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天性愛聽故事,什麼故事都感興趣。親子教育,少不了《孟母三遷》,既增長知識,又薰陶品行。
我最愛講的是《司馬光砸缸》,因為出門向東北三十里到達縣城,那兒是有名的司馬光故居所在地,有物為證,見賢思齊。
司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學家。他小時候,跟幾個小夥伴在花園裡玩耍(指給孩子看)。有個小夥伴爬到假山上,一不留神,墜落下面水缸中(領孩子到跟比一比)。
情急之下,哭的跑的,一轟而散。司馬光不像其他小夥伴(怎麼樣?),他沒走,更沒慌。靈機一動,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壁,不幾下,缸破水流,小夥伴得救了。(趕來的大人把小孩撈出來,他們會說什麼,又誇司馬光了什麼?)
如果孩子仍意猶未盡,不妨“警枕”也搬出來,《資治通鑑》捧出來。百聽不厭,為了孩子,還不是添油加醋,只不過別離題太遠,甚至手舞足蹈示範一番。
如教授孩子認字時,他會問漢字如何來的?這時可以引申出倉頡造字的故事,這樣即解決了孩子的疑問,又可以讓他了解歷史傳說,一舉兩得。
小孩天性愛聽故事,什麼故事都感興趣。親子教育,少不了《孟母三遷》,既增長知識,又薰陶品行。
我最愛講的是《司馬光砸缸》,因為出門向東北三十里到達縣城,那兒是有名的司馬光故居所在地,有物為證,見賢思齊。
司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學家。他小時候,跟幾個小夥伴在花園裡玩耍(指給孩子看)。有個小夥伴爬到假山上,一不留神,墜落下面水缸中(領孩子到跟比一比)。
情急之下,哭的跑的,一轟而散。司馬光不像其他小夥伴(怎麼樣?),他沒走,更沒慌。靈機一動,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壁,不幾下,缸破水流,小夥伴得救了。(趕來的大人把小孩撈出來,他們會說什麼,又誇司馬光了什麼?)
如果孩子仍意猶未盡,不妨“警枕”也搬出來,《資治通鑑》捧出來。百聽不厭,為了孩子,還不是添油加醋,只不過別離題太遠,甚至手舞足蹈示範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