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暴露一下年齡,我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曾經連續訂閱過多年的《天文愛好者》雜誌,直到網際網路出現,才停止訂閱,之後繼續購買過合訂本。
對當時的天文愛好者來說,這本雜誌是國內唯一的專業天文學科普期刊了。在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訂閱期刊雜誌是所有領域的愛好者唯一能緊跟國內外同好視野的方法了。
那時候的天文愛好者沒有什麼消費能力,大多數愛好者連個雙筒望遠鏡都沒有,只有很少的人有天文館旁邊商店出售的簡易折射望遠鏡,還有一些人會自己動手磨製反射鏡,比如張大慶就是一個世界知名的墨鏡人,他用自己磨的鏡,發現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池谷-張彗星,很多年沒有他的訊息了,也不知道現在怎樣。
在那個年代的天文愛好者大多隻能紙上談兵。後來有了網際網路,獲取天文學知識就容易多了。在網易推出免費主頁時,我還建過個人主頁叫做《心繫宇宙天地寬》,在商都免費論壇上還開了個《中國天文愛好者論壇》,後來免費主頁空間都停了,也就放棄繼續做天文學科普網站了。
《天文愛好者》雜誌是很多熱愛科學的人在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時期的指引者、領路人。《天文愛好者》雜誌是一本高尚的雜誌,一個純粹的雜誌,一個有理想的雜誌,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雜誌,一個有益於人民的雜誌!
我來暴露一下年齡,我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曾經連續訂閱過多年的《天文愛好者》雜誌,直到網際網路出現,才停止訂閱,之後繼續購買過合訂本。
對當時的天文愛好者來說,這本雜誌是國內唯一的專業天文學科普期刊了。在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訂閱期刊雜誌是所有領域的愛好者唯一能緊跟國內外同好視野的方法了。
那時候的天文愛好者沒有什麼消費能力,大多數愛好者連個雙筒望遠鏡都沒有,只有很少的人有天文館旁邊商店出售的簡易折射望遠鏡,還有一些人會自己動手磨製反射鏡,比如張大慶就是一個世界知名的墨鏡人,他用自己磨的鏡,發現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池谷-張彗星,很多年沒有他的訊息了,也不知道現在怎樣。
在那個年代的天文愛好者大多隻能紙上談兵。後來有了網際網路,獲取天文學知識就容易多了。在網易推出免費主頁時,我還建過個人主頁叫做《心繫宇宙天地寬》,在商都免費論壇上還開了個《中國天文愛好者論壇》,後來免費主頁空間都停了,也就放棄繼續做天文學科普網站了。
《天文愛好者》雜誌是很多熱愛科學的人在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時期的指引者、領路人。《天文愛好者》雜誌是一本高尚的雜誌,一個純粹的雜誌,一個有理想的雜誌,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雜誌,一個有益於人民的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