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心理渴望一個人獨處,不想一輩子處在婚姻關係裡。特別想一個人生活,安安靜靜的,隨遇而安,可能告別昨日夢想是希望在內心深處的埋藏。這樣心態的人多不?

8
回覆列表
  • 1 # 心理諮詢師徐燕

    你好,渴望一個人獨處,不想一輩子處在婚姻關係裡,有這樣心態的人多嗎?我覺得有這種想法的人還是蠻多的,現在社會是開放的多元化社會,人們對各種想法和行為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所以人們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可以更多地關注自我的內在需求,畢竟我們人是思想的有情感訴求的高階動物,我們有任何的想法和訴求也都是正常的。

    只是從你的提問中我似乎看到了一點壓抑和悲觀,你說可能告別昨日夢想是希望在內心深處的埋藏,如果一個人獨處是為了埋藏夢想,那麼可能是一種逃避,真正想或者能夠選擇一個人獨處的人,大部分都是渴望自由的人,他們恰恰是奔向夢想的人,而不是埋藏夢想,所以,我們要看看自已的想法是不是因為對現實生活或者婚姻產生失望而導致的念頭?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處理好婚姻關係,然後再探索獨處的問題。

    我們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但是我們畢竟又有社會屬性,所以,我們很多時侯無法真正地達到自由的境界,個人行為常常牽涉到到其他人,我們的想法有時很美好,但是真正實施起來非常難,因為我們要考慮很多現實問題,需要衡量它的利弊。

    其實人生來就是孤獨的,我們自出生開始就在學習自我的獨處,所以,是否選擇一個人獨處跟是否處在婚姻關係裡並不矛盾,婚姻關係只是一個外在的社會形式,而是否獨處更多的是一種心境的表達,有句俗話說“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說的是如果我們的內心足夠強大,那麼就算身處鬧市之中,內心也依然可以達到自在勝似獨處。

  • 2 # 廂廂說

    現在還是挺多人還是願意自己一個人生活的。一個人生活有更多的自我時間,也可以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覺得願意單身的原因有以下幾點原因:

    1:現在的青年普遍知識程度比較高,能夠保持經濟獨立,獲得的收入可以用來投入到自己身上,讓自己的生活質量更好。

    2:單身更為自由,沒有家庭束縛,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4:生活圈比較窄,交際往來的人比較少,沒有認識新的朋友。

    5:享受單身時的舒適狀態,自我滿足感強,也就不需要別人來滿足了。

    6:因為之前的感情受挫,而導致不相信愛情,於是更願意自己一個人生活,至少不會受感情傷害。

    但是也有很多人是因為原生家庭的原因而不願意結婚,因為父母關係可能不是很協調,或者有離異等等情況,就會導致成人後對婚姻有牴觸的情緒。因為一個人生活確實自由,但是也有可能會遇到自己一個人無法處理的情況,會需要別人的支援,在這些時候可能對於一個人生活的狀態會有質疑的。不過每個人想要的生活狀態都不一樣,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法即可,也會過的比較開心。

    我個人覺得,每個單身的人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希望大家都能夠享受自己的生活狀態,不要被過多的東西所束縛,隨遇而安。

  • 3 # 馬達加斯加的馬

    從你的問題來看,可以發現你是一個獨立、善於思考、喜歡安靜的人。

    人為什麼喜歡安靜地獨處呢?我覺得是因為有時候我們懶於與周遭的人們溝通,因為需要向他們解釋很多,卻不一定能夠得到他們的理解,因為很多時候,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都是按部就班地活著,父母說到了一定年紀就得結婚,到了一定時候就催著你生子,然後他們覺得他們此生責任或者義務就盡到了,骨子裡他們覺得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就是延續家族的香火,需要有下一代來傳承血脈。

    但是,我們需要明確的是我們終究是一個社會人。我們的一言一行會始終受到社會習俗的制約,這些制約會壓抑我們內心的想法。比如分房睡,其實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夫妻,他們是分房睡的,這樣保護了各自的隱私,也讓彼此對對方始終充滿好奇,我覺得是應驗了那一句話,距離產生美。有一定的距離,才能夠對彼此有所探索的希望和激情。但現實是,我們很難這麼做,因為對方的不理解,沒有同睡一起,夫妻之間可能就是感情不和,鬧了矛盾,這是大多數家長和夫妻的看法。。然而,真不是如此,保持一定的距離,讓彼此充滿激情,這樣的關係或許能夠更加長久。

    你說你想安安靜靜,隨遇而安,一個人生活,一方面說明了你獨立思考,喜歡獨處的特性,從社會的角度來說,你缺乏一些責任感,對父母妻兒的責任。

    我希望你不是因為心血來潮而一時興起,想要獨居。我們終究是社會人,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當然自己認可自己是前提,這樣才能活得自在,但是不能活得自私。正如電視劇《天道》裡的丁元英,他孤獨,渴望自己一個人獨處,但是他終究沒有離開社會,因為完全脫離社會而活是很困難的。他獨立思考,在遇到芮小丹之前很多時候都習慣獨處。也正因為他沒能完全脫離社會,所以他的七情六慾依然存在。而你,也是一樣,你既然當初選擇了婚姻,那麼很多時候你無法完全逃避社會現實,你需要對長輩和妻兒負責。

    有時候,我們是不是能夠跟父母長輩妻兒溝通,讓自己的獨處時間多一些,而你該盡的責任照樣地履行。我們終究是社會人,逃離不了世俗的牽絆,如果你真想遠行,那我只能默默祝福,希望你好,你的親朋好友也是如此。

  • 4 # 小楠子成長樹洞

    擁有這樣心態的人其實並不在少數,經常有朋友跟小楠子交流這種想法。當然如果讓長輩聽到這樣的話一定會嘲諷一番:“你看看現在有幾個人不結婚的,你想把自己的年齡晃到多大啊?”這時候內心只有一句“關你屁事”。

    小楠子會從幾個點來跟你分析一下,許多人會有這種心態的原因。

    婚姻的不可靠性

    現在的社會發展非常迅速,交流便捷資訊過載,沒有了從前“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愛情。

    這不僅僅是時代假象,事實上,結婚率在大大降低,相反的離婚率卻只增不減。幾個月的疫情期間,離婚率又增加了不少,兩個人相處的時間比平時都要多,也逐漸地看清了對方,終於到了沒法容忍的地步,象徵美好婚姻的宮殿也變得搖搖欲墜。

    社會上充斥著許多明星離婚、出軌、家暴等負面資訊,讓人不得不想著逃離婚姻的枷鎖,讓獨身成為最佳的選擇。“談戀愛太麻煩了,還不能確定找的那個人是否可靠,還是相信自己吧!”這是大多數人的想法。

    個人更加自由

    一旦進入婚姻,不可避免地要考慮家庭、孩子、父母,就像《婚姻革命》中的女主,不僅照顧孩子,做家務,還有平衡生活和工作的種種。這些事旁觀者聽來可能覺得沒什麼,但其實是非常辛苦的。

    去年很火的一本書《82年的金智英》中,就是描述著一個女性有了家庭之後,犧牲了自己的事業,全身心的投入到孩子和家庭中。即便如此,還是會有人叫這樣的女性為“媽蟲”,覺得她們寄生在家庭中,不用出去工作養家。

    與其這樣,一個人的生活會顯得自由很多,想睡到幾點都可以,想吃什麼都可以做,或者出去吃。還可以繼續著自己喜愛的事業,有很多時候旅行,同時可以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這樣的自由是很誘人的,大多數人都抵制不住這樣的誘惑。

    經濟足夠獨立

    有的人可能不太同意,難道只有經濟獨立的人會渴望一個人嗎?並不是的,只是經歷獨立的人更有資格去這樣想並且付諸行動。

    試想一下,如果你都無法養活自己,又怎麼會從一段有生活保障的婚姻中抽身呢?這無疑是妄想,正是那些熱愛自己的職業,並且願意犧牲自己在事業中的人,才會覺得婚姻會成為阻礙自己獲得自己的絆腳石。

    相反的,如果一開始你就打定主意獨身,那就會在事業上更加努力。因為,只有經濟獨立的人才能看到更多更美好的事物,能做更多的事,甚至安排自己的餘生。

    以上三點,僅僅是一部分。渴望獨身的原因還有許多,社會現狀、自我價值觀等等。同時,以上三點小楠子只做分析,不做鼓勵。

  • 5 # 拾書夜話

    我覺得朋友您能夠問這個問題,肯定是經歷過某些特殊的經歷或者原生家庭對您有一定的影響。首先希望你一切都好。

    原生家庭的影響。父母的婚姻狀況對子女的影響是深遠的,父母過得幸不幸福往往會給孩子帶來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如果父母婚姻幸福,那麼孩子的情感不會確實,後期成人後孩子對於婚姻的更加嚮往。

    自己的情感或者婚姻經歷。一個人的成長要經歷很多階段,戀愛時期的各種美好都是建立在沒有負擔的情感關係上的。從某種意思上來說,婚姻是戀愛的反面,因為婚姻是尋找一種替代的親情。可以說是在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之間建立一種共有的親情。是親情,就有責任和期盼。當責任和期盼沒有變成你的動力而變成你的壓力時,自然就會讓人產生想擺脫婚姻的想法。我不能告訴你這類人多不多,只能告訴你人都可能會到這一步。

    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錢鍾書這句話,非常精準的描述的了婚姻關係中人的心態。每個人在婚姻中過得怎麼樣,只能說是冷暖自知。但是有一點,千萬不要喪失對生活的希望,不要放棄對別人特別是另一半的溝通。沒什麼什麼事情是兩個人一起過不去的。真正過不去的,是自己的心。加油!

  • 6 # 魅影愛生活

    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和境遇決定了心態,渴望一個人獨處,不想一輩子處在婚姻關係裡,你要問這樣心態的人多不多?我覺得肯定是多的。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中國14億人口,各種心態的人都有,“不婚族”、“丁克族”、“啃老族”,你應該是想做一個仗劍走天涯的江湖劍客,“相逢何必曾相識”,不願意被處處羈絆。

    但是,真正要做到一個人“獨處於世“,無牽無掛,基本又是不太可能的。你可以沒有朋友、沒有妻兒,但你不能沒有父母,心中仍然會有牽掛。

    就算沒有婚姻關係的約束,也會有來自親情的羈絆。

    你的夢想是什麼?大部分想獨自隱居的人,一般都是在逃避某些東西,可能是工作、可能是人際關係,也可能是失意、夢想遙不可及。

    人也是群居動物,誰都不想孤獨終老,一個人也許會很愜意,但大多時候是深淵般的孤獨和寂寞。

    試著去習慣婚姻生活吧,當另一半逐漸成為你心中最親的人,當你的孩子嬉笑膝下,你會發現其他的都不重要,能和父母、妻兒團聚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慰藉。

    ”心理渴望一個人獨處,不想一輩子處在婚姻關係裡,特別想一個人生活“,這樣的心態,我想也許你還沒有遇見最合適的人,你需要的不是逃避,而是改變。

  • 7 # iseisei愛誰誰

    婚姻還是獨處,從來就不是問題本身。

    無論是婚姻本身,還是獨自生活本身,他們本身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並沒有好壞之分。

    所謂的好壞,在於人們的選擇,選擇婚姻還是獨身,是人們從自我出發,找到的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因為選擇的正確與否,才會讓人們有了孰好孰壞的分別之心。

    而心態決定了你的選擇,所謂心態,是你的思維方式,你的信念,你的理想,你的價值觀。

    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檢視自己當下的這個心態是否是積極的,是正確的,是健康的。

    1、如果經過神深思熟慮,你確定你此時的心態是符合你的價值觀,你的理想,是堅定無比的,無怨無悔的,那麼就勇敢的、大膽的、堅貞的去走自己選擇的路。

    2、如果你拷問自己後發現,原本你的內心深處是更傾向與婚姻的,更渴望兩個人相互扶持,相攜走過白頭到老那樣的人生的,只是,此時你在婚姻中碰到了困難,你一時無法跨過去,沒有人可以幫助你,你想要掉頭逃跑了,你開始質疑自己最初的選擇了。這個時候,你就要冷靜下來,好好調整和理順自己的心態,婚姻和獨身,重新考慮清楚,如果仍選擇婚姻,那麼就要調整心態,去努力經營婚姻;如果深思熟慮後發現自己終究是更傾向與獨身的,那麼就要堅定不移地遵從內心,去勇敢實踐。

    所有,重要的不是應不應該有這種心態,而是要確定這種心態是不是符合你的理想和夢想。

    畢竟人生,活的真,才會活得爽。

    所以遵從自己的內心,從心出發。

  • 8 # 仰頭的魚

    有時候,還得看年齡。

    不同年齡階段,數量應該會不同。

    我也曾想過,一個人獨處下去,結果還是走進了婚姻,而且還是願意了,隨著時間的流動,想法也慢慢變了。

    在更年輕的時候,想著可以一輩子獨處也是可以的,自由自在,隨著年齡增長,家裡父母漸老,突然覺得該成個家,生個娃。 也許有些人會不認同這樣的想法,當我愚孝吧。

    年輕的人,估計這樣的心態會多一些,年齡大一點的,差不多會漸漸變少了,但還是會有。

    家的感覺,其實還是蠻好的,特別是自己去組建一個家庭,並且為之做出奉獻。 雖然說,很多家庭不和諧,但我們還可以努力著,讓家庭和諧,只要我們願意去做,即使無私奉獻又何妨,人生就這麼長。

    成家,也許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我還是建議在婚姻裡生活的,不要害怕一樁錯誤的婚姻,只要你付出了,問心無悔。

    真想獨處,一輩子不處於婚姻裡,是需要勇氣的,特別是在中國。 一定要好好想想,多收集資訊,自己以後會不會改變想法,會不會後悔。

    不婚,意味著,要一直獨處下去,也許哪天會體驗到孤獨的味道。

    要注意,沒有家庭的感覺,將來會不會還能堅持,畢竟我們是在家庭中來的。

    孩子,也是一個注意點,不婚,意味著,不會有自己的孩子。 血緣關係,是一種特別的感受,非常特別的感受。

  • 9 # 枕書美文

    渴望一個人獨處,不想一輩子處在婚姻關係裡面的人,挺多的啊,我身邊就有很多這種想法的人,有男人也有女人,這種掙錢養自己,想去哪裡去哪裡的人,過得挺自在的,再說了,這是個人選擇,只要自己覺得開心幸福,哪種狀態其實都不是問題,當把結婚生子兩項重任從人生中剔除以後,會發現時間啊,年齡啊,根本沒什麼約束,只要你的生活過得充實和快樂,不是非得結婚的啊。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幫到您。

  • 10 # 花冠草

    獨處的妙處在於很自由。什麼事都可以想,什麼事都可以不想。什事都可以做,什麼都可以不做。沒有老公或老婆恬噪,也沒有嬌兒小女吵鬧。有時間可以盡情地玩,想做自已喜愛的事。

    白天上班,下班一身輕鬆。可以k歌,可以跳舞,可以打牌,可以坐在床頭,開啟微信與朋友或志趣相投的同性或異性聊天,那怕聊到午夜乃至凌晨,也沒誰催促鬧耳根子!自由是寶貴的,隨性所欲可以釋放所有的天性。喜好、厭惡、作為、歡快,可以盡情地揮灑。

    一隻小雞關在籠子裡,它偏著頭,努力尋找能出去地方。那怕僅僅容進頭顱,它也要努力一試。小花狗關在陽臺上,它扒門汪汪叫,渴望能進屋子來。你放它進來,蹦跳一會子,這裡看看,那裡聞聞,也單調哩。於是它又重新回到陽臺上,爬泥地,抓欄杆,玩的不亦樂乎。但當玩得無聊的時候,它又想進屋來……

    當孤獨享受無趣的時候,寂寂的寒夜到來,被窩裡一片冰涼。此時此刻,多想有個人,能與自己相擁,說說話,捂捂腳,讓寒冷的夜變得溫暖而溫馨。當你不舒服的時候,你多麼渴望,有人能為你送上一杯熱水,一碗熱湯,一句“哪裡不舒?想吃什麼,我為你買或為你作”的暖心話語……

    人是奇怪的動物。往往有的時候,自己年輕身體好不珍惜,到了真正的年齡,才知道那份不易得到的東西,是多麼珍貴,失去了是多麼可惜!

    我現在正在享受獨處的妙處。兒女均在武漢未回,妻去了遠方的兒家照看新生的孫子。與我作伴的,只有手機、電視,還一隻特討嫌的小黃狗。每天由房間到廚房,到客廳,到陽臺。還有兩行:有Sunny的日子陪伴太陽,夜裡有日光照看。手機看累了,到陽臺逗逗小狗。天天重複著一樣的故事。枯燥、乏味、單調、蒼白。

    也許沒經歷過孤獨的人,還認為一個人的自由,有多麼愜意美好,時間久了,就會感念這份美好所帶給自己的,應該是無盡的遐思……

    感念是很被動的。它的空間很大很廣博。當寒雪飄零在高山、平原、樹梢、屋頂、大道等處,你踩著咯吱咯吱的細語,那是在哭哩,畢竟它們的生命不會太長久。有Sunny的日子,它們再也找不著回家路。所以要提前哭著,把淚水儲蓄在白衣裡,慢慢釋放。

    感懷是痛苦的。漫長的歲月,失去的永遠永遠再也無法尋回。餘剩的,只有蒼桑,只有鬢白,只有皺紋,只有老態龍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得了共濟失調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