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米堆裡的達米安
-
2 # 楚裡11
常規給水廠處理工藝:混凝+沉澱+過濾+消毒。
河流水渾濁度高,隨季節變化大,色度低,細菌含量較多。給水處理就是要去除原水中懸浮物質、膠體、病菌以及其他有害雜質,處理後的水質標準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
混凝是把原水中小的微粒變成大的懸浮絮狀物顆粒的物理化學反應過程。
沉澱是把水中的懸浮顆粒依靠重力作用從水中分離出來。
過濾是讓水透過具有孔隙的濾料層,利用濾料與雜質間吸附、篩濾、沉澱等作用,截留水中的細微雜質,使水得到澄清。
消毒用來消滅水中的致病微生物。
由於河流易受汙染而含有各種有害物質,現在有條件的城市還會增加深化處理工藝,如臭氧加生物活性炭等處理工藝。
首先到自來水廠,先要在沉澱池就行沉澱,剛到水廠的水並沒有想象中的乾淨,水裡會有雜質異物,比如礦泉水瓶之類的(保護環境垃圾沒事千萬別往水裡扔,),之後要進行殺菌消毒處理,水的顏色會根據新增的東西進行變化,最後處理成到符合國家標準的自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