房,盡行表示,好似飛到半空中時所望見的;且又不是一時間所見,卻是飛來飛去,飛上飛下,幾次所看見的。故中國畫的手卷,山水連綿數丈,好像是火車中所見的。中國畫的立幅,山水重重疊疊,好像是飛機中所看見的。因為中中國人作畫同作詩一樣,想到那裡,畫到那裡,不能受透視法的拘束。所以中國畫中有時透視法會弄錯。但這弄錯並無大礙。我們不可用西洋畫的法則來批評中國畫。(三)東洋人物畫不講解剖學,西洋人物畫很重解剖學。解剖學,就是人體骨骼筋肉的表現形狀的研究。西洋人作人物畫,必先研究解剖學。這解剖學英名曰anatomy for art students,即藝術解剖學。其所以異於生理解剖學者,生理解剖學講人體各部的構造與作用,藝術解剖學則專講表現形狀。但也須記誦骨骼筋肉的名稱,及其形狀的種種變態,是一種艱苦的學問。但西洋畫家必須學習。因為西洋畫注重寫實,必須描得同真的人體一樣。但中中國人物畫家從來不需要這種學問。中中國人畫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態的特點,卻不講人物各部的尺寸與比例。故中國畫中的男子,相貌奇古,身首不稱。女子則蛾眉櫻脣,削肩細腰。倘把這些人物的衣服脫掉,其形可怕。但這非但無妨,卻是中國畫的好處。中國畫欲求印象的強烈,故擴張人物的特點,使男子增雄偉,女子增纖麗,而充分表現其性格。故不用寫實法而用象徵法。不求形似,而求神似。(四)中國畫不重背景,西洋畫很重背景。中國畫不重背 景,例如寫梅花,一支懸掛空中,四周都是白紙。寫人物,一個人懸掛空中,好像駕雲一般。故中國畫的畫紙,留出空白餘地甚多。很長的一條紙,下方描一株菜或一塊石頭,就成為一張立幅。西洋畫就不然,凡物必有背景,例如果物,其背景為桌子。人物,其背景為室內或野外。故畫面全部填塗,不留空白。中國畫與西洋畫這點差別,也是由於寫實與傳神的不同而生。西洋畫重寫實,故必描背景。中國畫重傳神,故必刪除瑣碎而特寫其主題,以求印象的強明。(五)東洋畫題材以自然為主,西洋畫題材以人物為主。中國畫在漢代以前,也以人物為主要題材。但到了唐代,山水畫即獨立。一直到今日,山水常為中國畫的正格。西洋自希臘時代起,一直以人物為主要題材。中世紀的宗教畫,大都以群眾為題材。例如《最後的審判》、《死之勝利》等,一幅畫中人物不計其數。直到19世紀,方始有獨立的風景畫。風景畫獨立之後,人物畫也並不讓位,裸體畫在今日仍為西洋畫的主要題材。
-
5 # 詩歌速遞
書法的範圍其實很廣。搞音樂人也有一種書法,把我怔得一愣一愣的。他們說的書法,大概是流暢的指法。
所以是否可以說,常說的書法是否反了,因為他們成了一種強行模仿的、不自由不人性的東西。它們最多隻能算練字。既然是法,肯定還是要參入人性的東西在字裡。或者說,除了書法大家,其它的書法者之間,並沒有太明顯的區別。有的可能是字都一個樣,有的可能是扎堆行楷隸書之類的。
書法在歷史中,是隨著書寫工具而變遷的。毛筆到硬筆的轉變是最明顯的。特殊的還有現在的一些公園書法,藝術字書法,都是根據使用環境而發展出來的分支,總的來說是符合工具的特點的。現在的人電腦和手寫的混合,適當的降低書法的古板,是有意義的。或者說明星以及醫院等特殊職業的貢獻,書法走向一個草書的方向是可以的。
這當然不是說狂草,也不是說非要按行書的習慣來推動這種比較雅的草書。行書是書信時代的產物,現在真拿字給人看的環境並不多了。繼續以所謂國粹的大名號左右書法的陣地轉移,我認為這本身就很反國粹。非要逼得真正使用漢字的人不敢用更高效的書法習慣來寫字,所以乾脆放棄對傳統書法的發展,這是得不償失的。
新字型的發展其實和電腦輸入法的發展,是一個體系內的東西。輸入法從五筆迴歸拼音,並不是絕對單程的發展。靠五筆筆畫聯想漢字起碼在腦機技術的未來,絕對是主流,純拼音反而是累贅。而書法,也可能需要走向楷書與狂草的結合體。既不是行書,也不是草書,如果取個名字,可能叫速楷或者雅草更好一些。尤其是現在的書法,和繁體字的關係還是比較近,就更加的遠離正常書寫習慣本身了。
筆者書法,或者說筆跡一般,但我我瞭解書法的初心,我相信是沒有問題的。
-
6 # 五千多年的
書法不僅僅是學習、練習寫字這麼簡單的事情。中國書法藝術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在中國的歷史上,無論是帝王將相、文人雅士、仁人志士,還是尋常百姓,都有許許多多的書法愛好者,更有聞名中外的一代又一代的書法大師及其他們的聞名遐邇的傳世之作!漢字字型和人的修為的獨特魅力與表現,早已超越了“真、行、草、隸、篆、金文、石鼓文、甲骨文”等字型及其技法的執筆、用筆、用墨和筆法、筆勢、筆意等等,導引出了“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心正則筆正”的高潔的文人情懷,令人肅然起敬!
-
7 # 老馬的日常vlog
呵呵,學習書法
都這個年頭了,身邊很少有這種興趣的人
作為一個暫時事業無成的人,每天想的都是如何賺錢致富,給自己的家庭多一些的物質方面的。比什麼都實在。
學習書法,從來都沒有想過。
-
8 # 鷹擊長空3116967
字如其人。學習書法,練得一手好字,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如果一手亂糟糟的字出現在別人面前,而自己寫的報告或什麼文章儘管不錯,但這實在不雅。書法是一種藝術,古人將書法好壞作為升官晉級(科舉制中)的一種條件而大行其道,足見古人的一種智慧,學習書法,可以修身養性,陶冶情操,這對培養人的處世風格以及自己的性格,對社會將大有裨益。古代書法家王羲之的行草蘭亭序等,柳公權的楷書玄祕塔,還有歐陽詢,顏真卿等的諧書實在讓人歎為觀止,這些人的個性等同於社會上的混混嗎?學習書法,臨摩其他們的字帖,讓自已的書寫提高一步甚至幾步,何樂而不為?!
-
9 # 雲水輕舟
這個問題,呵呵,首先看是從主動學習還是被動學習來回答了,若從主動學習來說,我學“書法”的初心就是“搗亂”,純“搗亂”!見大人在寫字,就在一邊又奪筆又抓墨,大人氣不過,就拿出紙筆讓我亂寫亂畫。有朋友說這可以說是“好奇”呀!但在於我來講,當時就是為了搗亂!
-
10 # 手機使用者談天
我有一個不服輸的思想一一認為凡是人家能做的我也能做到。所以造就了我廣泛的愛好。文休美雖不精但都會一點點。自然也少不了書法,其出發點就是每年春節寫對聯不求人!自然也能給別人寫一寫。從而獲得自我樂趣!至今普遍都以買為主的今天,我依然取自己書寫。即省錢又有樂趣!
回覆列表
最早是小時候我們全家在我大伯家生活了三年,那時候我八九歲吧。大伯是一個很傳統的舊式文人,在政府工作,每天的空餘時間他就喜歡寫毛筆字,當時看他站在書案前潑墨揮毫,平時一個很低調慈詳的人那一刻卻神采奕奕,臉上居然散發著一種從末有的自豪感,那一刻他像變了一個人。我喜歡站在旁邊給他研磨,也非常崇拜他以及寫毛筆字的人。後來才知道大伯是我市有名的書法家,他寫的是舒同體。我只是看沒有學,可是心裡好喜歡。
過了幾年我們就搬走了,但是也在我心裡播下一顆種子。八十年代家裡兄弟多也沒閒錢去學書法,就一直擱下了,但是我平時也愛練字,全是鋼筆字,而且是胡練,看那個字好看就照著練,就這樣我的鋼筆字在同齡人也算可以。參加工作後,接觸的人多了,慢慢懂了應該怎麼練毛筆字,但是時間不長又下崗了,生活的壓力沒有時間精力去學書法,只能抽出有限時間練練吧。這些年越大越痴迷書法,只要有吃有喝我可以寫一天字不下樓,可惜是自學,也沒有好一點的老師指點,進步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