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認知是第一生產力
-
2 # bjsenior
既然是要制定規則,就要考慮公平和對等的原則。要在制定的時候進行一些個平衡。所謂的權宜之策。也不可能把所有人的利益都考慮的十分周全。所以規則制定既要基於個體的感受和他的處境。也要考慮群體發展的需求。
-
3 # 思之遠方
有一句很流行的話,即一個社會對待窮人的態度反映出這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有一個理論叫“木桶理論”,即決定一個水桶優劣的不是它的長板而是它的短板。公平正義是一個健全穩定社會所必然追求的基本原則,也是一個社會長治久安的基石。而社會境遇最差的人是往往是最基本的社會群眾,是一個政權大廈的基礎,也是最需要政權關心照顧的群體。所以,一個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少數人利益的政府,一定把治國理政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為廣大人民利益上,制定規則制度時必須首先考慮“弱勢群體”的狀況,以“弱勢群體”為制度規則的底線或者邊界。否則,不僅落實不了,而且會引發社會矛盾對立,影響社會穩定。
社會或者制度正常運轉,是建立在每一個個人的利益之上的,如果有人連最基本的生存都保證不了的時候,他就會做出遊離於社會或者制度的舉動,顯然不是任何管理者希望看到的。
境遇最差群體只能反映一個國家發展的下限,顯然你要看一個國家的發展情況,不能只看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