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潮先森說自然
-
2 # 聚靈陣
從目前的太空探索來看,只有和地球類似的星球,但要說到適合人類居住,移民等等你就不要想了。
我們通常講的宜居,是拿地外行星和地球做大致的比較,比如引力、氣壓、含氧量、乾淨的淡水、溫度、光照等等,其實很多時候,一些行星的環境和地球類似,也未必適合人類生存,還會有很多的限制條件。
首先就是當地的生態系統是否會受影響,因為人一旦遷徙,肯定會把地球上的大量細菌、病毒帶過去。這些細菌、病毒侵入當地的生態系統,是否會對當地的生態系統造成重大的影響?如果當地的生態系統適應不了這種入侵,被摧毀,那麼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是不是也會被破壞?
其次,人本身能適應宜居星球的環境,人體內的細菌是不是也能適應宜居星球的環境?如果適應不了,輕則水土不服,重則危及生命。如果它們發生變異,有可能人類能從此種變化中獲得好處,如身強體壯,很多很難消化的東西都能消化,更多的可能是人類自身也承受不了這種改變,體內的有益菌變成有害菌,而且無法遏制。所以宜不宜居首先看的不是人類的適應能力,而是看人體內的生態系統的適應能力。
所以通常的做法是像《流浪地球》一樣把地球搬過去,或者在一個沒有生命的星球上把地球上的生態系統移過去。人體是一個共生的生態系統,不要小瞧人體內這些細菌的影響力。
-
3 # 米斯特1楊
以人類暫時的能力,即使有,人類也只能搬移到太陽系以內的星球。可是太陽系的星球還是地球最合適。太陽系外的肯定有人類適合居住的星球,畢竟宇宙無邊無際,但是人類目前很難達到。
-
4 # 西山逸隱
嗯!有這個可能,不過第一:你得準備足夠的登天費用,因為想這事兒的人太多,很可能是天文數字。
二、你得耐得住折騰,因為想象不到的非人痛苦境遇是千挑萬選的航天員已經經過滴。
三、另一個世界不可能跟你家一樣,適應極可能是有難度滴,起碼你得能抗住,並且當下無法做準備,因為全在夢裡呢。
祝你好運!
-
5 # 夜深知道
早在2009年3月,美國就耗資6億發射了世界第一個專門用於尋找類地行星的空間望遠鏡——開普勒,其搭配了當時世界最為先進的光度計!(據說如果將其對著地球上的某個小鎮,將能準確偵測到晚上開著手電筒走過的光源)
在2014年宣佈,發現了“開普勒—186f”類地行星,其半徑為地球的1.17倍,距離地球約500光年。
在2015年7月又發現了“開普勒—452b”,其半徑為地球的1.6倍,距離地球1400光年。
這兩個都處於適居帶,且與地球相似,雖然通過觀測資料顯示其所處位置類似太陽系中地球的位置,開普勒—452b的母恆星也類似太陽,但對於目前的科學技術來說,只能說是:可望而不可及。(就算有那宇宙飛船,就算飛船速度達到光速,1400年怕是要子子孫孫無窮盡也了)
那麼,真的就沒有能移民的行星了嗎?您別說,還真的有一定希望!相對於動輒幾百幾千光年的遙遠星系,我是更願意相信近年來傳的沸沸揚揚的“火星環境改造”設想。
這一設想來源於馬斯克SpaceX公司。眾所周知,火星看起來像極了一個大火球,但事實上並不代表它溫度高,只是因為火星表面含有大量的鐵,受到氧化後形成了氧化鐵,換句話說,它更像是一個“生鏽的球”。
火星和地球一樣擁有春夏秋冬,它的大氣也同樣是二氧化碳組成,只不過太稀了,大氣壓連地球的1%都不到,由於離太陽遠點,平均溫度更是隻有-60℃,風還特別大,常年發生全球性的沙塵暴(有不少火星探測器都是埋沒於沙塵暴中),但經過人類44次火星探測,發現了火星上水的存在,且7月23日中國發射的“天問一號”的首要任務也是探測地下水的存在與分佈,所謂有水就有生命,這才給了人們極大的移民希望!
所以說,相對金星水星來說,火星是最像地球的了,移民可能性也最大!但同樣面臨種種問題。
比如:雖然能通過核爆火星極地乾冰來提高氣壓,但核爆需要規模極大設施,這一設施或許遠超地球能源總和。
另外火星並沒有類似地球的磁場,這一點更為致命,因為即便我們能提高火星氣壓,但沒有磁場的保護,風一吹大氣就煙消雲散了。
所以說,移民即便可行,那也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以後的事了,當下,我們首要任務仍舊是保護地球家園!愛護地球環境!人與自然更需要和諧共處,共同努力建設美好生活!
參考文獻:
1.諸葛士元.開普勒如何尋找“地球兄弟”[J].今日科苑,2015,No.311,84-86.
2.楊宇光.“核炸”火星?移民火星還需從長計議[J].軍事文摘,2019,No.454,6-11.
回覆列表
有,那就是開普勒452b星球。
人類有可能“搬家”到開普勒452b嗎?這就牽扯到星際移民。首先,星際移民必須考慮到三個基本條件
1.速度問題
3.燃料問題是難題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我們可以知道,有質量的物體越接近光速物體質量將會越的越大。達到光速時我們物體質量將達到無窮大。
假設我們的飛行速度能夠達到光速,那麼此時飛行器載體質量將會是無窮大。此時,推動飛行器的能量將會需要無窮多。上面說到的"旅行者一號"飛行了40多年,然而科學家預測它將會在2025年燃料用盡,將會成為一顆流浪衛星。
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我們可以知道,當物體速度達到0.9倍光速時,質量將增大一倍多。所以,我認為0.9倍的光速飛行比光速飛行更具有可行性,能量的需求不再是無窮大,雖然需要時間略長但是人體冷凍技術似乎會更簡單一點。
小結未來,我們人類的何去何從,還是個未知數。科技的日益進步,給我們想象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我們當前的任務是保護好我們目前唯一的家園,才是最主要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