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羲皇后人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文學欣賞的常識。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同,想法也不同。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就是一個人,不同年齡時期讀同一本書,也有不同的感受。有的時候,儘管對同一人物形成了共同的審美認知,也就是人物形象的共性,比如李逵的莽撞,關雲長的忠義,林黛玉的陰鬱,但是,每個人也有不同的感知。有人喜歡林妹妹,我就不喜歡,年輕時情竇初開,比較喜歡史湘雲,幻想娶媳婦,一定不找哭哭啼啼的瀟湘妃子,要去一個天性爽朗,愛說愛笑的女孩。我年輕時很贊漢壽亭侯關雲長,但是現在就有些想法了。關羽華陰道上捉放曹操,夠得上忠義嗎?如果關羽從為匡扶漢室的大義出發,就不應該得罪糜芳這樣的小人。沒有糜芳,就不會失去荊州。失去荊州,蜀漢一蹶不振,這才是關羽不忠不義的表現。儘管後世封帝封神,關羽的忠義也是打折的。

  • 2 # 禪城梁山人

    我是這麼看,文學作品是完全可以有各人的見解,不容置疑! 問題是你的見解能否符合歷史發生時的狀況與整個歷史事件的全過程的關聯得失的判斷較相近。亦即不要以偏概全,妄下斷語。 我總認為,凡事(與人)用“三七分法”去分折、評論、判斷較符合事物的本質和它的(歷史)作用! 能以此辨證唯物去觀測分析判斷事物於事於物於人皆同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發朋友圈和不愛發朋友圈的人有什麼不同?能判定他的性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