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OHO小滿

    人們總是說乖巧懂事的孩子是來報恩的,調皮搗蛋體弱難帶的孩子說來討債的,這話有道理嗎?

    當然沒有,孩子出生是沒得選擇的,更是一張白紙,至於孩子是來報恩的還是討債的,取決於大人的養和育而不是孩子自身。

    大人是孩子後天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對他們都有深刻的影響,比如我兒子現在剛一週歲就會模仿大人,大人的一聲咳嗽,伸個賴腰,掏個耳朵,梳個頭都成為模仿的物件,可以想象大人的言行對孩子影響多大!

    再說了孩子是報恩的還是討債的,這還要看長大後,不能只看小時候。有的孩子小時候調皮、體弱多病、哭鬧,把大人搞得精疲力盡,可等他們長大了,突然變了一個人,比如我小時候,三天兩頭去衛生所(那時還不叫醫院),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做在爸爸的自行車前槓上,被裹得嚴嚴實實,只能低頭看到地面在往後跑,被醫生說成是習慣性感冒沒有好辦法,直到上了初中突然就好了,學習自覺了,還主動幫家人幹活,身體也好了,直到現在都很少感冒。有了孩子後就更懂得父母的不易,心裡更多的是感激、感恩。

    所以說孩子是來討債的,這句話不對,你養我小、我養你老,這是自古以來的傳承,如果父母把孩子當成討債的,那教育出來的孩子又怎能懂得感恩呢?

  • 2 # 好較真的風趣哥

    完全不對。我認為,父母和子女是一種責任和義務的關係。是相互支撐,相依為命的關係。養育小,贍養老,一還一報。不能說誰誰欠誰,如果老人不用兒女也能過得很好,也不一定非要兒女們怎麼樣。其實都是繁衍生息,傳宗接代的需要。

  • 3 # 使用者願世界和平

    這話不對,人就是我養你小你養我老,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這個模式,特別是我們這個傳統文明的大中國更是如此,也有特殊的那種情況,但還是少數。我們每個人都是父母也都是兒女,我們身為父母時候對兒女的付出就是一份責任,我們身為兒女的時候就應該感恩孝順給我生命撫養我成人的父母。願天下的人都有一顆感恩的心,尊老愛幼,善待家裡的每一個親人。

  • 4 # 不吉利的人

    才吃飽飯幾天呀呀呀!農民還有多少人沒有養老金呀?退休有養老金的人,全國有多少人?百分之五十不到吧!養子觀念,養老觀念!一般要有2-3代人的時間吧?

  • 5 # 陳燎原776

    話是不對,但卻是很多為人父母的現實。父母把子女養育健康成人,原則上子女就該自立了,父母不再為兒女承擔責任了。但現實上,很多父母終身都在為兒女付出、勞累和操心。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能放下對成年子女的操心,不再幹預干涉或為兒女操持家務,不再無休止地貼補兒女了。

  • 6 # 使用者徐g華3246

    兒女是父母一輩子的債,父母一輩子都還不清。這話不對也無過,看用在什麼父母和兒女身上。有的父母只生不教,使得子女成長沒有獨立性,自立性,父母一輩子養兒女,當然也有天然因素,父母揹負重責。有的父母生而不養,丟給世人,子女後天優勢。身為父母無顏以對。所從因人而定,謝謝!

  • 7 # 爾瑪羌山仁者

    我感覺有點道理。父母對子女教育再好,頂不住社會的一次小感受,社會環境和周邊人的品德言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舉足輕重!

  • 8 # 風吹不倒的秋草

    不對。要想有一個對父母孝順的兒女,要想得到兒女長大後對父母養育的報答,父母當孩子小時候,就的百倍的付出,養一個孩子容易,把他她教育成才就難了,只有從小對孩子的辛勤栽培,才能得到兒女的回報。

    那就不是你說的那樣,為兒女還一輩子債了,得到的是他她的回報。所以孩子從小不僅要注重他她的衣食冷暖,更要注重他她的各方面的教育,都說教育在老師,實際上父母才是孩子後天的第一任引導人,不僅在生活上給於關懷,還要在德、智、體、文化方面給於全面的教育,長大後你不僅不為他她還債,反而他她還要來報答你的。

    所以任何事情,都是隻要付出,就有收穫的,人生都有一段艱難的日子,你年輕時繞過去了,到老了就會找回來,年輕時艱難,老了就一定會享福的。

    所以做父母的不要以為兒女是父母一輩子的債,父母一輩子都還不清的,這就話絕對是錯的。

  • 9 # 山林小屋

    老話說:兒女是父母一輩子的債、父母一輩子都還不清、這話對嗎?

    在中國,這一句廣為流傳的話沒有錯,一般來說父母對兒女的付出無怨無悔,只要身體許可都會這麼做下去。反之,兒女對待父母未必都會做的到。

    但是現實中國社會也不全是這樣,這要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家庭經濟條件、受教育程度、子女的自立能力來看。

    把它簡單分類1、勞碌型;2、享受型;3、互補型。

    一、勞碌型

    這一類勞碌型的父母,首先身體還行,家庭經濟狀況,子女受教育程度,孩子自立能力也都過的去。

    這類年輕父母從結婚生孩子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你們為了寶Bora到這個世界,要傾盡全力,含辛茹苦的哺育好孩子,讓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給孩子衣食無憂,給孩子提供好的教育。讓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學,找到理想的工作,繼而結婚生子,有了孫娃,接著又有了曾孫娃。

    這一生撫養兒女的過程,無不滲透父母的心血。有的結婚早的兒女,父母還要管到第四代人的生活冷暖。操心操到曾孫們身上了。不知是太輩們的心酸還是無奈。也許太輩們自己認為孩子們的就是我的事,只要我還活著就放不下。這是典型的“勞碌命”心態。

    我們小區的劉大爺就是這樣,他有三個兒子,年輕時苦著帶大兒孫,操勞他們的讀書、工作、生活、成家。如今曾孫子上幼兒班了.

    他每天早上晚上騎車接送。

    看看,這就成了中國父母們盡心盡責終身制了。這種父母們為子孫操勞一輩子也是心甘情願,任勞任怨,沒得話說,這可以說是中國父母的本性吧。

    假如像歐美外中國人那樣,自出生管到孩子能自食其力了,就讓他們獨立生活。正是由於中西方文化和教育理念的不同,導致養育孩子觀念和方式方法大相徑庭。

    中國父母的過度呵護,包辦,溺愛,嬌寵,使得孩子失去獨立自主意識,加上為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捨得花錢。讓孩子攀比心重,經濟上的依賴性更強。導致出現了“巨人嬰兒”,看上去像個大人,實則是童心未泯。

    中國父母們如此撫養教育孩子,這不正是應驗了開頭題目的那句老話:“兒女是父母一輩子的債、父母一輩子還不清”,這就是中國父母們自己造成的結果。

    我不知道中國父母為什麼要這麼做?難道是真的自願?無奈?還是放心不下?由此看來,我覺得西方父母教育孩子的獨立自強精神還是值得中國父母們借鑑的。

    二、享受型

    有勞碌型,就有享受型。享受型就像西方育兒道理差不多,沒有中國父母那種傳統上過度呵護溺愛孩子。這類中國父母們是少數想得通的父母,他們大概受西方教育孩子理念的啟發,對待孩子採取西方人的那種教育方式,來培養孩子的成長,同時又灌輸中國傳統思想道德,堪稱中西結合培養教育孩子的新典範。

    這類享受型父母們,讓孩子們發揮出應有的天性,教孩子們自己的事自己做,培養孩子們獨立自主的精神。與孩子溝通交流,尊重孩子的選擇,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他們教育孩子總是鼓勵讚揚,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同時教育孩子樹立安全意識,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孩子大膽積極的探索,

    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獨立自主精神強,許多事情不勞駕父母操心,甚至還會替父母分憂。

    我的一個同學,他的兒子就是中西 結合教育出來的產物,他自己到美國留學幾年回國工作成家。他的兒子就是按照西方理念教育,從小就教孩子動手做事,孩子讀小學時,除了學習,還得做家務,疊被子,洗自己的衣服,洗碗。父母不代勞,只是指點孩子如何做。每當孩子遇到什麼事情或困難,諮詢父母時。父母首先就反問孩子:“我想先聽你是怎麼想的?你想怎麼做呢?”當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和辦法說出來後。父母再補充建議,協商得出更好的解決辦法。

    這種中西方法教育出來的孩子,優勢互補,能不優秀嗎?他的兒子後來考上北大讀書。這不僅僅是孩子讀書優秀的簡單一說,關鍵是培養出來的一種獨立的,愛心的,孝順的,人格魅力出來。那種純粹的中國父母的高壓急躁的教育方法,也許會培養出讀書的尖子。但是未必會有好的人格魅力。

    這樣的孩子長大了,他會自己設計事業前景,努力奮鬥。遇到困難挫折自己克服,不會打擾父母,不會向父母要錢。如果有了成績就與父母分享,父母能不安逸享受嗎?這樣教育長大的孩子從不讓父母操心。

    剛才我講到中西方結合教育培養孩子成功,其父母樂享其成,輕鬆自在。我再講個享受型的父母例子,原先是我單位裡的一個同事,他的兩個兒子們也只是一般的工薪階層。

    父母腦子好使吧,早先就在大城市炒房買了幾套房子,每年房屋租金收入也不少。他的兒子們結婚生子,做父母的都不去帶。只是讓他們請月嫂,請保姆,父母只是去看看,當甩手掌櫃,經濟上適當援助一下而已。

    但是兒子們不但沒有怨言,反而很巴結父母呢,時不時給父母買這買那。哄得父母開心,父母高興又會解囊一下。父母偶爾讓孫娃們來玩一玩,就是不帶孫娃。

    當然,還有一種享受型的父母,沒有退休金,也沒有什麼錢和房產。當他們老了時,靠幾個子女給父母養老,這類老人基本上不帶孫娃,我看這類老父母也過的不錯,這要感謝中國的倫理孝道傳統的弘揚光大,才有了今天子女們遵守孝道的行為。現在國家養老覆蓋擴大了,這類人群也涵蓋在養老範圍,退休金不多,但是也多了份保障,也減輕了子女的負擔。

    三、互補型

    何謂互補型,父母們是介於勞碌與享受之間的行為。這類父母們只有一個孩子,這是50、60年代出生的父母,他們所生的孩子幾乎都是獨生子女。這些獨生子女們現在陸續結婚生子,父母們也都變成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了。

    孫娃們咋帶?靠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輪流來帶了,讓奶奶外婆商量著咋帶孫娃吧。

    目前管第三代的父母,大多數是50、60多歲的年齡。他們的子女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第三代孫輩結婚生子可能是晚婚較多。估計是沒有“福氣”來管他們的第四代孫兒了。

    對於這個年齡段的父母們,本該是享福的老人,可是他們不輕鬆啊,他們是上有老下有小,上面管著80來歲的父母,下面管著孫娃,如果上面老人身體不好,需要照顧,那他們是兩頭受累了。

    總之,“兒女是父母一輩子的債,父母一輩子都還不清”。這個債怎麼還?還是因人而已,因事而已,因情而已。這個人就取決於你對兒女的態度;這個事就取決於你的家庭事大事小的取捨;這個情就取決於你的親情。

    最後送上一句嘮叨:“言債是情,言情不債”。不知妥否?

  • 10 # 食與記

    這個答案很難回答說對不對,從個人而言它的立足點是取決於父母和孩子是什麼樣。

    學會精神上和思想上獨立,擁有自我的生活和圈子。懂得陪伴但又會及時放手也許才可以彼此不虧欠。

    父母欠子女,子女又何嘗不欠父母的。

  • 11 # 上善若水女俠

    不對!

    這只是因為父母養育兒女比較辛苦,給自己找的託詞。也體現了父母在養育子女,愛子女的路上,樂於奉獻,不計報酬的一種高尚的品質。

    與之相對的話,父母對我們的付出,我們一輩子也還不完!所以,我們一定要感恩父母,孝順父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個女兒相差兩歲,老是吵架,老大總是哭著來跟我告狀,怎麼辦?