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趙凡丁201

    1丶古羌族是中國古代一個歷史悠久、生活在中國西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在商代甲骨文中已有記載。也有專家認為,古羌是中國古代對西部牧羊民族的泛稱。商代時羌人建立過方國。春秋戰國時,羌人建立了強大的義渠國,與秦國進行了170多年的戰爭,為秦國所滅。這個民族的歷史沿革,只有少量零碎記載和大量的傳說。

    2丶如今羌族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一員,居住生活在中國西南川藏一帶。分佈在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縣、汶川、理縣、松潘、黑水縣,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川綿陽市,貴州銅仁等地。人口30一40萬人。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羌族為了自我保護,其建築碉樓獨具特色。

  • 2 # 常行居士

    羌族,是一個牧羊的民族。

    羌族人和猶太人到底什麼關係,兩者都牧羊,把牧羊看成崇高的理想,所以懷疑羌族人是猶太人的一個分枝。

    猶太人把牧羊看成是最崇高的職業,在他們看來,上帝就是牧羊人。(羌族圖騰)

    (羌族歌手雲朵)

    (懷疑自己有猶太血統的演員蔣雯麗)

    (猶太物理學家愛因斯坦)

  • 3 # 與茶日記

    羌族,這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民族,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關於羌族的記載,在甲骨文中,“羌”和“羊”是相通的,因為羌人就是一個遊牧部落,以遊牧放羊為生!

    羌人從西北而來,這在史詩《羌戈大戰》中有描述,但至於是從西北哪個位置遷徙而來,就不得而知了。

    羌族歷史悠久,遠古時期從西北不斷向東南遷徙,到達今青海河潢谷底一帶,然後以此為起點,又向東部和南部不斷遷徙!

    羌人中最早向東部遷徙的就是炎帝部落,沿途不斷征服其他部落,並最終在黃河中游與黃帝部落聯盟而形成華夏族!

    而在後世中,也有不少羌人不斷東遷,融入到華夏民族中!

    還有一部分羌人,從河潢谷底一路南下,穿過鬆潘草原,到達今天的汶理茂地區,並與當地的土著人發生戰爭,最終成為汶理茂地區的新主人!

    而後這部分羌人繼續南下,進入四川盆地,並在成都平原建立了不少國家,如青衣羌國等,並與當地人融合,最終融入華夏族!

    而留在汶理茂地區的羌人,世代繁衍於此,直到今天,他們保留了古羌人的族稱和絕大部分文化和傳統習俗,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員!

  • 4 # 東周列國8

    羌族是中國古老原始部落之一。傳說黃帝姬姓氏族從西方向東遷移,與古老原始部落羌部落聯姻,姬姓最後到有熊部落定居,現在的新鄭地區,另一支姜姓定居南方,現河南淮陽,是為炎帝姜姓部落。古語羌通姜。

    炎黃大戰蚩尤,蚩尤兵敗南方,成南方諸多民族之祖。

    羌族中在東漢最有名的是西涼兵,董卓,馬超父子就是羌人,東漢後,羌人基本退出歷史舞臺,南北朝時曾短暫記錄,但在西方,北方匈奴等民族擠壓下,退入西南群山,其中一部分融入西南諸民族,成西南一部分民族之祖。

  • 5 # 使用者95054421464

    古羌人是一個大概,並非是某個民族,大概是中原西面的族群吧。不管是吐蕃也好党項也好白馬藏族羌族等等都屬於羌人。甚至如今西南的很多民族也被認為是古羌人向南遷徙例如納西人,摩西人,傈僳人,白人,傣人……。古羌族群向南遷徙中促生了一種建築,就是圖中的碉樓。因為不斷有人遷徙路過,在遷徙帶上的民族建造防禦搶盜的碉樓。從北邊甘肅境內到阿壩甘孜涼山迪慶這一帶都有碉樓的身影。這一地區的人的長相捲髮,鼻樑較高,臉型較長,身高比中原要高一些。生活方式,一般為遊牧遊獵。

  • 6 # 說歷史的女人

    千年來,此民族每年都要隆重過一節日,而這天卻是漢族的“鬼節”

    此族便是羌族,被譽為是“雲朵上的民族”,其源頭為古羌,遠古的時候,羌是對中國西部遊牧民族的泛指。他們活動的範圍,也主要是甘肅、青海、四川一帶。他們的生存手段跟漢人不同,漢人以種植為主,羌族的謀生手段則是放羊。

    但是到了殷商、乃至周朝的時候,羌族人跟漢人的接觸聯絡多了起來,或者說,殷商等的中原勢力對外施行軍事擴張取得了顯著效果,羌族人也被殷商擊敗,成為了商朝的一個附屬國或部落。

    在《詩經·商頌》有這樣的詩句:“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從這裡可以看出,羌族已經對商朝臣服。另外,在早期甲骨文中,也有關於羌族的記載,說明羌族至少在商朝的時候,已經從一個無名無姓默默無聞的少數民族正式登上歷史的舞臺。

    到周朝的時候,羌族的歷史地位進一步提高,他們不再是一個散漫沒有組織的民族,而成了一個有組織有規則的小國,叫義渠國。不過可不要小瞧這個義渠國,他們的勢力範圍還是很大的,具體地理疆域包含了今天的甘肅省東、陝西北、寧夏及河套以南整個廣大地區。

    當然說起這義渠國,很多看官可能就會想到歷史上非常有名的義渠王,以及秦國那個美顏天下的豔后宣太后。這一段歷史後來被戲說化,拍成古裝大劇《羋月傳》上演。其實在歷史上,從西周到秦,義渠國作為迅速崛起的一支強大部隊,在當時影響很大。我們都知道秦國之虎狼之師縱橫天下,能征善戰,但是卻和義渠國互相攻伐近200年,秦國都沒能把義渠國滅掉。後來還是藉助於宣太后的美色和肉體,花費了長達二三十年才把義渠國滅掉。

    但義渠國被滅,只是羌族所建立的國家消失,但羌族卻並沒有消失,而是在秦朝軍隊的壓力之下,進行了大規模地“移民”。此事在《後漢書 西羌傳》有著具體的記載:“至爰劍曾孫忍時,秦獻公初立……將其種人附落而南,出賜支河曲西數千裡,與眾絕遠,不復交通。其後子孫分別各自為種,任隨所之,或為旄牛種,越嶲羌是也;或曰白馬種,廣漢羌是也;或為參狼種,武都羌是也。”

    羌人在中國古代歷史舞臺上,還崛起過好幾次,比如在南北朝時期,南安羌人姚氏建立了一個長達33年的後秦。不過延續到今天的羌族,則主要是在宋代南遷羌人和西山諸羌之中所保留下來的一支。

    羌族在保留和延續了種族發展的前提之下,他們還非常嚴格地保留了自己的一些民族傳統,這一點很了不起。使人想到猶太人能夠在無國的情況下延續千年。其中的因素似乎很簡單,很多少數民族都沒有自己的文化,或者說有一點傳統,但是這種傳統的保護和延續的能力不足,再加上古代戰爭比較殘酷,一旦遇上殺人魔頭,進行滅族,很多民族都難以存留。但羌族除了戰爭滅族這個因素之外,能夠存留,跟它的民族傳統有著極大的關係。

    民族傳統代表的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文化,這種文化是一個民族血液裡的顏色和他們身上的符號,這是他們的精神依賴,是他們的精神歸宿。所以,一旦能夠緊緊抓住精神家園的鑰匙,那麼誰想滅掉他們就非常不容易。今天我們主要來看看羌族的一個非常簡單的文化傳統,即過節。

    說起過節,我們一般都會想到春節、中秋節、清明節等等。是的,這些節日,都是漢人過的節日。這些節日對於漢人或者今天的華人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比如中秋節,那是家人團聚的日子,那是家的一個符號。比如清明節,那是緬懷先人的日子,那是對自身出處的一種紀念。但是羌族人也過一種節日,叫羌年。

    羌年對於羌族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重大的節日,被譽為小年,僅次於春節。實際上,在古代,羌年是羌族最重要的節日。在每年的陰曆,十月初一,這天羌族聚居區會非常熱鬧,人們都會聚在一起,吃飯、喝酒、唱歌、跳舞、敬神。作為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會跳很多舞,比如皮鼓舞、鍋莊舞、蘭壽舞等等。甚至還有競技專案,比如推杆比賽。所謂推杆比賽屬於力量和武力的較量,充分說明了羌族人尚武的民族特色。

    此外,他們還會做很多面食,都是做成牛羊等牲畜的形狀,以此作為祭品去祭祀祖先或天神。當然這都是今天的習俗了,因為我們都知道,羌族屬於遊牧民族,在古代的時候,他們是斷不會以麵食來作為祭品去祭祖的,而是用最好的牛羊作為祭品去祭祖祭天(其實祭天是主要的,因羌族人有敬天或崇拜天的信仰)。這除了他們的遊牧民族之傳統習慣外,還有其誠意在其中。

    不過有一個巧合倒是挺好玩,千年來,此民族(羌族)每年都要隆重過一節日(羌年)的時候,而這天卻是漢族的“鬼節”——即三大鬼節(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之一的寒衣節,民間也有直接稱之這個節日為鬼節的。

    漢人的鬼節——寒衣節,要比羌族的羌年簡單一些,因為單聽其名寒衣節,我們也約略知道其主要目的了,那就是擔心先人在另一個世界,即陰間缺衣少穿挨凍受冷,所以要燒五色紙,送去禦寒衣。同時,也代表了此世之人對離世之人的深切懷念之情。此外,因燒紙時間一般是傍晚或晚上,民間還禁止婦女出行。

    所以,總的來看,雖然都是十月初一,但羌族的羌年節顯然比漢人的寒衣節要隆中許多。另外,因為羌年的傳統十分悠久,加上保留至今的羌族村寨已經十分有限,而且每年堅持過羌年的羌族村寨也越來越少,使得羌年的歷史、文化價值更加凸顯,因此,在2008年的6月,羌年作為急需保護的非遺專案,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第二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能防水耐用的智慧手機可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