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孔伋。
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孫、孔子之子孔鯉的兒子。生於周敬王三十七年卒於周威烈王二十四年,享年82歲。
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思想學說由曾參傳子思,子思的門人再傳孟子。後人把子思、孟子並稱為思孟學派,在孔孟“道統”的傳承中有重要地位。
子思在儒家學派的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並對宋代理學產生了重要而積極的影響。北宋徽宗年間,子思被追封為“沂水侯”;元文宗至順元年,又被追封為“述聖公”。
《中庸》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是儒家經典之一,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為戰國時期子思所作。把“誠”看成是世界的本體,認為“至誠”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並提出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
擴充套件資料
天命
孔伋的天命,是一個唯物主義的天道與其必然表現的統一。天命是天道表現作用,這種表現作用作為規律,就是性。自天道以下的一切都在循其性而動之,而表現之,這就是道。
中和之道
對孔子說,禮作為人行大法,雖然是仁本身的具體大全,但它與行仁的具體情節相聯絡,便以“克己復禮”為尺度而轉化為一箇中庸之道。
是孔伋。
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孫、孔子之子孔鯉的兒子。生於周敬王三十七年卒於周威烈王二十四年,享年82歲。
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思想學說由曾參傳子思,子思的門人再傳孟子。後人把子思、孟子並稱為思孟學派,在孔孟“道統”的傳承中有重要地位。
子思在儒家學派的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並對宋代理學產生了重要而積極的影響。北宋徽宗年間,子思被追封為“沂水侯”;元文宗至順元年,又被追封為“述聖公”。
《中庸》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是儒家經典之一,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為戰國時期子思所作。把“誠”看成是世界的本體,認為“至誠”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並提出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
擴充套件資料
孔伋的思想天命
孔伋的天命,是一個唯物主義的天道與其必然表現的統一。天命是天道表現作用,這種表現作用作為規律,就是性。自天道以下的一切都在循其性而動之,而表現之,這就是道。
中和之道
對孔子說,禮作為人行大法,雖然是仁本身的具體大全,但它與行仁的具體情節相聯絡,便以“克己復禮”為尺度而轉化為一箇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