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開花無數黃金錢

    只代表個人觀點。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目前,還是有很多人在對當前的股市行情有疑慮。大概的觀點無非兩種:

    有人認為這是一日牛,主力和外資割完韭菜就要跑了。也有人認為這是區域性牛,只有像醫療、科技、消費這類板塊形成了牛市,其他板塊不會形成牛市。

    我對這兩種觀點持否定態度。從現在的資料以及行情來看,我認為這次很可能是一次全面牛市,而且是一次高質量的牛市。

    資料

    我們重點需要看下北上資金。北上資金表示的是港資或者外資通過香港進入內地A股市場的資金。中長期佈局上看,外資流向對A股行業配置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和啟發。

    資料顯示,2016年以來北上資金僅4個月資金淨流出超百億元,分佈在三個時期,分別為2018年10月、2019年4月至5月、2020年3月。

    我們以最近的2020年3月份的資料舉例。三月份外資的持股市值從1.48萬億下降到了1.29萬億。也就是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外資跑了1900億。現在我們回顧起來,可以知道這是由於3月份國內疫情爆發導致的。

    回到7月份,我們再看一下7月近一週的北向資金。

    基本面

    基本面主要是指疫情給我們基礎環境帶來的影響。

    中國是全世界在疫情防控上做的最好的國家,沒有之一!如今,我們的本地新增感染人數都控制在個位數,全國都走在了復工復產的路上。全國旅遊景區大部分已經復工,網路零售復工率在5月份就已經達到了85.6%,售樓處復工已超過90%,家政服務復工率已經超過99%。可以這麼說,除了我們需要帶著口罩上下班之外,已經基本上感覺不到疫情對我們的影響了。

    如此平穩的社會環境,必然會給經濟帶來巨大的提升。

    主線

    這次牛市的主線是科技,導火索可以追溯到某國對中國企業的肆意打壓。

    中國在科技的基礎領域是薄弱的。正是因為國家認識到這一點,所以才大力扶持和發展科技創新領域,科技強國就是這次牛市的主題。

    在數字化方面,持續加大資訊科技基礎投入,加速佈局雲端計算、大資料、區塊鏈、人工智慧等領域。

    在製造業方面,加大對積體電路、量子技術、消費電子、通訊系統、光伏發電、照明、大功率電源轉換等領域的佈局。

    這一點也同樣反映在股市上,中芯國際、寒武紀半導體在科創板表現火熱。按照中興通訊A/H股溢價90%來看,中芯國際在科創板的估值應該在4000多億。而剛剛上市的國盾量子,更是一天內股價翻了10倍。

    我們應該很樂觀的看到,“科技”是一個高質量、高回報的主題。

    調整7月6日晚間的新聞聯播節目提到了A股市場今日的亮眼表現,報道時長約1分13秒。新聞聯播提到,今日滬深指數高開高走,單邊上行,滬指漲近6%,創兩年半新高,兩市成交量逾1.5萬億,逾200只個股漲停。作為國家媒體,樂觀報道股市的情況並不多見。足以證明,這次股市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7月9日晚,社保突然發出減持公告,國家大基金也同樣減持一家保險股、三隻科技股。國家隊的減持操作造成了7月10號股市的震盪,有的人就又開始唱衰了。但是我覺得這是管理層釋放的很明確的訊號,那就是如果市場正在醞釀一場牛市,那必須得是一頭健康牛、長效牛。1、2個月就衝上6000點的劇情絕不能再次發生。管理層釋放這樣的訊號,我覺得是一件好事兒。寫在最後的話

    經過這麼多次熊牛,可能大家的心裡都有些忐忑,甚至是恐懼。害怕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會白白的浪費在股市裡顆粒無收。可能是因為大家的苦日子都過習慣了吧。舉個例子,14年的7月到2015年的5月,上證指數漲了超過150%,多少人能夠堅持拿到150%?很多人喝了一口湯就不錯了。我們羨慕美國的長牛,你可以理解為美國機構投資人對市場的信心,當然他們的信心來自於美國經濟發展的新興業務。而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對自己國家的股市多些信心呢?

    希望大家能夠在股市中得到好的收益。

    想要了解牛市中股票選擇的原則,請移步牛市中怎麼選擇股票

  • 2 # 明天看盤口

    牛市起點的分析

    今天修正一些關於之前說到的牛市底部說法。首先在粉絲內部稍微有點時間的都知道,我之前說過今年會是很多人的大機會起點,預判了6月作為本輪牛市底部的時間點和低點,具體可以參考我之前在群裡講過的《牛市起點》和《創業板註冊制》這兩篇文章。

    這裡所謂的修正不是要改變之前說的牛市預期,我依舊維持今年是牛市的底部這個觀點,6月底7月初是最佳的入市時間點,這個時間點不是說開始學習炒股的時間點,而是怎麼通過組合投資,使用最小阻力達到最大利潤化的投資方式,這個修正說的是經過我和團隊以及一些私募機構多方討論之後,對未來的經濟局勢再次進行了細微化的研判,對抄底的時間視窗有一些細微的調整和修正,並且制定了幾種不同的方案和策略。這兩天主要都在研討這些事,所以相對會比較忙一些。先說對國家經濟局勢未來的判斷,本來今年是決勝小康的最後一年,按道理今年GDP至少應該是5%以上,但是一月突然爆發的疫情,為這個目標增添了很多變數。

    可以看到在2月12 日,最高領導對於今年的目標有一個表態 這個表態很明確,今年還是要完成小康目標,也就是說GDP增長還是堅持要保證5%當時情況都清楚,武漢1月23日封城,2 月12日至少全球疫情已經看到拐點,這個時候國際疫情也沒爆發,大家對疫情的估計還是參考非典模式——我們在2 個月內撲滅疫情,然後復工復產,國際上也沒啥影響,經濟還是按照過去的軌跡執行,當時領導人的這個表態我覺得沒啥問題。

    但是3月以後情況發生了變化,中國控制住疫情,全球其他國家卻陸續爆發,情況一下子變得非常複雜。那今年的經濟肯定就不會再那麼樂觀,加上3月也有一些高層的智庫人員陸續出來放風——提出今年不設定太高的增長目標,其實就是放棄GDP增長5%的目標。 基於外部原因,我當時也覺得這個提法比較切合實際。

    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全球各國今年的經濟增長做出了預測,歐美髮達國家都是負增長,中國是1.2%,我當時覺得這個預測對中國可能偏低了一點,我內心預測的增長是2%-3%區間,不過要說GDP能增長5%的話我覺得概率就不大了但是在4月29日最高層會議通告有一個非常關鍵的說法被提出注意這裡說的重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代表最高領導對於今年的目標還是沒變,還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換成數字描述,今年GDP還是要確保5%的增長率 有點政治常識的人都知道,這難度是非常大的,一季度我們GDP是-6.8%,如果今年總體要達到增長5%,那二季度就必須深V大反轉,至少達到5%或者6%以上,三四季度至少達到9%以上,這是一組遠超過我預期的資料!資料超預期自然要核對可行性,畢竟這對我們來講都是比較重要的資料,關聯到未來整體操作節奏的問題。

    所以我立即召集了內部團隊開了研討會,把2—5月所有最高領導的公開講話全部重新檢索了一遍,再度發現了4月1日在考察浙江時有過這樣的表態我們把最高領導2—5月的相關表態串聯起來:2月12日:堅定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4月1日:奮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4月29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這樣看的話脈絡和結論都很清楚了,最高領導人三次強調都是今年要完成決勝小康的經濟目標,也就是說不管外圍疫情如何變化,我們今年都要保GDP增長5%這代表什麼?代表我們一直等待的外圍下跌再引起A股的共振下跌出黃金坑的這個機會,可能會因為最高領導的表態與決心被封殺掉下跌的空間。包括近期我們從前天昨天開始就是逐步在降倉,但今天指數為什麼還在漲因為昨天收盤後出了全面開放金融的實質性利好,這個是之前提過的,但是昨天正式檔案下來了,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政策行為那麼本來我預計二季度經濟指標不會好而推算的最好抄底時間是6 月左右,現在來看二季度有較大概率來一個深V大反轉。所以針對這種情況產生的變化以及我們是否應該現在就加槓桿入場,我做了幾個修正和計劃首先對整個市場的後續長趨勢我肯定是看多的,2900附近應該有個調整但可能不會太大,這裡我保留看多的觀點卻不120%的絕對看多,先捋一下還能影響A股的因素1:5月美國開始復工復產,疫情狀況復工復產會不會來個二次爆發,這是一個因素2:6月美國大選拉開帷幕,特朗普為了連任會不會搞什麼么蛾子針對中國,這是不確定因素3:美股即將可能產生的回撥對A股的影響,但這個因為領導人的決心導致市場抗跌,所以我們可以把它重要性降低!綜上;

    我做了三種時間方案和策略建議: 一:激進的投資者(不畏懼外部因素的):可以在5 月15日前這個時間點入場,這部分投資者我近期也在開始逐步篩選之前我也說過,牛市的底部我們肯定是要選擇加槓桿的,在本輪牛市我們準備了不同產品的組合投資,風險對衝,中短長結合,不同的時間段佈局不同的產品,這些計劃我們是一開始就在準備的,畢竟市場機會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但目前相對還有一些不確定因素,所以這型別的投資者我只建議暫時參與股票槓桿的操作,其他產品的組合投資等待合適機會再入場,並且這裡暫時還不能使用全部的資金去加槓桿,大概使用三分之一附近的資金就可以了,餘下的資金留有備用或者用於打板做一些激進型別的試錯操作而這部分加了槓桿的資金只能用於趨勢股或者龍頭股的主升期操作,類似我們這段時間的科技趨勢股或者前段時間的金健米業,不參與分歧和退潮期的試錯,確保最大的成功率二:中等風險偏好者(風偏適中的,心理承受能力一般的)這種投資者適合5月底進場,這個時間屬於兩會之後,美國復工復產之後疫情會不會爆發基本也明朗了 三:低風險偏好者(風偏低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行的):這種就選擇7月初進場,屆時外圍的不確定性基本都消除完畢了!對於上證指數無非兩個點位;兩市維持八仟億的資金量一週左右過3050點,目標3288肯定摸的!反之2850-2800點是天大的機會!不一定到!(疫情與中美貿易戰的不確定性也要考量)!

    一句話大局觀格局的決定空間,思路決定出路!

    個人宣告:以上僅是個人與團隊綜合的觀點,僅當參考,投資風險自擔!

  • 3 # 飛哥嘆視界

    首先亮觀點:不出大的意外,中國離牛市不遠了。

    牛市來不來看這三點條件:

    1、是不是築底充分;

    2、政策是不是有利;

    3、人氣是不是被引爆;

    我們來分析一下:

    1、市場築底充分嗎?從降槓桿、到貿易戰、再到現在疫情,從2015年底到現在4年多時間,市場始終在3600-2500之間來回震盪,現在也才2900點不到。很多股票的市盈率並不高,目前A股市場合計有412家破淨股上市公司,相應的股市破淨率達到了11.07%。

    既然是在底部徘徊,那麼往下跌的空間就不大了,後面走向要麼繼續橫盤,要麼突破向上。

    2、政策有利嗎?雖然沒有強力的貨幣刺激政策,但是現在不提降槓桿了。而且為了增強企業融資能力,降低融資門檻,開放科創板,進一步要實施註冊制。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市場,但是監管層既然要這麼做,就一定會呵護市場。此外,本次疫情雖然對實體經濟影響很大,但是刺激經濟的政策也力度很大,一旦疫情趨穩,那刺激政策的餘力就會對市場產生助力作用。總的來看,政策是有利的。

    3、人氣是不是被引爆了?目前人氣明顯還沒被引爆,觀望的情緒很濃。但是,重點來了。人氣雖然還在觀望,但是被壓抑久了,人心思變了。題主之所以問這個問題,說明盼望著牛市的到來啊,而且其實也有很多人問了很多次這樣的問題。現在就差一個引爆點,一旦引爆人氣,在前面講兩個條件滿足了,那牛市一定就會來了。

  • 4 # 熊小豪

    目前中國股市的整體情況如何?

    目前中國股市尚在築底階段,自五年前最高點突破5000多點再回落至如今所處的區間以降,A股看似經歷了慢熊,無論是從交易量還是持倉量的資料來看皆是如此,但並非整體皆是慢熊,其中有一些紅籌股或藍籌股的表現不俗,憑藉營收能力的不斷提升與持續良好的信用基礎,利潤率與市盈率相輔相成,股指於長期穩定上漲,成為走勢呈慢牛的優質股。慢牛的區域性性體現了A股的投資結構性不均,未來只要改善結構性,將慢牛的區域性性逐步調整為全域性性即可。

    如何解決股市結構性不均的問題?

    唯有靠制度革新方才能夠做到,使我們的證券交易市場在具有價值投資屬性的同時,尚兼顧發展以期完善金融系統與證券交易市場基於貨幣流通性的傳導機制,再建立並完善自由競爭的交易機制,使市場實現優勝劣汰,防止尾大不掉的情況出現,以擾亂資本市場的整體環境。

  • 5 # 復襄公社

    今年不會是牛市的起點,但也不是熊市的開始,未來還是一個震盪市。

    牛市的起點需要符合幾個要求,一個是估值被低估,目前兩市不存在任何的低估成分,而是存在一定的泡沫,創業板市盈率是93倍,其中有一季度業績下滑因素,即使不考慮疫情衝擊,也在40-50倍之間,納斯達克20多倍30倍市盈率就被質疑泡沫膨脹,兩個股市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差別。上證綜指市盈率很低是一種幻覺,那就是銀行極低市盈率拉低所致,問題在於銀行有牛市嗎?

    銀行最大問題是需要支援實體經濟,需要適度讓利,面臨淨息差收窄,利潤增速下滑,加上經濟下滑不良貸款升高,銀行面臨尷尬的雙殺,牛市難。

    另一個是擴容問題,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帶來大量IPO,存量公司會快速增加,科技股高估值不可能維繫,因此科創板創業板估值面臨下行壓力,主機板科技股也同樣面臨下行壓力。

    註冊制實施,大量股票將成為殭屍股,股價將是低迷不振,會影響指數上漲,

    受到疫情衝擊,實體經濟恢復沒有那麼快,尤其是週期性行業,業績增速面臨拐點可能,未來股價下行壓力難以低估,即使下行有限,也不會出現牛市大漲,

    IPO帶來的是3-10倍的限售股解禁,這部分限售股持股成本很低,減持動力很大,市場對資金增量要求很高,IPO越多,減持壓力越大,市場對資金要求越高。股市漲越多,減持市值越大,最終又會被減持打回原形。

  • 6 # 煨觀投資

    說個真實的笑話吧,07年牛市前夕,我一朋友的媽媽玩股票,當時大家都在討論股票有多麼多麼的賺錢,這位朋友說,他媽媽就是一個奇葩,在這樣的牛市裡還總能買到虧錢的那一隻,真心不容易。當時不懂股票,所以聽聽也沒啥概念。

    現在又開始有人鼓吹牛市要來了什麼什麼的,3000點也好,6000點也罷,你買的是股票又不是大盤,除了恐慌的暴跌行情,股市時時刻刻都存在著機會,同時也時時刻刻都存在著危機,3000多隻股票,你要買哪一隻?都是上市公司,公司和公司之間卻有著天壤之別。所以如果真的想玩股票,就不要等著牛市來了什麼的,好好的學習技術和經驗,讓自己的能力能穿越牛熊才是真正的投資之道。

    另外不要相信所謂的預測專家,仔細分析這些人發表的言論,無非3種,第一種始終看漲,股票漲的時候他就是對的;第二種始終看跌,股票跌的時候他也是對的;還有第三種水平最高,但也是最沒價值的,就是說的話莫能兩可,如果漲了,他有漲的說法,如果跌了,他也有跌的說法,總之怎麼走他都是對的。

    給大家舉個例子吧,你品,你細品哈。

    “上方面臨著壓力位,這個地方我認為壓力非常大,大概率會回撥,所以接下來會有兩種走勢,放量突破壓力位繼續上行,第二種市場選擇回撥之後再上攻。”我問你,是不是特別有道理,那你看完之後覺得接下來是漲還是跌呢?

  • 7 # 投資新勢力

    如果有人能準確的告訴你今年是牛市的起點,那也是胡說的,但是現在確實是一個底部,現在是築底的過程,如果要啟動牛市的話,疫情必須要過去,疫情不過去的話只能是築底的階段。

    牛市的啟動都會有一個築底階段,現在就是那個築底階段,但是這個底什麼時間能築完,是市場決定的,不是人為判斷的,如果有哪個大V能準確的告訴你今年什麼時候能起大牛市,那麼他去做股指期貨,或者50ETF期權的話,抓住這一波身價幾十億是穩的。

    築底的時間是最難熬的,但也是大牛市的前期,我認為在疫情末期,世界經濟平穩的時候才具備啟動牛市的條件,而現在並沒有平穩,今年全球經濟都是下降的這是肯定的,如果說在全球經濟都下降的時間裡,我們國家股市啟動一波大牛市,這個邏輯是什麼?

    我們的A股是世界上最具有價值投資的市場,但是這不代表今年就會有大牛市,牛市的啟動肯定要配合利好,或者經濟面的轉變,現在還沒有具備這個條件,但是現在的築底確實與牛市不遠了。

    所有的牛市在全世界都是一樣的,築底震盪,築底的時間越長,牛市越大,如果沒有築底階段那隻能是反彈,今年的股市我個人的判斷就是一個反覆震盪的築底階段,而牛市的啟動肯定要配合經濟面的轉變。

    現在我們的股市吸引了很多的長線資金配置,尤其國外的資本,他們在這裡大量的買入,可不是要做短線,看的是未來幾年的發展,所以外資看好我們,說明現在的點位已經具備了走牛市的基礎,便宜。

    既然已經很便宜了,剩下的就是築底完成的拉昇了,我們國家現在對股市的呵護是史無前例的,各種政策的扶持都說明了股市要與經濟更貼近,想發展好經濟就要先把股市搞起來,而管理層更希望走出慢牛,而不是前面那種槓桿牛。

    慢牛是管理層最希望看到的,不僅可以吸引社會上過剩的資金,還可以幫助企業更好的融資,讓更多的熱錢進入到股市。

    牛市必須是一個共振的結果,如果單靠一部分資金的話是不可能走出來的,因為現在的股市容量比以前大了幾倍,而資金也包含了世界資本,所以現在的牛市沒有經濟面的配合強拉的話,只能是一部分資金拉,一部分資金跑,所以用以前的思維是啟動不了牛市的。

    總結

    A股從資金面來說已經和以前不同了,如果說以前用國內的資金就可以製造出牛市,那麼現在只能是你拉別人跑,無論從體積和資金還有經濟面來說,現在的A股更需要的是共振,我也認為疫情末期會有牛市啟動,因為中國的經濟增速肯定還是領先全球的,加上我們的股市點位這麼低,沒有理由不漲,但是牛市會在今年啟動嗎?沒有人敢保證。

  • 8 # 百戰君

    今年是牛市的起點,牛市的到來會很曲折,很艱難,但牛市最終將到來。不過,對很多投資者而言,此輪牛市不一定意味著能賺錢,謹記。

    牛市到來仍然存在以下困難。

    牛市的起點需要符合幾個要求:一個是估值被低估,目前兩市仍然存在一定的泡沫,創業板市平均盈率是93倍,合理區間應在40-50倍之間。大盤銀行股存在的最大問題是需要支援實體經濟,需要適度讓利,面臨淨息差收窄,利潤增速下滑,加上經濟下滑不良貸款升高,銀行處境比較尷尬。

    其次是擴容問題,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帶來大量IPO,存量公司會快速增加,科技股高估值不可能維繫,因此科創板創業板估值面臨下行壓力,主機板科技股也同樣面臨下行壓力。

    註冊制實施,大量股票將成為殭屍股,股價將是低迷不振,會影響指數上漲。

    IPO帶來的是3-10倍的限售股解禁,這部分限售股持股成本很低,減持動力很大,市場對資金增量要求很高,IPO越多,減持壓力越大,市場對資金要求越高。

    受疫情衝擊,實體經濟恢復可能沒有那麼快,尤其是週期性行業,業績增速面臨拐點可能,未來股價下行壓力難以低估。

    總而言之,牛市的到來仍然需要解決很多難題,不過今年對中國而言是百年一遇的發展機遇,抓住機遇將能加速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全民族的統一認識。因此雖千難萬難,終能造就牛市。

  • 9 # 股市小獵豹

    你跟我說,牛市又怎麼樣?就能賺錢?熊市虧錢,牛市往往虧的更多。

    當然,目前從低價股數量、破淨股數量,以及調整時間週期、市場人氣這個熊市低點看,今年出現牛市的起點,概率非常大。也可以這樣說,目前A股就是正處於牛市的起點。

    特徵一:破淨股資料

    從2005年的998低點到2008年的1664低點,A股市場的破淨率均在10%以上。目前A股市場合計有412家破淨股上市公司,相應的股市破淨率達到了11.07%。

    特徵二:低股價的個股

    A股市場不足2元的上市公司數量接近80家,這個資料已經超過2005年。

    特徵三:調整週期

    當期A股市場熊市調整的週期已經非常接近5年的時間(2015-2020),上一輪是從6年(2008-2014),時間上,市場很大能會面臨牛熊轉折的時間拐點。

    特徵四:市場人氣

    市場中沒有很明確的熱點,也沒有什麼好炒作的題材,人氣越低迷,更可能出現憋出大招。當前A股正是如此。

    但是,即使在牛市之後,選出好股票才能跑贏市場,賺到錢,不然很多人即使身處牛市之中也是同樣虧錢。

  • 10 # 小米資本

    目前市場整體估值低於 16 年熔斷的位置,接近 08 年金融危機的估值,香港都已經低於

    08 年,這種情況下還有多大空間?

    伯南克認為此次疫情像一場暴風雪,是一次性衝擊然後慢慢恢復的過程。我們疫情爆發時間短、控制快、損失小,復工復產之後經濟將快速反彈。其次看一季度信貸投放 7 萬多億, 降息降準也只是時間問題,錢多的時候業績再差也跌不到哪裡去。並且公募基金一季度新增份額五千億份,就算 30%是權益類,一千多億慢慢建倉也可以輕鬆託兩百點,不僅如此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倉位也就 85%左右,手裡還有大把資金等著買呢。這還沒說外資增加的主被動資金配置,因為中國市場尤其是優質公司相比海外的比價效應非常突出,未來最保值的不是黃金,更不是美元,而是 A 股的優質公司。

    反過來看,市場最大的利空從來都是供需失衡,即要麼加速發新股,要麼放開再融資, 但現在是限售股解禁也放鬆了,創業板註冊制也出來了,您說還有啥天雷?說利空出盡不過分吧!

    從結構來看,多數行業在走份額集中趨勢,市場結構分化,行業龍頭與指數走勢逐步脫鉤,垃圾票九死一生,漲跌之間此消彼長也很難讓指數再下大臺階。從時間看,指數 5 到 7 年一個輪迴,原有的高位套牢盤絕望而去,新生力量醞釀反撲,每波牛市都是從部分票的先創歷史新高開始的,而新高票多不是靠刺激突然拉起來的,是經歷時間檢驗、業績穩定後的硬核市值增長。現在有不少這樣的品種,所以一看真的是結構小牛具備雛形,當然這只是必要非充分條件,真正起來需要技術進步,制度紅利,或其他可以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東西。 不要以為制度紅利很遠,發改委 4 月 9 日釋出的《2020 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和國務院同日印發的《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兩個檔案,一個指明城鎮化建設升級的方向,一個為繼續城鎮化破除制度障礙。這種改革政策的落地,最有希望成為中長期牛市的導火索,我們拭目以待!

  • 11 # 生活在魔都的屠鑽

    不會,我們距離牛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20年5月26日,記錄一下看到這個問題的時間。

    這套模式的關鍵點是:培養出一群有消費能力的國民,持續消費,持續高消費,有效的支援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

    來自世界旅遊組織的資料顯示,2018年全世界跨境遊共計14億人次,同比增長5.5%,創歷史最高紀錄。在這14億人次中,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資料中心)釋出的資料,2018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1.4972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4.7%。2018年中國蟬聯全球最大的出境旅遊客源國,出境遊需求旺盛,出境遊消費超1200億美元。

    這是2018年資料,出境旅遊1.49億人次,多不多,這個數字可喜嗎?

    在我看來,並不值得高興。我們有14億人口,那出境旅遊的1.49億人次,哪怕都是一人一次的,也就只有10%的人出境旅遊了。

    我們可以認為出境旅遊象徵著消費的升級,而這種消費卻只有10%的國民才可以享受到,可以想見大部分國民的消費還有多少升級的空間。

    而更多的國民則在苦苦維持著生活,被住房、教育、養老三座大山壓的喘不過氣來。

    非常希望看到中央能夠提出類似“國民收入倍增計劃”,這類促進全民富裕的工作目標。

    在這些目標下,希望全體國民收入每年都能增加。只有當大部分的國民,都有能力消費了,且消費升級,才能形成我們新的發展模式。

    除了人數之外,出境人員所在地也很有意思,大部分位於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地區。我也想看到其他地區出境的人員在增加,出境人員的地區分佈更平均。

    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 12 # 我要當富爸爸

    1,要想掙錢,必須知道牛熊

    什麼叫牛市? 什麼叫熊市?

    所謂牛市就是連續上漲的大趨勢,熊市就是連續下跌的大趨勢。為啥上漲就是牛市?下跌就是熊市?因為牛用牛角往上攻擊,熊用熊掌往下拍。牛市和熊市指的是市場大趨勢。在中國的證券市場,體現牛熊的綜合指標,就是上證指數,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大盤。

    中國證券市場在1990年正式起步,起步得比較晚,至今也就是30年。中國證券市場不成熟,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牛短熊長。牛市一般為1~2年。上次牛市,就是14年6月~15年6月,上漲了近3000點。從15年6月至今,將近5年,一直處於熊市。這5年熊市中,有幾次幾個月的上漲,可稱為熊市反彈,這是熊市難得的投資機會。

    美國早期股市,也是牛短熊長,但發展了幾百年,已經逐漸成熟。美國作為成熟的證券市場,牛長熊短,表現為慢牛,牛市一般好幾年,但上漲得很慢。中國卻是瘋牛,短時間大盤上漲幾倍。牛市前期,遍地是黃金。因為經過漫長的熊市,大部分股票價格都低於其內在價值。因此,牛市是最佳的投資機會,把握得好,資產可以翻幾番。

    從長期來看,一般以幾十年,各國的股票指數都是不規則的向上波動。每個國家設立股市的目的都是看多,而不是看空。

    2,牛市為何上漲?

    首先,我們得了解關於股票的兩個概念,價值和價格。價值就是這支股票值多少錢,而價格就是這支股賣多少錢。我們通常所看見的都是股票價格。股票價值是很難精準計算出來,一般用各種估值方法給出一個價值範圍。股票價格是圍繞其內在價值上下波動的。

    我把牛市分為三個階段,前期,中期,後期。熊市,同理也分為三個階段。牛市前期,遍地是黃金,大部分股票的價格都低於其內在價值。整個市場呈現出低估值水平。為啥呢?因為經過了漫長的熊市,很多股票已經跌不動了,跌久必漲。牛市中期,股票價格已經趨近於它的內在價值。牛市後期,股票價格已經高於其內在價值,物超所值了,這就是所謂的泡沫。

    只有聰明的人·,也就是成熟的投資者或者很老很老的股民才能發現牛市,這些人都是牛市前期進入,並且重倉,買了大量便宜貨,物美價廉。他們會一直持有,直到牛市後期。他們會趕在熊市來臨前,全部出貨,空倉。此時,他們已經賺的盆滿缽滿。

    牛市前期,有些人買股票掙了錢。緊接著,更多的散戶,更多的投資者進入股市,股價慢慢的推高了。人們開始奔走相告,股票成了熱點,連賣菜的阿姨都會問股票。銀行的存款會慢慢進入,股價一直上漲。當大部分存款進入股市,此時沒有資金進入股市,上漲的動力沒了,熊市就來了。我曾看過一個圖表,展示了近十年銀行儲蓄的量,發現14年~15年儲蓄是最低的。因為14~15年是牛市,儲蓄大部分都進入了股市。

    很多股民都是在牛市中後期,進入股市,沒有止盈的想法,最後熊市來臨,導致鉅額虧損。很大的原因是他們什麼都不懂,不瞭解股市,跟風炒股。也有很多股民不知牛熊,即使熊市,也一直重倉買賣股票,導致鉅額虧損。

    牛市整個階段的上漲,就是一個吹泡泡的過程。當牛市後期,泡泡足夠大的時候,就會破裂,這就是所謂的崩盤。此時,一個漫長的熊市來臨 ,價值迴歸,價格要跌回其價值,甚至低於其內在價值,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從2015年6月份至今,熊市差不多5年了,現在處於熊市後期,未來真正的牛市就會來臨。希望大家樂觀看待未來,能夠耐心等待。莫要相信專家和分析師所吹的各種牛,比如政策牛,結構牛等。

    歷史是重複的。從技術上來看,近幾次的牛市,都是在相對低位橫盤築底一兩年,最後上穿年線,一去不復返。

    3,目前A股處於熊市後期

    2014年6月份到15年6月份,經歷了一場牛市,最高5178.19點。然後,15年6月份至今2020年4月29日,一直都是熊市,差不多五年了。中間的波段都是熊市反彈,根本不是專家所謂的牛市, 其中反彈最高點是18年1月29日的3587.03點,之後反彈從未超過這個點。這就像一個籃球從高處落下,每反彈一次,高度就會降低一次。這就是為什麼大盤從19年1月份的2440點,反彈到19年4月3288點,就漲不動了。19年4月到現在,差不多一年,大盤在2700~3100點一直在橫盤震盪,中線上漲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前期壓力太多,被套的籌碼太多了,上漲需要真金白銀幫他們解套。我感覺很難上漲。我跟大家一樣都是可憐的散戶,希望大家能正視現在不樂觀的行情,儘量少賠錢,別重倉,想買的話,最好還是輕倉,畢竟現在還是熊市。我的交易系統是,牛市滿倉睡大覺,熊市空倉參反彈。通俗的來說,牛市前期,滿倉股票,捂住不要動,等到牛市結束。熊市大部分時間空倉,可以輕倉 ,參與反彈。但是大家也不用太悲觀,畢竟熊了五年了,現在熊市後期,未來真正的牛市就會來到,希望大家耐心等待。投資是一場馬拉松,要耐力投資。

  • 13 # 餅餅她爸

    牛市就在當下。中國股市在2020年到2021年會出現大牛市。“這個大牛市一定是國機構們包括境外機構聯手推動的,導火線一定是一次制度的變革”。

      我們呼籲未來兩三年啟動《產權法》起草,用一個大牛市,為中國股市喝彩。

      不管是今年股市會迎來牛市還是明年迎來牛市,作為股票投資者都需要及時的觀察股市行情,避免牛市已經到了你才知道,儘可能的在牛市到來之前就察覺,這樣投資才能有錢賺

  • 14 # 志慧財經

    說句實話,誰能預測股市那絕對是個神仙,也就是說到底今年或者明年或者啥時候是不是牛市,都沒人知道,扯一堆都沒用。你看看李大霄,夠大牌吧,10次預測九次失敗,你看看近十年國內券商釋出的股票研究報告,預測走勢正確的不足一半,擲骰子都比券商研報準,所以說別信股神,也別問到底牛不牛市,沒人知道[大笑][大笑][大笑]。你可以說中國股市或者美國股市長期向好,可以進行一系列的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用來支撐,但是你要問具體哪個時間段到底是不是牛市,那說白了,就是瞎蒙!

  • 15 # 楊敏RUBY

    今年會是牛市的起點嗎?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從大環境說起,

    今年之前的幾年裡,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想方設計打壓中國的經濟領域以及其它方面,二級市場受其影響,一直在3000點上下波動。

    今年疫情影響全球,中國首先從疫情上恢復過來,經濟方面重啟較好,反觀中國以外的國家,還處在疫情影響之中,特別是美國這個壞壞,疫情優先,對中國的施壓反而促進中國各行業的奮力發展,從現在的恢復經濟發展資料來看,不會被美國打敗,反而會從今年起,有一個新的起點。單從這點看,牛市是有基礎的。

    其次,由於我們控制了疫情,也就有了繼續發展經濟的條件,這是其它國家所缺底氣!因此,國內的各行各業抓住這機會迅速發展起來,帶動資本市場的向進動力,也吸引國外資金投資,這情況利於二級市場的向上趨勢,牛市會是慢牛,但就是牛市。

    最後一點是相信中國管理模式,穩定發展是重心,有理由相信,一個在疫情面前考試優秀的學生,不會不走在發展的前面,而經濟的發展,二級市場必將走上牛市 。

  • 16 # 小陸財經

    週期天王周金濤:“第二次機會在2019年,最後一次在2030年附近,能夠抓住一次你就能夠成為中產階級,這就是人生髮財靠康波的道理。2019年沒有爆發,那2020面呢?畢竟是多是之秋,A股還有翻身牛市的機會嗎?

    基本面分析

    回顧歷史,第1次工業革命在英國發生,讓英國成為世界霸主,第2、3、4次工業革命第都是在美國發生的,讓美國做了一個世紀的世界霸主。

    一次工業革命都代表著生產力的飛速提升。第1次工業革命是機器代替了人力,第2次工業革命是電力,第3次工業革命是計算機,第4次工業革命是生物科學,第5次工業革命5G引發的萬物互聯,讓科技進入新的時代。

    5G華為標準出現,被海外大肆阻撓。現在5G商用全面鋪開,中國又提出40萬億新基建的構思,加上民營企業BAT的加持,5G是勢不可擋,現在唯一的問題是半導體核心科技卡脖子問題,一旦技術攻破,A股高科技產業有望帶動牛市迴歸!

    現在中國的5G基礎設施已經進入全面基建階段,即將進入5G商用時代,也就是說5G的潛力就要爆發了。但時間可能會被疫情影響,出現向後延遲!

    不知道大家能否拿穩了這次進入中產階級的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要和已經絕交的朋友重歸於好,否則他將變本加厲”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