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浩渺煙波之
-
2 # 雁楠吃瓜客
武則天確實是很美,不然也不會被高宗李治看上,能夠把皇帝迷的神魂顛倒的起碼在後宮肯定也是不遜色於其他嬪妃的。至於為什麼不能歸為四大美女,主要是以下原因:
第一是因為武則天雖然美則美矣,但是特點不突出。四大美女的評選都是根據直觀的顏值小故事評定的。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就分別形容四大美女的顏值達到了極致,而武則天的顏值顯然還沒有達到上面的水平。距離四大美女的差距還有有少的。就拿同時代的楊貴妃比較,唐玄宗對楊玉環獨寵一人,但李治有時候還是心有旁騖地喜歡別的女人 。可見武則天的魅力比楊玉環還是下一些。
第二是武則天不能簡單地歸於美女來跟四大美女評比。武則天更多的是屬於帝王的範疇,她一生的亮點不在於顏值,而在於歷史功績。相對於歷史功績來說,顏值簡直可以忽略不計。如果單單把武則天納入美女評比,對她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公正的。而且就歷史貢獻和歷史地位而言,四大美女是無法和武則天媲美的。一個是人中之龍,一個只是絕色美女,根本就在一個座標裡面。拿武則天根本無法和四大美女比較,自然也不能入選四大美女之列。
第三是四大美女的形成是民間的文化形成的。民間根據四大美女的故事,在千年長期的傳承中,形成了四大美女文化。四大美女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真善美。具有較強的象徵意義。所以四大美女並不僅僅指這四個人,而是代表了中國古代的整個美女群體。從這個方面來說,武則天沒有入選也並不會讓她的美貌黯然失色。
-
3 # 七月流火140400643
人的審美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古代人認為美的東西,現代人未必覺得美。現在覺得美的,古代人也未必看的上。美是受時代的審美趨向所影響的。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漢朝喜歡苗條,就出了個骨感美人趙飛燕。而盛唐以豐腴為美,就出了個富態美人楊玉環。宋明以後,中國女子以纏足為美,三寸金蓮是最美的形象。可是現在看看當年的照片,讓人感到醜的噁心。
武則天美不美呢?我想應該是美的,畢竟宮中的女人,能入宮應該就相貌不錯了,用能出人頭地,容貌的秀的也應為先決條件。首先讓領導看上一眼就覺的舒服,才會有發展的機會。
武則天為什麼沒有被歸為四大美女之類呢?首先要說的是,並不是只要美女,就能歸入四大之類。因為名額畢竟有限,只有四個。再者,歸入四大,是有條件的。我覺得條件基本可以看成兩方面。一是美女,美麗的女人。二是她們都是與重大的歷史事件聯絡在一起,她們本身是組成歷史的一部分,並且,她們的道德評價上必須是正面的。
武則天沒有被列入四大美女,是因為不符合第一條標準。“四大美女”是在什麼時間形成的,我沒考證,因為不影響此問題的解答。但她們是在以男性為主導的意識形態下評出的,反映了男性的審美需求與道德評判。
四大美女,首先要是女人,除了漂亮之外,她們的平生事蹟必須是女人的。四大美女中,西施和王昭君都與和親有關。王是為了民族團結,或國家和平。西施為了國家復仇。而貂蟬與楊玉環的生平事蹟,都是以個人婚姻為主。而婚姻又和家國天下相聯。武則天與她們不太一樣。她雖然也是以婚姻為手段上位。但她上位之後的事蹟,就不再侷限於女人的身份了。這時,她做為女人的身份是可以被忽略的。而她在人生中達到的高度是四大美女所無法地的。故沒入選四大不是她的遺憾,而是光榮!
四大美女的入選,美也不是唯一標準,她們都與大的歷史事件相聯絡。西施連著勾踐復國,西施連著漢匈和平;貂蟬連著天下安危。而楊玉環連著安史之亂。我們當然可以找出更多與歷史相關的美女,比如妲己,褒姒,張麗華等等,但這些人在歷史的評價上是負面的。而四大美女中,都是以身許國的。只有楊玉環有點爭議,但她有一個事情,讓男人評委們很舒服。人們都知道安史之亂的第一責任人是唐玄宗。可是在馬嵬之變中,楊玉環為李隆基頂了罪。這樣,她的評價也就有了正面內容。
以上所列,即為武則天不入四美的原因。
-
4 # 孝陵衛小校
據《舊唐書》記載
初,則天年十四時,太宗聞其美容止,召入宮,立為才人。及太宗崩,遂為尼,居感業寺。大帝於寺見之,復召入宮,拜昭儀。時皇后王氏、良娣蕭氏頻與武昭儀爭寵,互讒毀之,帝皆不納。進號宸妃。《新唐書》載:
後年十四,太宗聞其有色,選為才人。太宗崩,後削髮為比丘尼,居於感業寺。高宗幸感業寺,見而悅之,復召入宮。很顯然,武則天是一位絕色美女。李世民作為一個典型的官二代,又當了皇帝,他的品味和要求自然是非常高的,能夠讓太宗皇帝魂不守舍,足見武則天美得迷人,因此有“武媚”的說法。不僅僅是太宗覺得美,連高宗也覺得美,美到做什麼都行,甚至不在乎倫理名節。
至於問題中說的為什麼沒有歸入“四大美女”的名目,我個人的理解是,武則天除了美之外還有很多更高階的才能,比如“素多智計,兼涉文史……內輔國政數十年,威勢與帝無異”。這種政治才能根本就不是一般人能夠具備的,這就相當於現在除了白富美之外還獲得了諾貝爾,別人介紹的時候肯定是諾貝爾在前。而反觀“四大美女”,除了美之外似乎沒有其它更出色的才能,也就是說她們的美只是工具。而提到武則天,第一個想到的是皇帝,其次我們再談其他。“四大美女”只是一個虛名,美的標準是因人而異的,就好比現在有什麼“四小花旦”、“新四小花旦”、“凍齡美女”、“幾千年一遇美女”,說不定還不如咱家村頭的如花呢,對吧。
這就好比看簡歷:
範XX:美!
李XX:美!
高XX:美!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後世將其與漢朝的呂后並稱為“呂武”。美!
這顯然是不一樣的(當然例子不太合適)。
-
5 # 鄧眼看世界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認定,不同時期有不同說法,比如西夏(宋朝時期並立政權)黑水城遺址中的“四美人圖”,圖中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綠珠;明朝詩人張元凱的《四美人詠》則認為四大美女是王昭君、趙飛燕、卓文君、綠珠。
現在大多數人認為的四大美女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不管哪種說法,為什麼“四大美女”都是唐朝以及唐朝以前的?2000多年封建史,楊貴妃之後的1200年為何沒有出現第五大美女?或者成為四大美女之一?
難道楊貴妃之後,再無美女?顯然不是。其實,楊貴妃之後的1200多年沒有出現第五大美女,這3個因素很重要。
“四大美女”不僅外貌美,還要有好故事
古代交通不便,也沒有“照片”,更沒有“選美大賽”,四大美女如何產生?無非是她們的故事得到民眾讚揚,然後才知道她們的美。
也就是說,四大美女並不是因為她們長得太美成為“四大美女”,而是因為有個好故事、出名後,人們才發現她們美、或者說“認為”她們美。
古代社會大多數時候都是男尊女卑,女性的姓名和故事很難“流傳千古”,能讓人記住的女人,大多是因為這些女人是“另類”,引人注目。
比如,英雄型別的女子婦好、花木蘭、穆桂英等;有才能的女人卓文君、蔡文姬、李清照等;大權在握型的女子呂雉、竇漪房、武則天等;禍國殃民型別的妺喜、妲己、褒姒等。
四大美女的評定也是如此,她們能夠在無數美女中脫穎而出,不僅僅是因為外貌好看,更主要的是她們背後讓人津津樂道的故事。
比如西施,她所承載的故事豐富多彩,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成為後人忍辱負重、勵志前行的榜樣。勾踐滅吳後,西施和范蠡泛舟江湖、逍遙自在的傳說,更是浪漫有趣。
比如王昭君,本是後宮不見出頭之日的小宮女,勇於為國分憂,主動要求奔赴女子膽寒的塞北和親匈奴,給漢匈帶來幾十年的和平,得到後人的誇讚和敬仰。
再比如貂蟬,雖然是《三國演義》中虛構的美女,但她為了朝廷,聽從義父王允的安排,挑撥呂布和國賊董卓的關係,最後董卓被呂布所殺,貂蟬的作用非同小可。《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貂蟬,這一虛構的美女也隨之“大紅”。
還有,楊貴妃作為盛世皇妃,“一騎紅塵妃子笑”,贏得唐玄宗的萬千寵愛。最後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一代美人楊玉環,也被逼死,多少“憐香惜玉”的人為之惋惜,留下了無盡的委屈、讚美和謾罵雜糅的評價。
四大美女,不僅有身材、有臉蛋兒,還有酒、有故事、有人氣,與其說是前者讓人久久難忘,才有了四大美女的結果,倒不如說是後者的津津樂道,才有了前者的韻味兒。
後期形成“定性”,大眾認同
四大美女之所以成為“四大美女”,除了有酒、有故事,有身材、有臉蛋兒,還在於她們的故事在後人眼裡醞釀了幾百年,漸漸發酵,酒香四溢。
唐朝楊貴妃之後的朝代,期間也不乏有酒有故事、有身材有臉蛋兒的美女,但是發酵時間太短,還沒有足夠的香,不如千年老酒更有味道。
在唐朝以後,尤其是明清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集大成時期,文化上創造的新東西少了,更多的是多之前的總結和歸納,著書立說,總結前人經驗,很多歷史人物評價也逐漸“定性”、“定型”。
比如,明朝皇帝朱棣時期修著的《永樂大典》,再比如清朝乾隆時期修著的《四庫全書》,都是對中華文化典籍的整理,對祖宗經驗的總結和完善。
對四大美女的評價也是如此,在清朝時期,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這四大美女,在這時期得到大眾的認同,已經形成“定性”,楊貴妃以後朝代的美女,很難再躋身四大美女行列,或者說安排到其他的“名牌”之下,比如李清照,是才女行列;梁紅玉,是巾幗英雄行列。
當然,這和中國人喜歡“成雙成對”的整理歸納名人隊伍也有關係,比如“四大美女”、“四大才女”、“唐宋八大家”、“唐初四傑”等,也有很大的關係,成語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形成,更是基本上固定了“四大美女”的人選和“份額”。
女性地位的下降
歷史上,男女地位隨著生產力和社會制度的變化,也在不斷變化著。在母系社會,由於繁衍生息的重要性,女人地位要比男人地位要高;封建社會,體力勞動和戰爭主要依靠更有力量的男性,女人比男人社會低。
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也分為好幾個發展階段,唐朝以前的封建社會,屬於封建社會的上升期,唐朝安史之亂以後,屬於封建社會的衰落期。
社會越是發達,女性的社會地位往往越高。唐朝以前的女性地位,隨著封建社會的上升也在不斷提高,到唐朝武則天前後,中國女性地位達到封建社會時期最高階段,還出現了武則天、太平公主、韋后等女強人,武則天還一度稱帝,這在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中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但是唐朝安史之亂後,中國的封建社會開始走下坡路,女性社會地位也不斷下降,女人“三從四德”、“女子無才便是德”逐漸成為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女人不能拋頭露面,封建社會後期,出現了纏腳的陋習,傷害女性健康。
這種社會思想下,女人的發言權受到限制,女人的受尊重權也被削弱,女人的行動同樣受到限制,女人對社會的參與度降低。
這種情況下,即使有火辣的身材、漂亮的臉蛋兒,也很少成為當時社會的“明星”,人們缺乏對女性的關注。沒有故事沒有酒,如何醞釀芳香四溢的佳釀?
可見,女性社會地位的降低,也是楊貴妃之後1200多年沒有誕生第五大美女的重要因素。
結語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評定,不僅是看她們的身材和臉蛋兒,還要看她們背後的故事是否有嚼勁兒,津津樂道、有人宣傳(比如《三國演義》對貂蟬的虛構和宣傳)很重要。
楊貴妃之後的1200多年,社會對歷史的評價已經形成一定的“定性”、女性地位的下降、女性故事的缺少和淡化,都成為第五大美女沒有“誕生”的重要因素。
武則天就是基於這個根本原因沒有進入“四大美女”或者“五大美女”之列。
回覆列表
武則天的特點是有心計有手段,心狠手辣,所謂貌美相對這個特點不值一提。
再者貴為唯一的女皇帝怎麼能和靠顏值吃飯的所謂美女相提並論呢?
所謂古代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大體都是靠美貌獲取了地位,甚至危害左右時局。女皇帝武則天和她們很明顯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