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孔子的“因材施教”可以看下面這個例子: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這段話的意思是:子路和冉有向孔子請教的是同一個問題:聽到一個很好的主張,是不是應該馬上去做呢?
同一個問題,孔子卻對不同的人卻作出不同的回答。他對子路說:家裡父兄在,你應該先向他們請教再說,哪能馬上去做呢?而對冉有卻是加以肯定:應當馬上就去做。
站在一旁的公西華聽了後,百思不得其解。便問孔子這是為什麼呢?
孔子開導說:冉有遇事畏縮,所以要鼓勵他;子路遇事輕率,所以加以抑制。
這就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具體學情具體分析,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用不同的方法教育。時至今日,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在中國教育史上有較大的影響。
關於孔子的“因材施教”可以看下面這個例子: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這段話的意思是:子路和冉有向孔子請教的是同一個問題:聽到一個很好的主張,是不是應該馬上去做呢?
同一個問題,孔子卻對不同的人卻作出不同的回答。他對子路說:家裡父兄在,你應該先向他們請教再說,哪能馬上去做呢?而對冉有卻是加以肯定:應當馬上就去做。
站在一旁的公西華聽了後,百思不得其解。便問孔子這是為什麼呢?
孔子開導說:冉有遇事畏縮,所以要鼓勵他;子路遇事輕率,所以加以抑制。
這就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具體學情具體分析,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用不同的方法教育。時至今日,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在中國教育史上有較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