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中醫陳益群
-
2 # 靜靜聆聽1206
個人觀點,陰陽是相互制約的,陰盛則陽衰、陽亢則陰虛,所以總的來說陰虛之後多表現為熱證、陽虛之後多表現為寒證。具體來說,陰虛在肺可以出現乾咳無痰或咳嗽、咳黃痰,伴有潮熱盜汗或者咯血,形體消瘦等;在胃表現為容易餓,但有口乾舌燥,或者大便乾結等;在肝表現為爪甲蒼白或者白斑,視物模糊,眼睛乾澀,頭暈或者女性月經不調,月經量少,情緒易波動等;在腎表現為骨蒸潮熱,五心煩熱,記憶力減退,遺精,腰膝痠軟,耳鳴等。陽虛在肺出現咳嗽白痰清稀、受寒加重,喘憋等;在脾表現為畏寒怕冷、腹部喜溫喜按、大便溏瀉、口角流涎等;在腎表現為疲乏無力、怕冷、陽痿早洩、小便清長等。
1.治神
調節精神。不執著於事物,內心虛懷若谷,精神內守,關注內心的安寧。
2.生活飲食習慣調整
順天時:白天活動,夜間休息;子午覺要睡好;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活動符合四季;惡劣天氣宅家裡等等
應地利: 居處裡面人避免受“風寒暑溼燥火”等邪氣的侵襲;室內外溫度、溼度、風力、空氣等適當等等
調飲食:飲食規律;避免大熱大寒(溫度上、中藥性味上);飢飽合適等等
3.針灸治療
4.中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