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在看《新三國》,看到劉備荊州攜萬民逃亡,諸葛亮曾勸說劉備免被百姓所累,棄百姓而去,劉備不忍。假設此次戰役中,劉備被曹操軍所滅,諸葛亮一介文人被擒,那麼他到底會不會依附曹操,輔佐曹魏集團成就一番豐功偉業……以上均做戲言,不以為真,大家可以暢所欲言

17
回覆列表
  • 1 # 枕著書香入睡

    我覺得如果諸葛亮在荊州被曹操擒,諸葛亮不會輔佐曹操。

    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諸葛亮的選擇

    諸葛亮出山的時候已經27歲了,古代男子一般15歲成年,都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可諸葛亮到27歲才選擇出山。為什麼在成年十多年後才選擇投靠劉備?是他在韜光養晦嗎還是他不夠自信?

    顯然都不是,他在挑選合適他自己的主公。

    諸葛亮很清楚自己的能力,知道什麼樣的主公才能讓自己的抱負才華得到最完美的發揮。

    據《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記載:諸葛亮早年喪父,跟著在袁術帳下任職的叔父。這時的諸葛亮是有機會投奔袁術的,他沒有。如果他不願意,那麼曹操的轄區也很近,如果想投奔也完全沒有問題,曹操手下謀士諸多,加之諸葛亮沒有名氣,諸葛亮考慮到了這個問題,不是因為曹操不行,而是因為曹操本來兵多將廣,諸葛亮選擇曹操最多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三、諸葛亮忠心漢室

    可能會有疑問,一個種地的書生怎麼會忠心漢室。諸葛亮的忠在三國算的上數一數二了,可以說是愚忠。看諸葛亮的《前出師表》: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之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諸葛亮對於蜀漢對於劉禪的忠不用多說,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以表明。那麼對於後漢呢?諸葛亮是否也有顆忠漢的心?

    諸葛亮的先祖世授皇恩,最出名的是諸葛豐做過西漢的司隸校尉(相當於欽差),父親諸葛珪做過兗州泰山郡丞。可以說是世代食漢祿為漢官,深受皇恩。顯然在這樣的世代為官的家族中,諸葛亮怎能不受忠漢影響,而對於亂世紛爭,漢朝日益衰敗,諸葛亮怎能不焦急。他恨不得憑藉自己的能力一腔抱負實現“北定中原,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袁術袁紹,袁術稱帝后,叔父帶著諸葛亮去投奔荊州劉表,袁紹雖然沒有稱帝,但是反董卓之亂可以看出他只是口頭說說,心裡早想取而代之。江東孫堅孫策,對玉璽念念不忘。荊州劉表雖是姨父,但是晚年的他早已不是荊州之主,而被荊州豪強控制著。益州劉璋,雖為漢裔但懦弱無能,只抱著一塊益州,連打張魯都費勁。最後是曹操,雖然是迎接了天子,但是隻是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明眼人都知道。所以諸葛亮深知這些人都並非忠心漢室,所以毅然選擇劉備是情理之中。而即使是曹操,這位朝廷丞相,也並非是諸葛亮的菜。

    被曹操抓去的諸葛亮不會成為“程昱郭嘉”,只會是下一個“徐庶”。

  • 2 # 歷史吃瓜客

    看到您的正標題時,我想這事兒得分什麼時候,後來發現您有備註,看來是個英明的提問者。

    如果是曹操大軍南下、劉備逃亡途中諸葛亮被擒,我認為他輔佐曹操的可能性非常大。

    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諸葛亮、劉備二人相處時間還很短,不可能擁有太深的感情。加上您提到的劉備對他並不是言聽計從,關張等也不太會把他當自己人。

    再一個,曹操確實知人善任,最重要的是他有遠大的抱負——天下一統,跟著這樣的人不能算委屈諸葛亮。

    但是有一點,諸葛亮在曹操陣營不可能像在劉備陣營這麼重要。但是也有一個重大的機遇,那就是荀彧老了,同時他和曹操之間裂痕開始變大。如果說,諸葛亮能接替荀彧,主抓行政,那真是最大的幸事。

    也許有人會說諸葛亮比荀彧更忠於漢室,那就不好說了,所有假設類問題最後的答案都是假設。

  • 3 # 歷史小奴才

    我認為不會。

    理由如下:

    諸葛亮深受儒家正統文化的薰陶,儒家的忠君愛國理念深入骨髓,對興復漢室、“正義必勝”的信念篤信不疑,這就是他懷著一腔抱負一直等待“明君”出現的根本原因。

    號稱“臥龍”的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其治國理政運籌帷幄之才華當屬三國翹楚,這樣的大才無論是去曹操陣營還是孫權陣營都可以做到一人之上萬人之下,但是當時實力最強的曹操和孫權他都沒有選擇,而是選擇亂世中實力最弱的劉備,究其根源就在於他對“正統”、“正義”的篤信。

    備作為漢皇后裔,又高舉興復漢室的旗號,他代表的是正義,這和諸葛亮的理想信念不謀而合。諸葛亮一生自命清高,一直強調“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視曹操為漢賊,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向他這樣忠貞不二、視氣節為命的知識分子,如果被曹操俘虜,是絕不可能輔佐曹操的!

  • 4 # 使用者屈之子

    大膽的假設,有趣的提問。

    如果曹操大軍南下時,殲滅掉劉備俘獲了諸葛亮。回答是:毫無疑問,諸葛亮一定會輔佐曹操並書寫下更加精彩、傳奇的故事。

    這是因為,此時蜀漢政權尚未創立,劉備還未稱帝,諸葛亮是投漢不降曹,這從傳統道義和法理上都說得過去。再則,識事務者為俊傑。劉皇叔的流冦歷程結束了,諸葛亮自己的軍師生涯卻可以重新開始,"棄暗投明"是明智之舉,何必在一根樹上吊死。再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其身份在當時屬名義上的"正統",且曹操志向遠大又知人善用,其所作所為甚稱王道。諸葛亮在曹操那裡謀發展是不會被屈才、冷落的。他唯一需要顧及的是,處理好與荀彧這些高參、謀士之間的同事關係,平衡好他與兒皇帝與曹操的君臣關係。諸葛亮在出道前已被包裝成了"神人",聲名遠揚(也確有超人的智慧與才能),現在是明主識明珠。他如果不借用曹操給他提供的表演舞臺充分施展自己的本領,去建立偉功偉績,豈不抱憾終生,空悲切?

    所以,無論從諸葛亮的心理角度,還是從他個人的遠大理想來說,諸葛亮一定會輔佐曹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燒烤店的蒜蓉茄子怎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