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理工男讀歷史

    對民國文化了解不多,嘗試作答,不對之處請批評指正。

    華人非常重視綱常,上下尊卑是大義所在。且讀書人一般表示對對方的敬重和親切,適當對對方有所抬高。因此,對於關係不是特別密切的,對方身份不是特別尊貴的,包括年齡比自己小的,都可以在書信中稱為“兄”。

    關係密切者,或是長輩師長,或是晚輩子侄,或是兄弟姐妹,就可以按日常稱呼書寫;

    身份尊貴者,或是高官顯貴,或是名宿大儒,或是王孫貴胄,就可以按頭銜名號書寫;

    年齡較長者,自然以兄長稱呼,或以先生尊稱。

    至於年齡較小者,無血緣關係,亦無顯赫名聲,書寫者為了表示謙卑和對對方的尊重,就可能用“兄”稱呼對方。

    如,魯迅先生給許廣平寫信就稱呼為“廣平兄”,甚至不分男女;

    周作人給胡適回信,就稱為“適之兄”;

    梅蘭芳給趙景深寫信自稱“弟梅蘭芳”;

    陳獨秀給魏建功寫信稱為“建功兄”,自己署名“弟獨秀”;

    文字中再加上足下、尊鑑、臺鑒、大鑒、英鑑、雅鑑、偉鑑等詞,尊敬態度就很清楚了。到了現代,能夠理解就很不錯了,一般不會正確使用,包括我本人在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自己父母出現矛盾怎麼辦(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