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噴我者全家橫屍街頭

    因為兩人的出發點不同:曹操託名漢相,實為漢賊。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霸業,為此他殘害忠漢志士,當著獻帝的面將懷有身孕的貴妃勒死,種種暴行令人髮指;諸葛亮是繼承劉備的遺志,為了匡扶漢朝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乃一代賢相。

  • 2 # TheMan165526708

    曹操權利大了背漢,而諸葛亮是扶漢,就算劉備不是漢王后裔,姓劉比姓曹正統,曹操是要打天下,劉備是要匡扶漢室,諸葛亮正是如此,一正一惡。現代人只看曹操有統一北方的功,覺得他奸,聰明。適合現代社會的生存,對他的事崇拜,而諸葛亮,是忠,智的代表。對他的是崇敬。崇拜和崇敬。一個表,一個內,一個忠,一個奸。相對立。喜歡曹操的人肯定要噴我。我們市裡公園還有罵曹操是國賊的雕刻。我想政府公共的地方絕不會罵任何一個忠臣。現代講師的精彩替曹操洗白而已。歷史就是歷史。正義永存。感謝政府,感謝諸葛亮!

  • 3 # 亂舞的旋律20982632

    諸葛亮可從來沒有威脅過劉禪;諸葛亮可沒殺了張皇后然後把自己女兒嫁給劉禪;諸葛亮沒有稱王;諸葛亮沒有培養自己的勢力;諸葛亮死後諸葛瞻沒有篡權而是盡人臣之道戰死綿竹。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 4 # 再見小明

    因為關於三國影響最大著作的是三國演義,而作者羅貫中支援劉姓,認為劉氏正統,書中褒劉貶曹,多處汙衊曹操,神話諸葛亮,如火燒赤壁的是周瑜,而不是諸葛等等。隨著小說戲文的口耳相傳,就形成了這樣的局面

  • 5 # 渾俗和光

    看下諸葛亮死前給劉禪的奏章:《自表後主》臣初奉先帝,資仰於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這份上表實際上就是諸葛亮為官以來的個人財產清單。

    在這份清單中,諸葛亮的個人財產的一部分是“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要知道西漢哀帝曾賜給寵臣董賢田地兩千餘頃,東漢濟南王劉康也有私田八百頃。如果同他們相比的話,諸葛亮這位國家重臣的家產,真是少得可憐。

    同時,諸葛亮清楚地表明他無論是在劉備朝任官,還是在外領軍作戰,其收入完全來自朝廷俸祿,自己沒有其他賺錢的門路。至於家人們,也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度日,絕對不會通過與這位宰相親戚的任何連帶關係獲利。

    諸葛亮在給朋友的信中曾寫道:“我曾經得到過八十萬斛米的賞賜,但現在卻沒有任何積蓄,連家人的衣服也僅有一套。”事實證明,諸葛亮的這份財產清單並非作秀的工具,在他死後,劉禪命人到其家檢驗,果然和上表中說的一致。諸葛亮自願公開個人財產,這種做法在那個時代是極其罕見的。

    而且,諸葛亮兒子孫子皆為國盡忠,戰死綿竹!這更是曹操後人不具備的品質!要知道,曹操剛過世,曹丕便按耐不住,脅迫漢獻帝登基了!

    史載公元三四七年,“恆溫徵蜀,猶見五侯時小吏,年百餘歲。溫問曰:‘諸葛丞相今誰與比?’答曰:‘諸葛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

    恆溫

    征討蜀地,遇見了諸葛亮當政時期的小官吏,現在也已經一百多歲了。

    恆溫

    問他:“(你覺得)現在有誰比得上諸葛丞相嗎?”(小官吏)回答道:“諸葛亮在世的時候,也沒覺得他有多麼了不起;自從諸葛亮去世以後,再有沒有見過能比得上他的人了。”

    金盃銀盃,不如百姓口碑!武侯死後,至今香火旺盛,曹操挖了漢朝皇室墳墓供養軍隊,自己死後,墳墓都不敢讓外人知曉!

  • 6 # 滄海一滴

    很簡單呀!身處同一個時代,都是出類拔萃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還是有名的文學家,諸葛亮還是傑出的外交家發明家),後來都身居高位,成為了一國丞相。但是曹操是屬於有才無德,諸葛亮是德才兼備。曹操有謀朝篡位的政治野心,缺乏政治節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操縱、幽禁漢獻帝。諸葛亮沒有個人整治野心,忠誠執著,廉潔自律。為了實現筐扶漢室,一統華夏的政治理想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忠心輔佐孱弱無能的蜀國後主劉禪。作為豪放不羈的文人,曹操有他浪漫、高調的個性魅力。而諸葛亮含蓄、低調的人格魅力更是感人至深流芳千古熠熠生輝。人們的心中都有一杆秤,對於歷史人物的忠奸、正邪、是非的認識判斷都是有自己的標準的。兩者放到一起來對比,反差就太強烈了!

  • 7 # 地球知識局

    雖然在一般人的感覺裡,曹操扮演的是主公角色,諸葛亮扮演的是臣下的角色,但是到了三國後期再追溯回去看,兩人的身份其實是相當重合的。曹操即使手下謀臣猛將如雲,說到頭來,也只是漢獻帝的丞相。諸葛亮就更不必說了,同樣是蜀漢的丞相,而且其實也有僭越之嫌。站在劉禪的角度來看,這個前朝老臣把軍政大權一手獨攬,即使人人都說他忠心,自己又怎麼能放心呢?

    可是兩人的歷史定義卻大相徑庭。曹操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竊國賊;諸葛亮則是忠心輔國的骨幹之臣。這當中的區別,應不僅僅是從兩人的行為邏輯上就能輕易區分開的。之所以諸葛亮獲得了比曹操更高的歷史評價,恐怕跟文人往往講諸葛亮的人生經歷往自己身上去比對造成的。

    別的不說,只看這後來在演義裡活靈活現的三顧茅廬的故事。歷史上當然是絕不存在的,為什麼說書先生和整理文稿的羅貫中要專門寫到這個不存在的故事呢?這是因為受到儒家薰陶的知識分子在內心深處都有一種傲嬌的情緒。一方面,他們希望走出書齋,在更廣闊的天地裡齊家治國平天下,完成孔夫子改造世界的理想;另一方面,按照傳統的儒家思想,人要耕讀傳家,主動推薦自己是不合禮治的越軌行為,他們又不願意背這個郭。這兩個因素的疊加下,就讓知識分子希望自己也能被慧眼識人的主公三顧茅廬地請出來。這樣既能夠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又能不違背自己的道德情操。

    諸葛亮於是在這種多少有點變態的自憐自愛中,扮演了一個代理人的角色。宋代以後不得意的知識分子,把諸葛亮的故事講成了自己的故事。其實和今天流傳於坊間網上的修仙網路小說一樣,說到頭來讀者們還是希望這個武功超強又有無數美女環繞的主人公是自己。每每聽到這位主角的故事,自己就會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

    既然是自己在書中的化身,人們對他的評價當然就不會太低。不然不就成了自己打自己嘴巴子了嗎?諸葛亮在蜀國的歷史功績,不是他一個人的歷史功績,而是所有不得志的文人想要達到的功績。所以才有了白帝城託孤,劉備試探諸葛亮,得到高度表忠心的情節。從劉備去世開始,人們就在為諸葛亮營造一個公忠體國的形象。這樣就算到了後期他幾乎是頭腦發熱一般地一次一次北伐、有排除異己嫌疑地剝奪了李嚴的兵權,卻還是始終被人們寬容地接納著。

    知識分子因為自己的觀念需求對一個歷史人物的雙重標準,大概也沒有能夠超過這個例子的了。

  • 8 # 文藝骨幹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中中國人一向有些矛盾。內心裡希望自己成為曹操,但檯面上卻希望人們將其看成諸葛。也就是說,中中國人希望滿足私慾的同時還希望被樹立為正面典型。中中國人最大的夢想就是名利雙收。

    通俗地說,這涉及人品、信用問題。以詐取勝,雖能成王,但歷史任由後人評說,難免對其汙點說三道四。

    曹操打著擁護天子的旗號,獲利不少。但卻將天子視為傀儡,甚至還有很多大不敬乃至欺辱。雖然人性自私的一面難免,但歷史名人,尤其是成績斐然的人,其功過是非難免被人重點關注乃至放大。曹操擁護漢獻帝,這算一種合作,但對合作夥伴,曹操打的旗號和曹操內心的私慾明顯有矛盾。雖然曹操一生沒有稱帝,但曹操一死,曹丕就稱帝了。也就是說,人們難免將曹操兒子的行為與曹操掛鉤。很多人認為,曹操沒稱帝,但也是為兒子稱帝做鋪墊呢。

    諸葛兢兢業業,自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也的確踐行了自己的諾言。諸葛不但自己言行一致,而且教育子女“不治產業”。

    兩廂對照,曹操這個丞相基本就是享受著帝王待遇(比如九錫之禮)的皇帝丞相。諸葛一生勤儉,不慕虛名,更不越禮。言行一致,說到做到,以身作則,能王而不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西遊記》裡如果在沒有任何妖怪的情況下,唐僧一個人能否順利的到達西天取得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