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嫻君

    你好,我是“Diana聊心理”,一名普通的心理學熱愛者,學者,曾經的生活出現過很多嚴重的心理問題,難以自拔,最後發現了心理學這根“救命稻草”。

    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我們:

    l 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相統一l 心理活動的內在協調一致l 人格的相對穩定的狀態

    所以當我們主客觀不統一,心理活動不協調,人格不穩定,出現其中的任何一項,都可能存在有心理不健康的可能性。

    我曾經發現自己心理存在問題,但是我一直找不到解決方法。直到我開始學習心理學知識,才慢慢找到了方向,走上了自我療愈之路。

    心理學其實一點不深奧,我們每天生活和工作都在運用心理學的知識。

    只是有的人是在有意識的運用,發現問題就知道怎麼用心理學理論去很好的解決,讓工作生活繼續,不受影響;而有的人是在無意識的運用,發現問題就不知道怎麼辦了,腦子裡面沒有儲存,生活就開始亂七八糟,找不到希望和方向。

    其實,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可能存在一些心理問題。其中,有些人敢於面對問題,然後慢慢找到了自我療愈的方法,最後徹底走出心理問題的陷阱;還有一些人不願意承認,不敢面對,逃避自己有心理問題。

    這樣反而把問題搞複雜了,“不敢面對,逃避問題”成了更加嚴重的心理問題!

    如果要想真正解決問題,還是要回歸到面對問題本身。一步一步的解決問題。

  • 2 # 子樂健康科普

    截至2018年末, 中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24949萬人, 佔總人口的17.9%, 中國人口老齡化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呈現出絕對規模大、發展速度快、高齡化顯著等特點。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逐漸凸顯, 老齡化及其引發的精神支援問題, 是目前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1]。調查資料顯示57.8%的老年人希望獲得精神贍養, 精神慰藉已經同經濟供養和生活照料相併列, 被稱為現代社會健康老齡化的三個方面之一[2]。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釋出《關於老齡化與健康的全球報告》強調衛生系統要逐步從以疾病為基礎的治療模式向以老年人為中心的綜合關懷模式轉變, 促進老年心理健康成為實現健康老齡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國家衛計委、全國老齡辦等13部門聯合印發《“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 推進健康老齡化成為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命題, 作為老年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 老年心理健康亟須得到關注。

    然而老年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有調查顯示中國老年人群中有80%-90%的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人格障礙或不良行為習慣, 其中約27%的老年人有影響正常身心健康的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3], 自殺事件屢有發生。21世紀以來, 萬物互聯的加速到來與人工智慧技術的迅速崛起, 給智慧健康養老模式創造了機遇, 也為老年人心理健康管理提供了新的路徑。2017年工信部、民政部和衛計委聯合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 (2017—2020年) 》, “推進資訊科技支撐健康養老發展, 發展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態”被列為“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重點任務和重點工程。如何發揮人工智慧技術在老年心理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推進人工智慧產品為老年人提供智慧陪護, 以有效緩解老年人的焦慮、抑鬱?如何識別和解決智慧陪護產品應用過程的關鍵問題?研究這些問題, 對於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實現健康中國戰略,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重要意義。

  • 3 # 浩途科技

    心理健康是一個廣泛的詞性,心理問題分為自我認知和存在的心理缺陷,自我認知是容易改變或者矯治的,但是心理缺陷比如抑鬱症需要外部的力量甚至藥物來治療才能的帶改善,可以簡單的進行專業的心理測評測試,可尋找幫助!

  • 4 # 七葉一枝劍

    一、看外觀。看他衣著是不是正常,如果上半身和下半身穿的不是一個季節的衣服,比如上身穿棉襖,下身穿短褲,通常會認為這個人不僅心理不健康,精神也許也不太正常(特立獨行者除外)。

    二、看言語。看他說話是積極的多還是消極的多,如果抱怨的話比較多,說明他的內在能量是很低的,心理不是很健康。

    三、外在是內在的投影,就象照鏡子一樣,心裡有什麼就會看到什麼,說出的話也是心裡所想的,無論一個人偽裝的多麼好,總會不經意間說出心裡的真心話,此可以判斷出他的心理是不是很健康。

    四、觀察他一年或一個月的時間之內,判斷他的能量是高還是低,能量越高當然心理就是健康的。主要是看他積極的多還是消極的多,是正面的多還是負面的多。

  • 5 # 影視作品中的心理學

    心理健康與否可以簡單以目前的心理困擾是否嚴重影響了學習、工作、或生活為參考。大多數人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與心理困擾共存,需要時尋求專業幫助即可[玫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嘔吐的時候會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