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秦一農夫

    不要說唐玄宗,歷史上任何朝代的帝王都重用李白,李白治國安邦的成就都不會超過他的詩文。

    為什麼呢?因為李白只是一介書生,是根本不會玩政治的,他胸中既無治國安邦的雄才大略,體力上又無超人的蓋世武功,有的只是作為一個詩人對時事的敏感而已,(也就是一點小聰明),給皇帝當個顧問之類,評論一下時政,進諫一些建議還湊合。

    按理來說,唐玄宗是夠重視,禮遇李白的了。把他召到京城長安,享受的待遇是"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棒硯","力士脫靴"。這等殊榮,是皇親國戚也無福能消受的,可是李白在京三年,從未向唐玄宗提出過一條治理國家的建議。反而放浪形骸,盛氣凌人,令人生厭。唐玄宗也是在萬般無奈下才賜金放還他的。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暴發,李白還站錯了隊,支援永王李璘起事而被牽連,最後被流放夜郎。筆者的想法是,象李白這樣的人,還是致力於自已的主業,寫寫詩文為好,最好遠離朝廷,免得有性命之憂。

  • 2 # 蓋天宣夜說

    道家文化善於打天下,卻不善於治國。因為道家治國理政是“以吏為師、形而上學”,“我無為而民自化……”來無為而治的。唐玄宗雖然也有“夫子何為者,枉枉一代中。地猶鄹氏邑,宅即魯王宮。嘆風嗟身否,傷麟怨道窮。今看兩楹奠,當與夢時同”,道家的慧眼。但他也捨不得帝王的鶯歌燕舞花天酒地的生活,來清心寡慾做出讓人民“形而上學”表率來治國安邦!再說,實施無為而治初期,也要有十月懷胎的陣疼=殺貪官汙吏皇親國戚這不清心事的

  • 3 # 南鄉子88

       極難超過。既然前提是唐玄宗重用李白,那麼唐玄宗依然還是明君,而不是重用李林甫、楊國忠時的昏君。李白雖從未在治理國家方面展露才華,但他有著摘仙般的氣度,未必不有著超越當世的治國方略。唐玄宗若能重用李白,說明唐玄宗能與李白的理念相契合,二者皆非凡俗,相得益彰,必然會有非凡的成就。然而,李白詩歌方面的成就已經是千古第一人,若在治國安邦方面達到千古第一,雖說有可能,但可能性極小,何況要超過千古第一的成就?

  • 4 # 曹重

    李白的詩文寫的自己懷才不遇,不受重用,好像李隆基多昏庸。李白真的是治世之能臣嗎?

    後來永王被殺,他也被流放到了夜郎,就是夜郎自大的那個夜郎,在現在貴州省內。當然,後來半路遇赦回去了。

  • 5 # 鐵血雄獅123

    不一定。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五歲時就開始學習讀書認字。十五歲時就已經作出了多首詩作,李白二十四歲時,離開故鄉而踏上遠遊的征途。再遊成都、峨眉山,然後舟行東下至渝州。公元742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寫詩文娛樂。次年,李白厭倦了御用文人生活,離開了宮廷。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因參加永王東巡而被判罪長流夜郎。幾年後,李白重獲自由。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李白對官場無意,對山水鍾情,在風景中徜徉,在酒醉間忘懷,曾有:

    李白斗酒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有詩仙之才,卻無治國安邦之策,雖無政治建樹,卻留詩仙太白美名於後世,值!!!

  • 6 # 真情獨白男人

    李白在詩文方面的成就很大,有目共睹。他可以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詩人,但不一定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他的才華僅僅提現在文才方面,而不一定在政治方面出彩。很少有像毛澤東那樣的偉人,即是大詩人,又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

  • 7 # 千里嬋娟moon3542

    不會。李白最大的才華便是他的詩詞。無論怎麼重用,他也只是文人,只能做文官,而非武將。治國安幫的重任不一定適合他。縱然適合他,也絕不會超越他的詩詞。因為,詩詞已經駐入他心裡,是他的靈魂。任何別的事物都無法與其相提並論,更別提超越它。

  • 8 # 古詩詞文心

    如果唐玄宗用李白,很大概率可以推斷李白治國安邦的成就,無法超越他的詩文成就

    一、李白性格決定他合適做浪漫主義詩人,而不是政治家

    李白思想奔放,富於想像,不扣小節,寫詩句會氣勢雄偉、壯麗。而治國安邦需要的是政治才能,能操控文武百官為其所用,即是要知人善用,懂得管理國家的方略,而這方面恰好是李白的短板。李白是有遠大政治抱負,但大都屬於一種想像中的夢想。他終生沒有入仕,從政經驗為零。李白劍法唐朝第二,但劍法對於他治國安邦毫無用處。治安邦需要的是政治才能以及策略,不是隻需要劍法。

    玄宗欣賞其詩才讓其供職翰林,給予超高規格待遇,已是人盡其才,至高榮譽。然而他並不珍惜這份榮譽,相反他經常縱酒,放浪形骸。時間久了玄宗也厭煩了,在李白主動向玄宗請辭後,玄宗順水推舟,“賜金放還”,變相攆人。

    但李白在京二年,與玄宗言談時有指點江山,但除了一些氣勢巨集偉的詩篇,並沒有拿出中肯的鍼砭時弊的治國良策。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暴發,李白在安吏之亂中站錯隊,做了永王的幕僚被牽連下牢,後被長流夜郎。他也曾經成為宋若思的幕僚,但均無大建樹。

  • 9 # 好運通

    古人說:士先器識而後文藝。就是說一個人首先要有器量和見識,然後才是文章和才藝。一個人的興衰成敗都是被歷史所裹挾,聰明的人不如順應歷史的人。

    看李白的詩,氣勢豪邁,胸中沒有山水沒有氣度斷然是寫不出來的。而且從李白被當時及後世尊崇來看,李白的才情很高。

    李白一輩子都想做官,為國家作貢獻,但是一直沒有受到朝庭重用。這裡面有時勢的原因,也有他個人的原因。因為李白一直以詩見長,將他有可能擁有的治國才能給掩蓋了。即使到了天子身邊也只是做了一個御用文人——用詩記錄皇帝的私生活。但是他自己確實也太過高傲,以至於得罪宦官,遭到貶斥。

    回到本問題,唐玄宗如果重用李白,他治國安邦的成就不一定能超過他詩歌所達到的成就。因為詩歌是一個人的才情,才情高就可以。但經世治國靠的卻是手腕和謀略,是和一群人的利益糾葛,從李白處理不好與宦官高力士的關係就知道,李白即使被重用,應該也很難有多大作為,所以也就達不到他詩歌的成就。

  • 10 # 文以載道MZS

    不可能!李白本身就是個遊俠,他的能力是在詩詞歌賦上,玩政治,他不是那塊料。

    其實,在政治上,唐玄宗已經給過李白機會。由於玉真公主和朝廷官員賀知章的引薦,李白以獻賦謀仕的方式得到了唐玄宗的任用。並在翰林院供奉,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這相當於皇帝的祕書了,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職位。但是,李白不珍惜,也是因為他的浪漫性格使然,在加上在皇帝身邊沒有自由。所以他對御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再加上遭人忌恨,性格直爽,不懂圓滑,少不了一些人在唐玄宗面前說李白的壞話。所以,久而久之,後來唐玄宗慢慢疏遠了他,他的政治生命從此結束。

    再後來,還站錯了隊,如果不是郭子儀的相救,恐怕性命難保。

    所以,李白生來就不是治國安邦的料。唯有仗劍天涯,遊歷祖國山川,做個遊俠,提筆吶喊歌賦才是他的真正理想,所以詩詞歌賦才是他的真命,這條路才是他的光明大道。所以李白後來就走上了這條道路,同時也成就了他的偉大事業,在中國歷史上,他成為了中國的“詩仙”!

  • 11 # 雞腳鴨123

    我個人覺得,不太可能。

    首先,我們先分析一下李白的詩文。

    李白在當時是紅透半邊天的偶像,杜甫這種大家當時也是他的鐵粉,就連皇帝也對他的作品愛不釋手。在文學藝術方面,李白可以說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想要超越他,至少在有唐一代,是不太可能的。

    那麼,從政方面又如何呢?很多人說李白終其一生鬱郁不得志,朝廷不能重用他,皇帝也不過把他視為御用文人,沒有重視的想法。但是,李白本身的性格決定了他不適合官場,更不適合政治。

    李白身上最明確的標籤就是桀驁不馴,他鄙視靠著家族勢力入朝為官的“官二代”,對阿諛奉承的行為也是極其不屑,這種文人特有的清高帶著天真,在波譎雲詭的官場,李白當然四處碰壁,無論是皇帝還是朝臣,他們看李白就像看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一眼就能看透,這種人即使有大才也依然不能成為治國之能臣。

    玄宗不可能重用李白,而李白也不適合官場,他只適合雲遊天下,胸懷國家,用詩文訴說自己的思想和所見所聞,如果李白收斂了這清高和鋒芒,李白就不是李白了。

  • 12 # 張赫赫的小宇宙

    因為題目本身就是假設,以下也只是假設中的假設!

    在唐代,讀書人都寫自薦信,這不足為奇,但李白的自薦信有他自己的特點。在不少自薦信中,李白都自稱隴西成紀人,自稱涼武昭王李的後代。我們曾在第一章中介紹過李,他是李唐皇室的先祖。李白堅稱自己是李的後代,無非是在強調自己是皇室宗親,是要引起高官權貴們的器重與重視。

    唐玄宗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李白給安州裴長史上書自薦,信中說自己年輕的時候跟朋友在深山老林裡面養了數以千計的鳥,而且都是珍禽、奇禽,這些珍禽被他馴養得非常聽話,巴掌一伸,這些鳥就停在他手上:

    “養奇禽千計,呼皆就掌取食,了無驚猜。”

    其實他是真的為了養鳥嗎?不是,他就是為了表現自己一種與眾不同的行為方式,就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同時這也是道家養生的一種重要手段。《莊子·山木》託言孔子遠離朋友弟子,在野外的大湖中隱居,鳥獸看到他都不驚惶逃避,以此說明孔子能夠與鳥獸為伍,融洽相處,乃是得道之人——

    “辭其交遊,去其弟子,逃於大澤,衣裘褐,食杼慄;入獸不亂群,入鳥不亂行。”李白的這種行為方式真的引起了當地官員的注意——“廣漢太守聞而異之,詣廬親睹,因舉二人以有道,並不起。”

    當地郡守聽到這件事感到很奇異,就親自來山中看望他們,還要舉薦他們到朝廷。然而李白與朋友並不接受這樣的邀請,他說這叫“養高忘機,不屈之跡也”,意思是說我並不屈從於官吏的召喚,當朝者邀請我做官我偏偏不去。這樣一來他們的名聲就更大了,這麼有才華的人,這麼特立獨行的人,還不願意做官,品德真是很高尚。這是他說自己的第一個優點。

    他還有什麼優點?

    在這封自薦信中李白寫道:

    “曩昔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此則是白之輕財好施也。”

    他說自己在揚州住了一年,花了三十萬,花這麼多錢幹什麼用啊?都用在救濟那些落魄不得志的讀書人身上,也就是說自己視金錢如糞土,樂善好施。這是他第二個優點。

    第三個優點也比較重要,叫“存交重義”,就是重義氣,夠朋友。他舉了個例子,說自己與朋友一起遊覽洞庭湖,結果這個朋友患急病突然去世了,炎熱的天氣裡,李白伏屍痛哭,淚水哭幹,哭出鮮血,路過的人聽了都為之傷心。李白將朋友暫時安葬在洞庭湖邊,幾年之後,他又回來專門為朋友遷葬,將朋友的屍骨從墳墓中取出,裝進口袋,自己揹著口袋,披星戴月一路來到江夏,借錢將朋友的屍骨葬在當地。

    說完不凡的身世與言行,李白還會在自薦信中炫耀自己的文采。唐玄宗開元八、九年間,李白去拜見當代大手筆、益州長史蘇,蘇在眾位同僚面前誇獎李白下筆滔滔不絕,是少見的文學天才。如果繼續博覽群書,加強學習,擴充套件見聞,未來一定可與漢代大文學家司馬相如一比高下。李白還曾得到首任安州郡督馬正會的稱讚。馬正會認為李白是難得的奇才,他對長史李京之說:

    “諸人之文,猶山無煙霞,春無草樹。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語,絡繹間起,光明洞徹,句句動人。”

    意思是說,其他人的文章,如同沒有煙霞的山峰,沒有草樹的春景;而李白的文章,清雄奔放,名言警句層出不窮,文辭流麗而思想通達,每一句都能打動讀者的內心。

    既然要將自己推薦給官吏,自薦信中自然少不了對官吏的稱讚誇獎,這在唐代文人的干謁信中很常見。李白自薦信的不同在於,其結尾部分往往透露出自信甚至狂傲的口吻。還是在這封《上安州裴長史書》的結尾處,李白說:

    “願君侯惠以大遇,洞開心顏,終乎前恩,瑞辱英盼,白必能使精誠動天,長虹貫日,直度易水,不以為寒。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許門下,逐之長途,白即膝行於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觀國風,永辭君侯,黃鵠舉矣。何王公大人之門不可以彈長劍乎?”

    意思是,希望您能夠恩賜給我寬厚的待遇,敞開心扉,繼續讓我感受到您的恩情,如果真如此,我一定會以長虹貫日的精誠之心做您的屬下,即便讓我像荊軻直渡易水去刺殺秦王也萬死不辭!然而如果您在我面前耀武揚威,甚至聲色俱厲,不予接納,那我只能跪行到您面前,給您作個揖,然後像黃鵠一樣高飛而去,到首都長安謀求前程。又有哪一個王公大人的門前不可以讓我彈劍高歌呢?我永遠不會再跟您見面。

    這一段換成大白話就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李白似乎是有點兒太狂傲了,但這正是他超乎尋常的自信,也是他自薦信與眾不同的地方。“何王公大人之門不可以彈長劍乎?”一句用了馮諼客孟嘗君的典故。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這就是盛唐知識分子的精神實質和風采。

    李白之所以在後人眼中具有那麼大的魅力,首先在於他胸懷不同凡響的巨大的政治理想,其次在於他為實現巨大理想所走的一條不同凡響的路徑,而為了打通這個不同凡響的路徑,就需要一份不同凡響、振聾發聵的自我推介。在這份個人推介的開拓下,李白開始在長江中下游、黃河中下游地區廣為交遊、四處干謁,尋求一個驚天動地的政治突破。對於李白來說,他的心中一直有一個政治神話,他認為自己不但是超一流的天才大詩人,而且是超一流的大政治家。這個神話不僅李白自己深信不疑,而且千百年來許多閱讀李白的人也深信不疑。

    要說李白是個天才的詩人,這個沒有問題。李白在文章事業方面向來絕對自信。他在給朋友的詩裡說自己寫詩是

    “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嘯傲凌滄海” (《江上吟》)

    詩興大發的時候一落筆,五嶽三山為之震撼,寫成之後高聲吟誦,滄海為之揚起波濤。這種自信甚至狂妄放在別人身上也許很難得到認同,但放在李白身上的確當之無愧。

    還有,他給荊州太守韓朝宗寫過一封自薦信,當時有一種說法叫“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韓朝宗喜歡推薦人才。李白對韓朝宗聲稱自己“日試萬言,倚馬可待”(《與韓荊州書》),今天讓我寫一萬多字的詩文,我靠著馬背上,一揮而就,文思敏捷如此。所以他在文章事業方面,確實很自信。

    儘管李白有這麼高的文學才華與創作自信,可是李白的最高理想並不是當職業作家,在他看來,創作詩文不過是一種藝術天才,從根本上來講,那不過是促進他聲名煊赫的工具,是一個進身仕途的敲門磚。李白認為自己的真正天才在於政治。

    換言之,李白認為自己不僅是一個天才的文學家,而且是一個天才的政治家,是一個像姜太公、管仲、晏嬰一樣將要名傳千古的大政治家。他認為大唐盛世就要在他這樣天才的政治家手中發展壯大,他所需要的只是一個如姜太公那樣的機會,而他一旦獲得唐代君王的重用,唐代歷史就將翻開新的一頁!

  • 13 # 寧靜致遠WQ

    李白(701--762),一生遊歷祖國名川大山,結交文人墨客,蜚聲天下,詩賦傳世,放浪不羈,酷愛飲酒,以至於有“斗酒詩百篇”之說,完全是在酒中飄逸,灑脫自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傳說李白酒後撈月死於溺水,還是非常可信的。由此可見李白一生嗜酒,被稱為詩仙也是名不虛傳。

    李白的詩賦非常有名,雖然沒有取得功名,但憑出色的才華,經人舉薦來到了皇上身邊供事。以至於李白奉昭填詞《清平調》要求“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的地步,可見李白詩賦才學無人能及。但李白侍寵放浪,引起玄宗皇上身邊人記恨,導致玄宗逐漸疏遠李白。

    那麼李白如此有機會接近玄宗皇帝,那麼是否可以施展身手成就一番事業呢?回答是肯定不行,因為李白性格決定的,他不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從這一點來看,李白不能做到能屈能伸,在官場上必然寸步難行。但從這也能看出,李白有一顆正義之心,不能隨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汙。

    實際上李白在京城待了三年,最後沒有見李白有一個政治建議,更談不上有什麼建樹。最後玄宗李隆基無奈給了些賞賜,李白黯然離開。

    雖然李白沒有從政,但在隨後爆發的安史之亂,卻站錯隊受到牽連,被髮配貴州夜郎,雖然途中被赦免,無奈李白歲數已高,不久便離奇死去,留下無數的經典詩篇與傳奇,讓後人讚歎不已!

  • 14 # 北大荒二代農墾人

    唐玄宗是明君,他不可能會重用李白,來擔任國家重要職務,去治國安邦。

    這個道理就像今天,叫一位農民企業家,去擔任火箭發射老總任務,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必須專業人士幹專業的事情。

    李白字太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稱為詩仙。

    與杜甫同被稱為李杜,是唐代最著名的詩人,因酒後做出許多詩句來,被稱為酒仙。

    李白不是政治家,不是軍事家,他管理不了國家。

    他只是一位詩人,他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就是寫出最美的詩歌,讚美祖國,歌頌人民,這是他的特長。

    如果唐玄宗,重用李白,請李白來協助管理國家大事。

    李白有認真的精神,也許可以能幫助唐玄宗,治理國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不可能有他的詩句,這樣流傳至今。

    所以,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他的一個特長。如何發揮每個人的特長,為社會服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

    用好了每個人的特長,更能為社會服務好,物盡其才才是根本。

  • 15 # 一朵跳躍的浪花

    這是一個可以假設的提問,非常好!

    假如唐玄宗重用李白,他在治國安邦的成就上是否會超過他的詩文,我認為有這個可能性,但是要滿足三個方面的條件!

    第一,性格得改一下!

    性格決定命運!李白要想治國興邦,性格不該是不行的!至少不能日飲三百杯了,也不能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了!官場上的性格可不如詩人灑脫!

    第二,詩的風格應該改一下!

    官場上的詩風和作為士大夫詩風是不一樣的!不能夠讓同事們都認為你是他們的敵人,至少應該少懷有敵意!

    第三,襟懷坦蕩!

    李白不是不想當官,不想走科舉制度,那麼走一走舉薦制也是一個門路!這種舉薦制需要才華,也需要讓舉薦者認可你!不能因為一點小事就忘了舉薦之人!

    如果李白在以上三個方面做好了,應該能夠治國安邦的!

  • 16 # 冷月無聲3848

    若唐玄宗重用李白,李白治國安邦的成就絕超不過他的詩文。理由如下:

    一、這是李白的性格決定。

    李白天性放蕩不羈,嗜酒成性,絕不刻意逢迎,“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另外,他又是性格豪放,天性浪漫狂妄,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非一般的自命清高,“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些性格特徵,可以造就唐代首屈一指的浪漫主義詩人,也可以造就“詩仙”。但是這種性格與封建官場可是格格不入,先不說作為皇帝的唐玄宗是否會真的持久的喜歡他、重用他,就算一不小心唐玄宗因欣賞李白才華而賞了他一個大官做做,但是根據李白先生秉性,預計用不多久就會受到同僚排擠,加之其本亦不喜為官,最終難免落個掛冠而去的下場。

    二、李白的政治敏感性堪憂,不適宜混政治。

    唐玄宗統治的末期,安史之亂爆發,馬嵬驛兵變,縊殺了楊貴妃。為了重整旗鼓,唐玄宗下了一道分制詔令:太子李亨任天下兵馬大元帥,領朔方等節度都使;永王李璘任山南東道等節度都使。但太子在詔書到達之前,就已經即皇帝位,是為唐肅宗。在唐肅宗看來,永王李璘讓他寢食難安,要求永王放棄軍權。永王拒絕。永王招攬李白,李白居然愉快的答應了!最終永王李璘被殺,李白也毫無懸念被捕下獄,雖然因郭子儀作保免於死罪,但難逃流放夜郎的結局。

    據此,可以斷定李白毫無政治眼光。

    所以說,若得唐玄宗重用,無非也就曇花一現,絕無可能取得多大政績,更罔論超過他的詩壇地位的成就。

  • 17 # 馬戰營抗癌養生顧問

    文人治國必須具備幾個條件,首先有政治洞察力,能夠洞悉時局走向以及國家興衰更迭的規律和變化,能夠掌握民眾的思想情緒和民族心態,掌握朝中正反兩派實力的角力和平衡。可以說李白是不適合在朝廷做事的。以他的性格和脾氣,盛氣凌人,得勢不繞人的個性,很難立足朝堂。可以說玩詩詞歌賦在行,玩心機鬥智慧李白是弱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冥想時腦子裡該想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