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一格826

    人生就象一場馬拉松,雖然沒有規定的終點,但每個人都在非常努力地演繹自己生命的長度與精彩。那麼,70歲的老人幹些什麼好呢?我給大家講述一下身邊幾位70歲左右老人的生活,或許能給大家一些啟示:

    第一位是原單位的老領導,他是文革期間畢業的大學生,今年72歲。他愛好廣泛,既喜歡花卉,也喜歡書畫,人際交往也很廣。十多年前剛退下來的時候,覺得還能幹些事,於是到離城10多公里的地方租了一片荒山。荒山面積大約有六百多畝,原來一大半隻長雜草,少量平緩的地方,附近村民在播種季節,隨便撒播一些花生、雜豆之類的耐旱作物,能收多少收多少。自從他承包過來後,先在山下建了一排六間磚瓦房,爭取政府支援修了一個小型水庫,山頂建了一座1000多立方米的蓄水池,既可以滿足山上種樹綠化的需要,也解決了山下一個百來戶村民的飲水問題。他承包後的第三年,山上就基本種滿了樹,除了松樹、柏樹防風固沙之外,主要分了六個片區:棗林區、桃園區、梨園去、茶園區、櫻桃園區和核桃園區;另外,堰邊還種了大量的柿子樹,他住的房子前邊還開出了近二十畝地,蓋上了恆溫大棚,主要培植一些名貴花卉。因為前期投入比較大,隨後他又動員兩個朋友加入進來,並且在恆溫大棚邊搭起幾間房子, 辦起了農家樂。到了第六年的時候 ,收支實現基本平衡,第八年的時候還清了所有借款,現在他們三個人除了僱工及雜項支出外,每人每年可以有近二十萬元的收益。因為一切都已步入正軌,那位老領導和他的合夥人,每天安排好僱員的農活後,基本上喝茶、聊天、侍弄花草,有時有朋友來訪,還要喝上幾杯……,日子過得充實愜意、有滋有味。

    第二位是我的一個同鄉,今年71歲,副廳級幹部,身材挺拔、高大,是舞場上大媽們非常崇拜的偶像。很不幸的是,在前年單位組織的一次活動中發生了車禍,造成其左下肢和右上肢活動神經受損,腦神經受傷,眼嘴歪斜,語言不清,現在完全不能自理。好在其聽覺系統無礙,他又喜歡聽新聞聯播、看“人民日報”和“參考訊息”,所以,家人專門僱了一個護工,除伺候他的飲食、起居外,就是給他讀兩報,讓他按時聽新聞聯播。

    他有一兒一女,各自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業,但他非常注重家庭氛圍,要求兒女們每週必須帶著自己的配偶、子女來家團聚一次。子女們也很孝順,每週團聚的時候,就會為他洗洗澡、理理髮,出發回來也會給他帶些喜歡吃的各地特產,講講外面發生的新鮮事。雖說行動不便,難免也有心煩、苦惱的時候,但總體上來說,生活規律、家庭和睦,精神生活比較充實,狀態良好。

    第三位是老家的一位鄰居,今年也是71歲。他有兩個女兒,一個嫁到了五百公里外,另一個婆家離他們十多公里,平時就他們老兩口一起生活。這位鄰居的老伴患有風溼性心臟病,不能幹重活,還要經常吃藥,隔段時間就要去醫院住一陣子。他本人身體也不好,患有膽囊炎、腰椎病、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病,幸好在十幾年前,他為老伴購買了一次性養老保險,現在每月可以拿到2000多元的養老金,但由於平日開銷大,又沒有多少其他收入,所以他們兩個人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因為年紀大了,外出打工沒有人再敢用了,農閒的時候他就騎著自己的三輪車,走鄉串戶收些廢舊品貼補家用。他還有二畝多的承包地,雖然幹著很吃力,但他不敢轉手,因為老兩口吃飯還指望著它呢!在種和收的季節,兩個女兒都回來幫他,可平時澆水、施肥、除草還是要靠自己,所以,儘管已經七十多歲了,可每天還是忙忙碌碌的……。

    以上三個人,雖然生活環境和條件不同,但他們生活得都很努力。題主說:70歲的老人幹些什麼好?我要說,那要因人而異,但是若要生活得好,首先要有一個好身體!

  • 2 # 夏日午後多寂寥

    70歲,已是古稀之年。

    如果身體各方面狀況都還比較好,那最好還是自己生活,跟孩子們保持適當距離。

    可以做的事情還是挺多的。如下:

    1、 自己先做到吃好休息好。有精力再到周邊公園街巷溜溜彎,買買菜。

    2、 可以固定幾個老朋友練練太極拳或其他適合老年人鍛鍊的運動。

    3、 可以上個老年大學,練書法、繪畫。、學一樣樂器,這些都是不錯的愛好。

    4、 做一些簡單家務,跟老鄰居在樓下聊聊天,活動活動就行了。

    5、可以在家養幾盆花草,平時澆澆花,即活動了身體,又陶冶性情。

    6、可以自己寫寫回憶錄之類的文字,把自己一生當中有意思的事情記錄下來,回憶過去,也是不錯的活動。

    有自己做不了的事情,就讓孩子們過來幫忙。

    定期檢查身體,按時吃藥。

    保持樂觀的心態很重要。

    只要夕陽無限好,

    何須惆悵近黃昏!

    願我們都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祈禱][祈禱][祈禱][玫瑰]

  • 3 # 高原野貓

    今年70歲老頭一個。19年前一刀切退休回家了。退休後打過工,幹過活,拿點報酬以補家用。老太婆,我退休2年後,也退休了。先前幾年我們每年都出去旅遊。上廣東、下海南、京滬杭、省內及相臨省的出名景點幾乎玩了個夠。從前年開始倆人不怎麼樣出門了。主要感覺沒有激情了。吃東西味蕾己退化了,就那個味。大飯店、農家樂、私房菜到一般有點名氣的飯館。味道大同小異。創意無非是擺盤、點綴、造型的差異而已。幾次下來也就興趣全無了。殘存的記憶就是什麼酒?喝的味道不錯。不上頭、不口乾。現在還養成了每天來二兩的習慣。一本書帶動了一個小地方的旅遊。陳忠實的描寫關中平原小村莊的小說。“白鹿原”出名了。旅遊接憧而至。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拿著大把的銀子投資。到俗稱的“仁義村”,來發“仁義財”。結局打臉了吧!20元一碗的面,連幾小片菜葉都不放。當然這個遊客可能是個南方人。在當地吃麵,或臊子,或油潑辣子。但到了幾片菜葉都不放的地步,可想情況之慘烈。滿地的雞毛誰來收場。投資商也就自找倒黴了。天上飛的飛機不可能有吃方便麵這麼一說,但廉價航空公司提供的便歺。明顯比大航空公司提供要差一點。這是公認的實是。不是嗎?火車、方便麵。景區、方便麵。生活區、方便麵。……物美價廉的方便麵充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中國人誰不吃?當然不吃的清高人還是有的。但難的是一輩子都不吃的人,存在嗎?方便麵是:大工業、大物流、大商品社會的產物。知一葉如知秋。這就是事實。十一長假在高速公路服務站最多的垃圾就是方便麵包裝,和大批旅遊者的身份是相符的。跑題了,就當一樂吧!言歸正轉。今年春天我就思考。轉個方式度過餘生。一天在家不要糾結今年多少歲了?還能幹什麼?怎麼幹?怎樣吃、喝,怎樣年輕一點?結果想通了。以上幾點已不可逆轉了。而應放眼未來。只要活著就要在未來的日子裡過放飛的自我。想吃什麼?就買來吃。想喝什麼?就買來喝。當然高擋吃喝那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我們也就量力而行吧!茅臺、二鍋頭都可以醉人。想旅遊?就開著自己的舊車,準備簡單的吃、喝。踏上到此到彼一遊的感覺。不要再計較名不付實、累死累活、信價比……等等閒言碎語。體驗車輛在草原公路上急駛聲,眼前的美景、風聲、機器轟嗚聲、輪胎的沙沙聲……唉!太美了。為此我先把我這五、六年沒有充分利用的身體實際考驗了一下。駕車上高原、過草地。連續駕車十小時以上、連續行駛一千公里以上。OK!都過關了。前幾日駕車遊了:桂、貴、渝、川、陝、甘、青。7省行程花了10天的時間、行程約5千公里以上。充分利用了國慶節高速免費,國家給老百姓的福利。美中不足的是,因體力、精力分配小失誤。咋晚最後2小時超過規定的時間。害的我又2次上下高速入口。還在最後一段路掏了70多元高速通行費。這也不錯了。同齡人,不要一天在家糾結。放開自我,看看小學同學美麗的童年照、初高中同學的少女照。對比現在的老太婆照。抓緊時間趕快行動,每天都要抱著一個年輕的心。大限到時每個人的結局都是一樣的!

  • 4 # 莫忘初心242650426

    70歲老人各有各的不同生活境況,不可不服老的要再發揮餘熱,奢望去幹些什麼。別人也最好別不理解他們的要求他們去幹些什麼了。

    如果滿腹經綸,又有筆耕不輟的工作經歷,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寫寫曾經人生美好記憶中難以忘懷的東西,多好啊?

    諸如自傳體的回憶錄,生活隨筆,人生感悟雜談什麼文字材料,打發時間,又是活到老學到老,陶冶情操的一種有意義的事情。

    同時兼顧生命在於運動的生活方式,享受天倫之樂,是神仙都眼惹和羨慕的一種理想境界。

    70歲,如果年輕不知老年難的因為虛度光陰,又過多和提前透支了有限的生命,體力不支的狀況,什麼也幹不了。

    70歲的年齡,80歲的身體,老胳膊老腿,生活不能自理,已經成為了子女和社會的累贅。

    只有醫院是經常光顧的去處,即使內疚的想幹些什麼,又後悔晚矣有什麼用呢?

    生活無著落的農民,城市下崗職工,又沒有子女照顧關心的這個年齡群體,活到老,親力親為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又有什麼辦法呢?

  • 5 # 包絮

    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

    我今年五月正好70歲了,是祖國的同齡人。

    遼瀋戰役時,解放軍困長春,母親結婚八年後才懷了我。生下來睜眼看見的,就是和平溫暖的Sunny。到處是幸福快樂的歌聲,五星紅旗高高飄揚。

    上學後,老師說共和國同齡,是最幸福的一代人。

    可是就在我們滿懷信心,將到步入大學時,一埸浩劫來了。

    從此我的人生就要改寫,因支援大躍進,母親報名從北京回鄉支援農業第一線,將我們姐弟五人都變成了農村戶口,我高中畢業後在村完小教書,後因伯父的歷史問題被人頂替。從此在農業第一線一干就是一輩子。

    改革開放後,我做過服裝生意,在生物化工廠工作過,2003年做保險至今。

    我的父親文化程度高,是單位領導。從小到大他給我們講故事、介紹書籍讓我們看,使我懂得許多人生道理。

    他非常喜歡讀書,告訴我們"開卷有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三歲時三字經、百家姓、就背誦如流。五歲開始學習"唐詩三百首″可說家學淵搏。

    每天早上四點準時起床,五點給客戶發早安問候,做計劃書。然後準備早飯、澆澆花草。我養了二百多盆花草,因.姥姥父親愛花,我除了看書、寫東西,就這一大愛好了。

    春觀牡丹夏賞荷,

    菊落方醒梅亦落。

    四季常看月季紅,

    一年風光休虛過。

    然後去公司開早會、為客戶辦理賠、辦貸款、錄單。

    中午飯後休息片刻,瀏覽花海一番,喂喂巴西龜和兩缸熱帶魚,一缸熱帶彩裙魚、一缸熱帶鳳尾魚。鳳尾魚是胎生的,一條母魚一次產仔七、八十條,象針尖那麼大,可愛極了。冬天室內溫度24度就不用加熱,低於此溫加熱棒就亮了。看它們快樂地游上游下,心情好極了!想起了小時候唱的一首歌:河裡的小魚遊呵遊,

    搖搖尾巴點點頭,

    一會上、一會下,

    好象快樂的小朋友。

    童心在這一刻就被激發出來!

    家住四合院,十幾間房子。是清朝道光年間所建。總佔地一畝三分整,前後兩院,前院一棵杏樹四五十年了,每年結一千多斤麥黃杏,都送給朋友品嚐了,甜掉牙。二院一棵石榴樹。每當陽春月杏花開時,無數蜜蜂成群飛來,場景威偉壯觀!

    半個月後,就綠樹成陰子滿枝了。

    五月石榴花開紅似火,蜜蜂后又一次風湧而至,蜂來百花成蜜後,

    為誰辛苦為誰甜哪。百思不得其解。八月十五月兒圓,紅彤彤的大石榴裂開嘴笑,供奉月亮婆婆的供桌上自然少不了它呀。

    春去秋來,蘋果豐收的季節,是我們收穫的日子,有了錢的果農,都知道為自己和家人辦一份重疾險、意外險、醫療治和養老險。未雨綢繆。

    一年四季,忙忙碌碌,經常大年三十還在客戶家裡。十六年間,走過千山萬水、說過千言萬語、進過千家萬戶,理賠了多少客戶、近去多少保障,已記不清了。

    十六年間,承包過六畝果園,幹了十五年;

    看了六年孫子、白天晚上都跟我,因媳婦是中學教師。

    又看了五年外孫。

    到2014年為止,客戶經理、高階客戶經理、資深客戶經理。總公司明星俱樂郭黃金會員、白金會員、鑽石會員。齊魯明星會員、煙臺中心十大理賠明星、優秀講師。感動新華人物。多次參加總公司高峰會、高峰論壇。公司給了我很高的榮譽。

    而我最幸福的時刻,是把幾十萬的理賠金送到客戶手中!深深感到背上責任的重大!

    黨和國家給予保險業強大的支援,是我堅持不懈、永攀高峰的動力!從未覺得自己正在老去!

    也許沒時間去想這件事吧。

    老當益壯,夕陽下的晚霞,

    仍舊那麼美麗!

    腳下的步伐,越走越堅定。

  • 6 # 明明爺爺922

    老人是被社會邊緣化群體。這是必然同時也是自然現象。因為從社會道德層面講,老幼是社會關懷,扶助同情,憐憫物件。就是說這兩個群體是社會完整體系中為社會繁榮發展做住貢獻的中堅力量的兩頭。是社會之所以為一個獨立完整社會的不可或缺組成部分。

    嚴格說,生活在社會中所有成員,都在為社會作著貢獻,包括老幼群體階層。之所以成為一個完整獨立社會,哪個群體哪個階層都不可或缺。

    老年群體中每一個人都應有如果不能為社會做些什麼也儘量不要成為社會負擔的意識,

    適當戶外鍛鍊,識字的看點書。鍛鍊大腦防痴呆。多與人接觸,協調群體關係。

    有人認為老年人是社會負擔,是社會發展累贅。我認為,在社會諸多方面都可有做力所能及貢獻機會。比如,盡力自立不給家庭子女和社會增加負擔。,不違障穿馬路,不給年青人爭道,公交車爭座位。因為年青人工作忙時間緊。地上垃圾沒有能力撿起自覺不丟垃圾,不亂地吐痰。嚴格說都是貢獻。比如加強身體鍛鍊少生命,節約資源不浪費,穿戴整齊,說話文雅,不說髒話,生活中小我謙讓。不汙染環境等,這都是為自已的社會做貢獻。

  • 7 # 微盂縣weiyuxian12

    #有這樣認為,70歲還不算老年人,就這樣給他定性為一個老年人有點過早,70歲的人應該作好什麼一這一點兒不可妄下定論。眾人心性不一,也不可說這個人可以怎麼怎麼樣地。又問,你可知道這位老人,他是什麼根性的人呀?每個人的根性不一,他的選擇也不一,他的喜好也不一。有的喜歡下象棋的,有的喜歡耍撲克的,有的喜歡玩麻將的,有的喜歡坐街的,有的喜歡說家常的論肆的。有的喜歡用毛筆寫字畫畫的,有的喜歡搞收藏積吉幣的,有的喜歡徒步走路的,有的喜歡吃些小吃的,有的喜歡喝小酒的,等等喜歡都是虛度年華,沒有一個是為自己解決老年生死大問題的。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性不一,連他的德行也在發生變化,有的自調心態而以柔克剛,有的自調心態而剛強難調。有的談說微妙法,有的談說易經論,有的閒談儒學術,都是在磨陽功毫自己的心血。人人都知道(人生難得)可又有幾個人明白這四個字的真實含義呢?古人說:(我叫你聽經聞法你說忙的過不去,黑白無常叫你你再忙也得來)這就是人的顛倒狂想之處。

    給你講真話的人,中老年人聽後再理不在理的,你為他策劃出主意幫他解決人生老年問題時,這些中老年人不但聽不進去反而倒罵說好話的人是神經病。在這裡總結,中老年人,他們喜歡做什麼就隨他們的意思去做好了,沒必要扭轉他們的思路去改變他們的方向。記住,是什麼根性的人,他走的路永遠是正確的!!!

  • 8 # 雨晴芙蓉

    70歲的老人能幹些什麼?看身體狀況吧:我認識的一個老大姐70多歲,丈夫已去世二十年,打小麻將,旅遊,玩微信,耍抖音。玩得比年輕人還開心。身體欠佳的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做些適合自己的事情。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關鍵還是心態:心態決定狀態。

  • 9 # 老賈154539738

    人活七十古來稀。古稀之年首先要做的是管好自己頤養天年。

    當然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幫助子女帶帶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末嘗不可。總之要管好自己就是對子女的最大支援。少給孩子添麻煩,增加負擔最好。

    老人安康就是孩子的福分。

  • 10 # 手機使用者韓紹悅

    我和老伴都七十多了!就是自己找樂趣唄!老伴上午去附近的小公園鍛鍊身體,下午去那裡唱歌。我是上老年大學和參加合唱團玩!挺樂呵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就差7分錢,我是加95的還是加92的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