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我從三方面來回答:
1⃣情緒:
當孩子遇到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時,遭遇挫折,情緒上難免低落,有的孩子會表現出來比如哭泣,發脾氣摔東西什麼的,我們家長該做什麼呢?
首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的這些行為我們可以不認同,但是要看到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活動,孩子在用這些“不良行為”像大人們求助,舒緩自己的挫折感,所以我們需要去傾聽孩子,比如擁抱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比如我會說“媽媽小時候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當時也很苦惱……”之類的話。讓孩子明白,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2⃣環境:
很多時候,孩子做不好事情,是由於我們沒有給孩子創造條件,比如孩子小的時候,個子矮夠不著洗手檯,沒有辦法自己洗手,我們需要創造機會創造條件讓孩子去做事。
3⃣行為:孩子不會天生就會做事,我們需要花時間訓練孩子,同時看到孩子的一點一滴進步,鼓勵孩子的行為。還有一點就是家長們需要以身作則,我們期望孩子能“迎難而上”,我們自己就要做出表率。
這個問題我從三方面來回答:
1⃣情緒:
當孩子遇到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時,遭遇挫折,情緒上難免低落,有的孩子會表現出來比如哭泣,發脾氣摔東西什麼的,我們家長該做什麼呢?
首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的這些行為我們可以不認同,但是要看到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活動,孩子在用這些“不良行為”像大人們求助,舒緩自己的挫折感,所以我們需要去傾聽孩子,比如擁抱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比如我會說“媽媽小時候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當時也很苦惱……”之類的話。讓孩子明白,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2⃣環境:
很多時候,孩子做不好事情,是由於我們沒有給孩子創造條件,比如孩子小的時候,個子矮夠不著洗手檯,沒有辦法自己洗手,我們需要創造機會創造條件讓孩子去做事。
3⃣行為:孩子不會天生就會做事,我們需要花時間訓練孩子,同時看到孩子的一點一滴進步,鼓勵孩子的行為。還有一點就是家長們需要以身作則,我們期望孩子能“迎難而上”,我們自己就要做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