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閒看秋風999

    孔子不講情嗎?

    下面看看孔子是怎麼說的吧!

    (《陽貨篇第十七·第九章》)

    ①小子:指門人弟子。詩:指《詩經》。

    ②興:比興。即景生情,引譬連類,以激發人之志趣,感動人之感情。

    ④群:合群。 ⑤怨:諷諫上級,疾惡刺邪。

    ⑥邇:近。

    孔子對他的弟子們發出感嘆: 我說弟子們啊!為什麼不去學學《詩經》呢?《詩經》可是個好東西。

    它可以讓我們發揮自己的感情, 它可以讓我們瞭解過去的興亡得失;詩歌可以讓我們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詩歌可以讓我們嫉惡如仇。

    《詩經》教給我們如何事君,詩歌教給我們如何孝敬父母老人,詩歌還會幫助我們認識大自然不少花花草草飛禽走獸的名字。”

    這不是孔子的情嗎?

  • 2 # 陳廣逵

    這個問題不知根據什麼說的。

    孔子是個很有情很講情的人: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鄉黨》)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顏淵》)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顏淵》)

  • 3 # 不可洩露天機

    不可否認,孔子多數是講思想,但是情感方面也是有的。例如《詩經》就是孔子編訂的。

    只不過由於武俠小說最為出名,導致弱化了金老爺爺在其他方面的成就。

    同理,孔子也是一樣的,大家都記住了他的《論語》,他的仁、義、禮、智、信。情方面貌似比較少,但是也有哇,比如說孝。孝,難道不是情嗎?

    隨著後人對孔子儒家學說越來越推崇,主突副弱,慢慢地情感就被思想擠一邊去了,就好比金老爺爺,就好比大家永遠只記得得金牌的人,而遺忘了得銀牌和銅牌的人。

  • 4 # 老黃0071

    一直認為,對孔子的誤讀、誤解、歪曲乃至汙衊原因多多,而主要源自對孔學“禮”和“中庸”兩個概念片面機械狹隘等錯誤理解。在很多人概念裡,孔子的禮是保守落後的等級觀念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中庸就是沒原則的調和折衷主義。深入品讀孔子的學說,我們會發現禮最能體現出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洋洋大觀,禮的意義及其豐富,外延及其廣泛,禮的本質是敬畏,中庸的主旨就是真誠的原則和情感,一切盡在真情中。

    對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誤讀和批評還源於方方面面對其認識和概括的不準確不規範不完善的表述。譬如“存天理,滅人慾”,肯定不是孔子思想,客觀地說,也不是程朱理學的思想。食色性也,欲也。滅了這兩個,那人怎麼活人類怎麼存?程朱不會這個都滅吧?滅的一定是不合理不合義非分之想之情之慾,只是有時為了強調一方突出一面故做如此說罷了,某種程度上也是圖一時快乎,應該有語境的,可這確為別人後人留下誤讀誤解的依據和話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能行嗎?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行之不遠”!

    表述嚴密的我推崇“重農抑商”說,真準確,真到位,真完善。應該講自從有人類以來就有交換行為,久而久之必然會有商業。我們每個人都有商人情結,都喜歡投機取巧,都希望用最少的勞動和付出謀取最大的利益,在農耕社會里,如果我們不抑商都競相牟利,誰種田?在那些生產力不高科技不發達的時代,糧食是大問題,民以食為天,朝廷政府不大張旗鼓重農抑商怎麼辦?縱觀中國歷史,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那個盛世不是商業的發達?可政府的口號和政策是:重農抑商。貶抑商人的地位,壓縮商人商貿空間,規範他們的行為,只許他們規規矩矩,不許他們亂說亂動,贏家是誰?朝廷,政府,當然還有士農工。這是治理者的智慧,正如黑格爾所說的“理性的狡詐”。

    孔子不講情?除非孔子不是人,不通人間煙火,只是聖人。孝悌不是情?《論語》開篇就有“孝悌者其為人之本歟?”書上確有儒家不講情的說法,與上文所說的一樣:同樣是強調和突出。儒家強調什麼?禮,德。為什麼強調禮為什麼突出德?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情。眾所周知,人有七情六慾,而禮壞樂崩禍國殃民的是什麼?情慾,放縱的情慾。情慾如波濤洶湧的大海,需要大堤和海岸來圍堵和攔截,這大堤和海岸是什麼?是禮。情感要規範,致中和,要有合理的渠道把河水引到理想的彼岸,這渠道是什麼?是德。情禮道德相依相隨,相生相剋。

    孔子不講情?首先得明確“不講情”和“不知情、不懂情、不重情”應該不是一個概念,還有,口裡表明上“不講情”和實際上不講情又是不一回事。孔子確有明知情而諱言情之事,如“詩言志歌永言”。眾所周知:詩言情。《詩經》有大量的情詩,十五國風亦是各地的風土人情,雅頌更是一些讚美之言。從上文可知:仁、禮和中庸都是情。可為何不講情而言志?。《禮記·禮運》: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如果我們還是天天談情說愛,那勢必人人縱情濫情,貪圖享樂,驕奢淫逸,道德倫喪,禮壞樂崩。中醫還從養生角度說如遊樂過度,就可能導致陰陽失調氣血不和而引發各種疾病。有意思的是佛教“七情”竟與儒家的大同小異:喜怒憂懼愛憎欲。儒釋道孰不講情?逍遙遊是莊子怎樣的情懷!

    儒家不是不講情,孔子也不是不談情,準確地表述應該是:孔子重德抑情,重禮抑情。實際上孔子是一個重情重義情趣盎然的人:得意門生顏回死了,孔子大哭不已——天喪予,天喪予;冉求為季氏斂財,孔子大罵:求非吾徒也,小子鳴鼓攻之可矣;到武城遊玩,看子游禮樂施教,大笑殺雞焉用牛刀……

  • 5 # Lauzi

    這是我問的題,看了周汝昌老先生的一個影片有感而發,不知為什麼描述中的影片連結不見了?沒有影片問題很容易被誤解。周先生講述了為什麼孔子免談情,談到詩詞也不講情,而說“詩言志”?周先生說如果孔子過分談情,社會往往“流弊叢生”,他未作進一步解釋為什麼。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情是人之本性,情慾是人之本能,就像利慾追求一樣。我們不僅免談本性本能,還要對此加以限制甚至打壓,這便是儒家義利之辯的由來、“存天理滅人慾”的理智依據。利由義來管制、情由仁來控制。這種理性思維跟現代的價值觀如自由、人權相比又怎麼樣?

  • 6 # 歸去來76564325

    所謂情,按現代的定義就是由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愛、憎、哀、懼等心理呈現的狀態。具體體現在人與人的關係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建立在血緣關係之上的親情。包括父母子女之間,兄弟姊妹之間,及長輩和晚輩之間的親情。2.男女之間的愛情。3.朋友之間的友情。4.師生之間的情誼。5.對普通人的感情。

    題主之所以會提這個問題,一定是覺得孔子的儒家學說裡很少提“情”這個字。這是題主的錯覺,其實在夫子的《論語》主要就是論述“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也就是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中無不包含情字,在其編定的《詩經》到處都體現著孔子關於這些關係的情。筆者下面就舉例並解釋之。

    愛是情的一種表現形式。夫子之愛有兩類,一類謂之“大愛”,是治國安邦、教化世人的大道,另一類謂之“小愛”,是為人處世、修身齊家的行為準則,也可稱為“情”。

    仁愛——愛的根本。子曰:“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因而攀遲問仁。子對曰:“愛人。”

    仁”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論語》中愛的最高境界,也是愛的本源,是最大的愛。因而,孔子的仁愛就是施政者對人民的愛,是慈悲和憐憫之心;也是百姓對國家、社會和國家治理者的一種感謝與愛戴。這是普通民眾與國家治理者之間的感情紐帶。這也是最大的情。

    這種大愛還體現在“忠”上,對國家和代表國家的君的忠,也是大愛的體現。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至於小愛,也就是“情”更是無處不在。

    1.建立在血緣之上的親情。包括父母子女之間,兄弟姊妹之間,及長輩和晚輩之間的親情。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子曰:“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

    “孝”與“悌”是親情的最具體的表現。子女對父母的“孝”是建立在“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的父母呵護的前提之下。而“悌”也是建立在兄對弟的關愛前提之下。百善孝為先,如果對父母都不孝順,其他的所謂“情”或“愛”就變得十分虛偽,也就不必多言了。

    2.男女之間的愛情。

    子曰:“《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及《詩經》中“生死契闊,與子成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些關於愛情的詩句在孔子編定的《詩經》中比比皆是,如果你初讀《詩經》還以為是愛情詩集,可見孔子對愛情的重視。而且這些詩歌中的愛情是那麼真摯、純潔、浪漫、美麗、自然、恆久。看到這些詩句,你還會說孔子不講“情”嗎,孔子是最講“情”的,關於“情”的藝術,誰能比得上孔子?

    3.朋友之間的友情。

    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損矣。”

    朋友之間的交往,是非常複雜的。在朋友的取向上,應該交正直、誠信、博聞之人,不和那些邪道、阿諛、巧言之人交往。這是孔子對友情的最好詮釋。

    4.師生之間的情誼。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關於師徒長幼之間的愛,《論語》裡講述這種情況的故事有很多。從上面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到,師徒之情,首先是弟子對老師的一種尊敬和孝敬,其次應該有所表達,不能只講空話,最重要的還是要重視這種師生之禮。

    5.對普通人的人文關懷。

    現代社會里,親情、友情、愛情,師生之誼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感情圈子,親情是血濃於水的人間真情,友情是社會生活中無法逃避的朋友關係,愛情更是社會最基本細胞——家庭賴以存在的基礎。而師生之誼在一個人求學階段也是不可或缺的。

    孔子不但注重以上這些“情”,就連對普通的事情,也到處體現其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故而《論語》有: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綜上所述,說孔子不講情是個大大的偽命題。就是因為孔子最講情,受此影響兩千多年之久的中國,在現代社會的法制化程序中,還經常出現“徇私枉法”“情大於法”的事件,這也是孔子所代表的儒家過分講情的佐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朋友辭職後情緒一直不穩定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